滿洲兵入關後就迅速衰弱,打仗只能靠綠營?其實我們都誤會了!

(電影《阿努哈屯》)

在準軍對清軍發起總攻後,蒙古兵營繼黑龍江營後發生崩潰,該營的各支人馬全都亂了陣腳,紛紛敗退或投降。整個大營只剩下滿洲兵營在進行抵抗,清軍敗局已定。

1731年7月28日,傅爾丹率四千滿洲兵“列方營”步行突圍。雍正在密謀出兵時,採納嶽鍾琪的車營法建議,除了在西路軍中建立以滿洲護軍和綠營鳥槍兵爲主的車騎營外,還挑選直、魯、晉、豫四省綠營兵九千人演習車戰,並將其配屬於北路。不過在清軍出兵討伐準噶爾的第一年,北路軍營就已經裁汰了三千名車兵,此次出征前,傅爾丹認爲車騎營的戰車沒什麼用,攜帶遠行看上去又很笨重,便沒有攜車出發,六千車兵也被留在了科布多築城。換句話說,傅爾丹的方營與車騎營完全不是一回事,這只是部隊所列出的一種方形陣式,爲的是守護包括火炮、糧餉、牲畜在內的行裝。後來有人指責車騎營造成道路壅塞,並說清軍在撤出和通綽爾時因而蒙受了重大損失,其實是不瞭解內情,不知道傅爾丹根本就沒有帶車騎營出征。

滿洲兵入關後就迅速衰弱,打仗只能靠綠營?其實我們都誤會了!

(電影《最終兵器:弓》)

此時局勢對準軍極其有利,與清軍的兵力對比上已形成了七打一,即七個準軍打一個清軍,而且清軍已苦鬥數日,在無生力軍予以增援的情況下,個個疲憊不堪。令人稱奇的是,準軍卻無法一鼓作氣地將剩餘清軍也就是突圍的這四千滿洲兵打垮,後者以寡敵衆,在海拔兩到三千米的山地上連續苦戰,始終沒有放棄保護主帥突圍的希望和信念。

應該指出的是,雍正朝時部分滿人的腐敗無能與滿洲兵的衰弱不是一回事。不可否認,滿洲兵在入關後確實經歷了長期的衰退過程,早已沒有剛開始那種橫掃一切的氣勢,但作爲世代以此爲業的軍制,滿洲兵尤其是京旗、右衛這樣的老滿洲軍人仍有着較強的內在凝聚力和榮譽感,這一點絕非以募兵制爲基礎的綠營可比。

令準軍內心有着本能畏懼感的滿洲兵即便身處絕境,也依舊不是可以任人宰割的弱旅。準軍沒有辦法,只得冒着隨時可能遭遇對方援軍甚至被打伏擊的風險繼續尾隨追擊。

滿洲兵入關後就迅速衰弱,打仗只能靠綠營?其實我們都誤會了!

(電影《阿努哈屯》)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雍正大傳:朕,就是這樣漢子》)

實體書《雍正大傳:朕,就是這樣漢子》已出版上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