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黄沈瑛芳
摄影/慈济月刊提供

    周日在台北车站大厅,一所为外籍移工打造的活动医院开诊,两个月一次、已持续十五年,没有限制看诊科别数目,还有翻译志工陪伴畅所欲言。

    车站大厅靠近北门处,行人穿梭,柱子上挂著「中医」牌子。医师邱伟源正为第一次接受针灸的男性移工扎针,口中不停地安慰:「不会痛,不会痛……OK,你看,不痛对不对?」旁边的翻译志工也一句句帮忙安抚。

    除了身心科医师帮助纾解移工们心理压力,中医的针灸、推拿、酸痛贴布,能缓解筋骨肌肉的不适,受到很多人喜爱。

    对此,中医师陈秀銮说:「他们因为工作无法每次义诊都能来,但只要一针灸,往往会看到惊奇的反应:『啊,怎么都不痛了啊。』表现出的动作就知道他舒服了。」陈秀銮笑著说:「这是最开心的一件事情。」

   自台北车站移工健检开始设置中医科时,陈秀銮就参与,她观察到,在此聚集的以从事家庭看护的印尼移工居多,也有菲律宾、越南、泰国等国人士;在台湾工作多年的人,大都能讲简单的华语,可直接与医师或志工沟通;即使语言不通,也有翻译志工协助看诊。

   陈秀銮家住土城,每次义诊总是骑著机车,风尘仆仆往返;她把移工健检义诊当作自家的事情,慎重地说:「帮助移工朋友们有好的身心状况,去服务很需要帮手的雇主,这是双赢的做法。」

    健检现场,牙科的医护阵容最庞大,诊疗椅一字排开,候诊人数也是最多。牙医助理游春美表示,每次义诊最少要邀约五到六位医师,看诊约莫七十位患者;牙医助理也很忙碌,准备各种器械、药品、卫材以及口罩、手套等耗材。

    牙科医师为移工们洗牙、补牙、拔牙,除了解决口腔问题,还会提供卫教。「你的牙结石与蛀牙的情形很严重!」牙医师认真完成治疗,过后递上小镜子,移工从镜子中看到自己雪白的牙齿,都笑开了,也聆听医师建议,平日要勤快保健。

    游春美说,医师志工们除了无偿看诊,还会提供所需要的备品,出钱出力耐心治疗,不会因为是免费服务而敷衍了事,用行动表达出真诚的心意。

   游春美是全职家庭主妇,进入慈济后才开始「上班」,虽然天天有繁琐的事情等待处理,她身累心不累。「有一次到海外义诊,病患太多了、时间到了还看不完,一位医师哽咽地对我说﹕『苦难人真的太多,即便能留下来一个月、两个月还是看不完……』」医师的慈悲,深深感动了她,因此,她再累也不喊累,反而感恩可以付出。

    护理师张永随在各科巡视,经验丰富的她,哪里有缺就补位。之前在台大医院上班时就加入北区慈济人医会,参与移工健诊已有七、八年,退休后,更承担起台北车站健检义诊护理师联络窗口。

    张永随说明,目前牙科已有专属团队,一般科别护理人员就是跟诊,眼科则必须会使用检测仪器。因为各科有其专业,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虽然要找到合适且充足的人手不容易,她也曾因压力大而想退出,后来转念:「要感恩移工们让我们有付出的机会!」

   她诚挚表示,能邀约大家一起出来做善事「很法喜」,移工们有了困难能帮忙解决「很高兴」,年纪老大不小的自己,还可发挥良能觉得「很充实」,可以活络脑筋不退化。【本文为「慈济月刊」授权刊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