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0647.jpg

左手只是輔助,這是櫻木花道絕殺山王工業前,說出的一句經典台詞。一個籃球門外漢,在比賽終了前的最後2秒,靠著兩個月裡苦練的那兩萬顆球,硬生生把被譽為歷代最強的王者打敗,這是多麼振奮人心的場景,而且,這又是一個紀律遠比技巧重要的例子 (沒想到這也能扯到投資)。或許有人會說,這明明就是技巧 (或運氣?),跟紀律有什麼關係。那麼,讓我們模仿一下The Poet,沉思一下。
想像一下,如果今天我們身處賽場,輸了就得打包回家,而此時,自己的隊伍仍然落後,在比賽結束前的最後2秒,我們是否有勇氣去接球,承擔可能失敗的責任。我們有沒有自己一定能投進的自信,還能不能以平常心去投球。認真說起來,在這種時候,心態遠比球技更重要,所以,有些人天生是球場上的巨星,有些人即便球技再好,也只會是綠葉。
說起來,如果我們連接球的勇氣都沒有,或是只想把球傳給隊友,自己怎麼可能有投球的機會,就算我們認真的在兩個月裡,練上十萬球,不敢出手的話,那十萬球充其量只不過是記事本上的一橫或一豎,一點意義也沒有。就像很多人都清楚應該要在股市低迷時勇敢進場,卻仍然沒有幾個人願意在股市崩盤時大膽出手,即便硬著頭皮進場了,也熬過痛苦的下跌時段,卻還是經常提早實現了那微不足道的獲利,因為壓抑不住內心的恐懼,害怕股價隨時會再次崩跌。這問題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我們的能力不足,也不是我們不夠勇敢,或是太害怕失敗,而是因為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操作模式,所以我們不清楚如何面對變化,無法判斷正確的買賣時機,才會總是犯著同樣的錯。

所謂的紀律,其實就只是忠實執行自己的操作模式,並且在事後檢討操作的優缺點修正自己的操作模式,讓自己一次比一次更成長。就算失敗又怎樣,只要我們知道為何失敗,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成功的機會自然就高了。

 
可惜大部分的人都習慣把過錯推給投資技巧,而忽略了紀律的重要性,總是認為因為投資技巧不夠好,才會讓自己跌倒。更有甚者,派別之間的偏見與歧視更是經常可見,就像是重視基本面的投資人經常舉的一個例子,用擲硬幣或骰子的方式劃出一條線,再拿這條線去嘲笑重視技術面的投資人,而重視技術面的投資人則是經常嘲笑財報是落後的資訊。可惜的是,他們都忽略了,真正成功的投資人,是不會鄙視任何能邁向成功的路徑,因為方法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準則
 
仔細想想,我們很常在報章雜誌或是書上看見這樣的敘述:從前從前,我很想從股市賺錢,但是我卻一直不斷的賠錢,因為我用了錯誤的投資方法或技巧,直到我使用了某某方法或是認識了某某某,我才開始獲利,現在的我已經從股市裡,得到不愁吃穿的報酬,所以分享給大家。
說起來,上面這段敘述其實只告訴我們一件事,那就是這個人總算到適合"他"自己的投資方法,但這方法並不是萬能的,因為我們也很常聽見這樣的敘述:都是因為看了某某某的書,或聽了某某某的話,我才會賠那麼多錢,他的方法根本不管用,千萬不要被他騙了。
 
所以我總是建議大家要好好認識自己,找出屬於自己的投資紀律,因為這才是長期獲利的主要條件,否則就算巴菲特親口告訴我們,他開始買進某某公司,我們也不見得能從這間公司得到些什麼。因為我們不會知道股神買進的真正原因,自然很難建立起"真正"的信心,輸贏,就只是運氣的差別而已。
 
說起來,跟投資相關的技巧何其多,可是成就獲利的從來都不是技巧 (技巧當然有用,前提是使用的人不能太多,曾幾何時,技術面何等風光,現在卻是存股當道)而是我們的投資紀律。技巧或許可以縮短獲利的時間,可紀律卻是決定是否獲利的關鍵,除此之外,技巧有所謂相容性的考量,紀律卻是放諸四海皆準,不論是誰,都能從成功的投資人身上學到投資的紀律,卻不一定能學到合適的技巧。意思是說,投資技巧需要配合自己的個性才能獲利,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用一樣的技巧賺錢,就像布林通道讓某些達人飛黃騰達,卻也讓某些人一敗塗地。而成功投資者的紀律卻都大同小異,舉例來說,不管是仰賴技術面還是基本面進行操作,成功的投資人都不會放任虧損擴大,而不予理會。此外,成功的投資人也會盡可能的放大獲利的成果,而不只是汲汲於那蠅頭小利。
換句話說,雖然使用的技巧不同,可成功投資人都很清楚,何時應該買進,何時應該賣出,或觀望就好,重要的是,他們不只明白道理,實際去操作,而這就是紀律。
 
這本書其實想要告訴大家紀律的重要性,雖然作者也舉了非常多技巧應用的例子,但真正菁華的往往被留在最後總結的部分,後半段所提到的其實就是操作紀律,貫徹這些遠比前半段的應用重要許多,因為過去的很難再次重現,雖然市場上光怪陸離的事隨處可見,但有些事情錯過了就回不去了,虧損的金額只能想辦法從別處取回來,而不可能去追回,就像婚結了可以離,離了可以再結,可是我們卻永遠回不去最初的感動,只能安慰自己說我終於找到對的人了。再換個說法,紀律的重要性可以應用在各種投資經驗中,投資經驗卻只能"被"應用在紀律裡。意思是說,任何成功的投資經驗,都一定會有紀律的影子,也就是我們做對了哪些事讓我們獲利。
順帶一提,本書作者也是由一般上班族起步,沒有可靠的內線消息,所有的消息來源都是公開的資訊,也就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資訊,而這也再次證明了:落後的資訊仍然有用處,在於使用的人懂不懂得使用,因為市場裡不是每個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更遑論仍有許多連資訊如何取得都不清楚的投資人。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懂得如何活用這些資訊,即便資訊再落後,仍能建立自己的信心,從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專家就是訓練有素的狗,成功就是反覆作著簡單的小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