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區分是人為的強行的區分嗎?進一步說,能不能通過數學工具統一起來?經典力學下的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可以把物體抽象成數學上的質點,忽略了物體的形狀大小,那麼微觀粒子為什麼不能,只是因為人們認為是微觀粒子所以就不能嗎?如何能的話為什麼又不遵循經典力學規律,難道又只是因為是微觀粒子?德布羅波的物質波理論是否宏微觀的統一?波動性沒有形狀大小的觀點,連質量觀點都沒有,是否說明波動性比粒子性更客觀


所有物體都遵循量子規律,而宏觀規律是 [公式] 的極限,是一種近似。( [公式] 是作用量)

具體來說,在量子力學中,觀察傳播子的路徑積分表達式 [公式] ,當 [公式] 與連接 [公式][公式] 的那些路徑的作用量相比很小的時候,將只有 [公式] 的駐值有貢獻(回憶黎曼勒貝格引理 [公式] ,這告訴我們相位的快速改變會減小對積分的貢獻,物理學家不關心路徑積分定義的問題而把這種直覺直接用在路徑積分上2333),這就導致宏觀物體可以談論運動路徑,即認為物體走的是作用量取極值的路徑(因而可以說 [公式] 的極限導致最小作用量原理),進而一個經典的小球在只關心平動運動時允許被當做質點


說明物理中分數學結構並不是鐵板一塊,在不同的層次需要用不同的數學結構來匹配客觀。


1,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實驗定律

2,實驗定律不保證自己就是本質的

3,實驗定律一開始提出來的時候都會以為自己是普適的,直到出現反例,因此所有實驗定律都有適用範圍

4,一開始大家也認為所有粒子都符合牛頓定律,但是實驗發現並不啊,所以才有必要提出新的實驗定律去囊括新的現象

5,宏觀和微觀是以空間尺度大小作出劃分的,但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尺度越小,微觀特徵越明顯,量子效應越明顯。


物質在不同的尺度和環境下表現出不同的行為規律,自然要用不同的物理法則去解釋,這不是人為劃分的,而是客觀的事情,概率性的量子怎麼能和確定性的宏觀物質相適應?要想讓這些不同的物理法則統一起來,就要去尋找本質性的東西,比如搞清量子概率性的本質,才能把宏觀和微觀聯繫起來,但這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量子的概率性依舊在困惑著無數科學家,以至於讓人放棄思考,大一統理論這麼多年了還沒有被找到,弦理論能在數學上統一起來,但弦理論的驗證條件極其苛刻,以至於現在有很多人質疑他的科學性,其實上面那位已經把這事給講明白了,我只是在我有限的知識範圍內做個補充


不是物體運動往你的公式上靠,是你的公式向客觀運動上靠,你想用一個公式統一整個宇宙也可以,但那有個前提,你需要洞悉宇宙規律之後才能通過係數修正得到一個接近實際的公式


謝邀。我一直做的事情就是多尺度的模擬,然而至今沒有好的進展。樓主你的想法就是我們的夢想,其實傳統上,物理研究人員都下意識的相信還原論,認為從找到的本質模型出發,就能還原一個世界,然而,必須承認,世界是複雜的,複雜性主要來源於數量和結構,一定程度上也來自於隨機性,複雜導致了還原論的失效。實際上,即使用粒子來描述的問題,人們都還是沒有取得共識,比如,非晶合金按怎樣的原子半徑比和原子比堆積最容易形成,金屬中間隙原子究竟怎麼影響滑移,晶界的結構和成因,怎麼從原子角度計算溶質在溶劑中的溶解度,甚至對於什麼是斷裂都還沒有一個很完善的數學定義。不得已,人們只好做了一堆近似,在自己關心的那個範圍內來研究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做的後果自然是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按照不同的取捨標準被條塊分割,形成學科的邊界和屏障,但隨著研究的深入,這些堅固的屏障往往必須拆毀,又需要大家付出更多的努力。


微觀=不可思議=不可被宏觀的事物所測量=神秘。

宏觀=可被思議=公開。

微觀的事物,永遠存在其外延——不輪迴生滅、極樂,宏觀的事物,暫時存在其外延——如夢幻泡影露電無常、苦短。


因為……我們還無法優雅地統一微觀尺度和宏觀尺度上的物理規律。

優雅地統一是指,找到一種數學工具,使得所有的物理規律可以被直觀而深刻地描述。但事實上,我們連統一都還做不到。

微觀規律與宏觀規律的表現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這使得理論的構建以及我們的理解都偏向於區別開它們。即使每個尺度下的規律在其他任意尺度都是實際存在的,但這些影響往往小到可以近似忽略掉,因此為了方便理解與使用,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它們的理論獨立開來。

如果從黑洞到Higgs全都可以用牛頓三定律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理論來描述,那早就沒有宏觀微觀的事兒了。


就像人分男人女人一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