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在下黃山茶農偽文藝。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他發源於神農,聞名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其實茶文化的「鼻祖」不是陸羽,只是他寫的《茶經》較為出名,真正的茶文化「鼻祖」是唐代的詩僧皎然,他不但會烹茶,還跟湖北天門的茶聖陸羽是好朋友,連陸羽寫茶經都是他主要組織者策劃管理的。他是最早「品茗會」、「鬥茶賽」、「詩茶會」的倡導者、組織者、策劃者,「顧渚茶賽」「剡溪詩茶會」就是經典案例。所以說起這個茶道,他就是開山鼻祖。

陸羽的思想是儒釋道混合體,其中以佛家思想為核心,是一個不穿袈裟的和尚,不婚不娶應是他處世思想的基本點。但是據說他有一個紅顏知己,名叫李季蘭。李季蘭原名李紿,生於唐玄宗開元初年,江南烏程人。而李季蘭的最初相好是叫 朱放,但是時間不長,朱放奉召前往江西為官,兩人不得不揮淚告別;

陸羽在龍蓋寺中飽讀經書,也旁涉經史子集其它各類書籍,因而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世外高人。寺中閑居無事,偶爾聽說附近玉真觀有一個叫李季蘭的女冠,才學出眾,貌美多情,於是在一個暮秋的午後,專程往玉真觀拜訪李季蘭。

一次李季蘭身染重病,遷到燕子湖畔調養,陸羽聞訊後,急忙趕往她的病榻邊殷勤相伴,日日為她煎藥煮飯,護理得悉心周到。李季蘭對此十分感激,病癒後特作了一首「湖上臥病喜陸羽至」的詩作答謝,其詩云:

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

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

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作為一個女道士,李季蘭能得到陸羽如此熱情的關愛,心中自是感激欣慰不已。一個女人若一生中不能得到一個知心男人的愛,就宛如一朵嬌媚的花兒,沒有蜂蝶的相伴一樣無奈;更何況是李季蘭這樣一位才貌雙全、柔情萬種的女人呢!


我是黃山茶農偽文藝,雖才疏學淺,但也喜歡舞文弄墨,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原創文學文章。


陸羽的前半生坎坷,後半生處於隱居狀態,沒有娶老婆,不過有一個紅顏知己,也算一段露水情緣吧。

這個紅顏知己也是一個才女,叫李冶,字季蘭。史書說她「美姿容,專心翰墨,尤工格律。」不但是個才女還是美女。

(李冶,字季蘭)

大唐風氣比較開放,從小被她父親送到道觀的李冶也不例外。大唐的才子們常常聚會,劉長卿有陰重之疾,就是「疝氣」。李冶調侃他:「山氣日夕佳」,劉長卿對:「眾鳥欣有託」。可見開放如此。

才子遇到才女是會碰觸愛的火花的,更何況陸羽遇到李冶時,李冶患病,正需要感情來療傷。於是陸羽和李冶常常在剡中的溪邊約會。吟詩,作對,品茶,此處刪去九十九個字。

(才子佳人)

連陸羽的好友皎然上人,找陸羽品茶,都找不到。一模光頭,就明白了。

李冶後來因為唐玄宗的召見,而消散於「安史之亂」中。陸羽也離開讓他成名的湖州,從此再沒有關於男女感情的記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