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瓷器作品都会提到柴窑一词,似乎瓷器只要是柴窑就身价倍增。但柴窑烧制与现在的烧制方法有什么区别?却一直没有说明白。今天和大家聊聊柴窑和气窑的区别。

烧造瓷器的窑炉从柴窑到柴煤混烧、煤窑、煤制气隧道窑、燃油隧道窑、再到液化气窑,走完了窑炉进化的全部过程。

一、柴窑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技艺,烧窑难度高。

柴窑与气窑的差别在于灰烬和火焰直接进入窑内,在高温作用下熔融成的自然落灰,与瓷器胎体结合,形成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的作品风格。与气窑华丽光亮的釉面相比,它更体现出一种质朴、浑厚、古拙之美,常常给人期待和惊喜,这正是人们痴迷于它并投入身心去努力追求的原因所在。

一窑下来,烧掉近2000斤松柴,成本相当高。

二、烧一次窑要有一整套经验丰富班子集体协作,特别是把桩师傅,没几十年成功经验是不行的,决不是凑合几个人就行的,如果没有专门的资金保证和目的,谁也不敢轻易动火展开。

把桩师傅

柴窑不仅是燃烧薪柴,更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柴窑作品,是创作者执著精神甚于技巧的琢磨,更是带给创作者更多的惊喜和艺术享受,这也是气窑所不能及的。

柴窑不受人为把控,总是有出乎意外的收获

柴窑是火与土的艺术,进了窑就不受人为控制,呈现随机性的效果,柴窑的特质本来就不那样精准,经常出现某些意外的精彩效果。这也是柴窑迷人的部分。

柴窑烧成瓷器的各种工艺完全是凭借经验,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眼学」,测试窑炉温度一般都是往窑内吐口水,然后观察口水的蒸发速度来判断窑温,要知道十度的温差就会使瓷器的品质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制瓷原料的采掘、加工、配制,到成型、施釉、烧成、出窑,每一道工序中都有各种因素会造成成品瓷器品质的变化,如空气中湿度大会造成坯体含水量过高而影响釉层的厚度,烧成时影响氧化过程。

由于柴窑受木柴、天气、利润等条件的干扰比较大,柴窑完全靠自然通风,普通砖砌筑不具备承受高温的条件,不能采取保温措施,天冷时窑内进风量大,木柴燃烧好,好窑位温度高,在好窑位摆放的瓷器烧成质量好,外围窑位的瓷器则因为温度低而达不到质量要求,天热时无风多雨气压低,窑内进风量大大降低,因为缺氧木柴燃烧不好,窑内最高温度很难达到烧成所需要的温度,因此烧成质量大大下降。所以景德镇有「七死八活九翻身」的俗语,就是说七月是最热最潮湿的季节,窑炉受气压影响不能正常使用,次品率过高,制瓷厂家不能正常生产是一年中最困难的时期,九月秋高气爽,不冷不热是柴窑最好的烧成季节,烧造的瓷器质量普遍好,这一季节是陶瓷生产的最佳时间。

气窑的烧成温度有了可靠的保障

气窑之所以被接受就是因为它可以准确控制烧成曲线,能够达到使胎体、釉面充分玻化的温度,而其他类型的窑炉都达不到这种均衡、可控的高温,进入气窑时代以后瓷器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废品率大大的降低,成本大幅下降,瓷器品质可以加以控制,瓷器生产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气窑烧成温度可以达到1360度,窑内温度基本均衡,电子测温与测温锥共同使用,保证窑温温度准确,特别是从90年代开始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摸索,无论是烧成曲线、还是釉料配比都已经非常成熟,景德镇瓷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基本上可以保证各种瓷器要求的品质,无论是胎质、釉面、发色等等都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