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舆情发展到今天,由于互联网用户的使用场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网路舆情也呈现出新的特性。网路舆情行业也正在发生著前所未有的变化,一场关于网路舆情的场景化革命悄然发生著,让这个稍带隐晦的行业变得更加透明,变得更加被大众所熟知。

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崛起,赋予网路舆情新的特性。

1.更多自由性

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路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路信息的自由。主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布想发布的信息,自由浏览阅读、自由传播看到的信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让这一自由度成倍放大。

2.更多交互性

网民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共同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往往舆情发生不在主贴里面,而在跟帖或回复之中。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互动变得更加高频。因此,网民对某一舆情的互动会产生新的舆情走势。在这种情形之下,一个舆情事件很容易失控,甚至经过网民发酵过的舆情事件已经跟原始事件大相径庭,早就「跑偏了「。

3.更加多元性

网路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引发往往是自发、随意的。前一秒还风平浪静,后一秒有可能便风起云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事件都有可能引发舆情,任何手段都有可能引起舆情的广泛传播。而舆情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或者图片,直播视频也即将成为舆情的高频形式。

4.更大偏差性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路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网路言论通过多层传播后会严重失真,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样子离真相已经相差很大。因此,事件的追踪与还原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舆情监测面临的问题。

5.更大突发性

网路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路中发表意见,参与互动。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极大地缩短了舆情事件的发酵周期,事件通过网民之手迅速蔓延开来。

舆情从引发、发酵到平息的过程中,每一个场景都发生著变革。对于从事舆情监测的厂商或者机构而言,他们的工作重心也在不断地发生著侧移。PC时代,舆情的主要阵地是论坛、贴吧、博客、新闻等,移动互联网时代,舆情的阵地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移动端APP和微博、微信等成为舆情发生的新势力。所以,舆情监测不是从PC端转向移动端,而是基于PC端和移动端之间的跨屏监测,不管从技术上还是时效性上面,都为舆情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因此,基于大数据分析与互联网思维的舆情平台化产品诞生了,相较于舆情系统,舆情平台更具有灵活性和易操作性,大大降低了舆情监测的技术门槛。

但是,不管是舆情系统还是舆情监测平台,都无法完全满足舆情工作的所有需要。工具只是解决了数据和分析层面的需求,而后续的工作依然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完成。在整个舆情行业生态链条中,舆情分析师和舆情专家的参与必不可少。

从产品体系上来看,有专门用于舆情监测的舆情监控系统及舆情管家,用于舆情导控的网评管家。不仅仅要从技术产品打通舆情工作的全流程,而且需要整合网路舆情行业专家及资深舆情分析人员,提供舆情分析、舆情应对方案咨询、舆情培训等服务,从不同纬度解决用户的需求,形成网路舆情行业的生态强关系。据笔者了解,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网路舆情的专业机构之一的军犬舆情,正在著力构建场景革命这一大背景下的舆情生态。

正如军犬舆情总裁彭作文所说的那样,「网路舆情场景革命的大背景下,仅仅依赖技术和产品是不完整的,网民要做的是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构建舆情行业大生态,为用户提供更加立体化的服务。」

网路舆情这个行业在中国产生到发展,现在被大众所熟知,时间还很短,它是伴随著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的,每一次互联网变革,都会引起网路舆情这个行业的变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