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楷庭希望如青审会般的青年议事组织未来不会在台中市政府消失。(图/初声)

台中市政府为鼓励青年参与公共事务,2016年组成第一届青审会,今年迈入第三年,却在新政府上任之初,错愕收场。

青审会为全台唯一「仿议会」形式进行,且63位青年代表能依照自身兴趣,参与各领域议题之讨论。现任青审会总召林楷庭参与了第一、三届青审会,本著关心交通领域方面的兴趣,同时也想增进与市府对于某些交通议题之间的互动,及想了解政府如何形成决策过程,却没想到在他担任总召任内遭废止。

林楷庭表示:「在政权轮替时有隐约感觉,因青审会涉及的政治敏感度高,可能会有所变动,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原定第二会期的前一周,市政府召集干部会议,告知青审会将由经济部发展局与劳工局接手,并以青年就业辅导作为转型方向,但在2月12日时,市政府无预警停止青审会的设置要点。

市府表示青审会有高达九成五的市政意见重复或已执行、消耗过多经费、专业度不足及出席率低等问题。林楷庭回应,市府从未定位青审会需要创新,青审会以青年角度提出台中存在的问题;庞大的经费支出是直到议会专案报告公布才知晓,例如仿议会做出代表的专用杯,在林楷庭眼里就是公务体系的窠臼:「花费的决定权不在我们身上。」在专业度不够的方面,林楷庭点出官僚和民众的结合度是问题所在,官僚能不能用专业体察民众,而年轻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青年想法,「市府当初聘请我们就是希望以青年角度看政府的决策,我不认同花太多钱聘请我们或提案不够创新,能成为青审会被废除的理由。」

提及青审会对台中市青年的重要性,林楷庭道:「要说青审会有什么样的成果,也取决于政府对青年意见的采纳度。」如第一届代表提案创客行动巡回车,被市府采纳并透过新闻稿宣传;第二届提出企业营运总部的奖励修正办法,市政府也采纳了其版本。问到青审会有哪些地方需要转型时,林楷庭说,因市府宣称「仿议会」模式进行,不乏有许多人把自己当作议员质询,这种质询讨论模式,适不适合青年参与政策还有待商榷;另外第一届花了许多时间在议事规则的争论上,青审会对市府的运作都靠自己的力量去磨合了解,是否应该多花时间在事前培训与专业知识上;以及开会的密集度,能更紧密随时事演变等,都还有改革空间。

谈及想为青年努力的方向,林楷庭说:「我参与的动机是因对交通领域有兴趣,对我来说,这是青年参与政策与市政运作的方式,而不是面临消失或剩下专责单位的形式。」接手的经济部发展局与劳工局还未提出新方案,对林楷庭而言,设立青年发展科承办业务,无法与社会结合,反映出青年的声音。他也表示,议会里年轻议员不多,尤其20岁以下的人士没有代表族群,凸显青年发声的重要性。现在能做的,就是与市政府继续协商,「不管用甚么模式,我希望此机制能在台中续存,这是市政府需要知道的声音。」(初声/管之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