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国民健康署
摄影/慈济慈善基金会提供、TC NEWS编辑部整理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为响应这个国际重要环保节日,国民健康署邀请大家透过每天的饮食来节能减碳爱护地球!民众只要依照「我的餐盘」均衡饮食图像和口诀,就能轻松达到健康饮食6大类食物的比例和份量,适量采买、食用不浪费,并透过选择多样化的原态食物,挑选当季在地食材,减少购买加工食品,一起建立健康饮食型态,共同减少购买、食用、废弃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共同对居住环境更友善,爱护地球也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依据国民健康署「2013-2016年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结果,9成9的国人乳品摄取不足,逾9成坚果摄取不足,近9成蔬果摄取不足,显示国人饮食摄取不均衡。国民健康署提供3原则「均衡适量不浪费、当季在地品质好、多样原态少加工」,邀请民众一起落实均衡饮食、减少碳排放量,共同守护地球。

1、  均衡适量不浪费:
建议民众依照「我的餐盘」均衡饮食图像,以及「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头大、菜比水果多一点、饭跟蔬菜一样多、豆鱼蛋肉一掌心、坚果种子一茶匙」口诀,均衡且适量摄取6大类食物,维持理想体重。建议依照所需份量适量烹煮,并透过烹煮技巧,例如透过刀工将食材切小块,以缩短烹调时间,或利用闷烧锅等器具做菜,更节省能源。

2、  当季在地品质好:
在产季收成的食材,其生产效率高、品质好、口感佳,可大幅降低农药及肥料的使用量,同时减少冷藏、加工保存的机会,节省储藏所需的能源。建议民众优先选购我国当季在地食材,例如香蕉、凤梨、柳橙、橘子、西瓜、木瓜等水果供应充足,可搭配不同季节做选择。当产地距离愈远,交通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也愈高,且长程运输也会增加食材被添加防腐剂的风险,因此,选在地食材有助于减少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冲击。

3、多样原态少加工:
建议选择不同的新鲜食材,取代加工产品,均衡摄取多元营养素,且直接食用原态的6大类食物能保留更完整的营养。每餐全谷杂粮类至少应有1/3为未精制全谷杂粮,例如糙米、紫米、胚芽米等;每餐蔬菜摄取量以1.5个拳头大小的份量为食用基准,通常蔬菜的颜色越深绿或深黄,含有的维生素A、C 及矿物质铁、钙也越多;每餐水果摄取量大约1个拳头大,水果应尽量洗干净连果皮一起吃,可以摄取到更多的膳食纤维,也减少废弃物产生及过多的厨余;豆鱼蛋肉类可优先选择相对碳排放量较低的豆类,取代白肉及红肉;每餐搭配大约1个「大拇指节」(约1茶匙)的无调味坚果种子做为开胃菜或饭后点心,如杏仁果2粒、腰果2粒或核桃仁1粒,选择无调味坚果种子能减少添加油、盐、糖的摄取。

 另外,口渴时喝白开水最健康,并自行携带环保杯,减少购买瓶装水,也别忘了每天早晚各喝一杯240毫升的原味乳品,摄取足够的乳品可以增进钙质摄取,保持骨质健康。

  国民健康署鼓励民众将「我的餐盘」均衡饮食落实于日常生活三餐中,各项饮食建议及相关讯息,可于国民健康署网站/健康主题/健康生活/国民营养/相关出版品(http://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70)查询及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