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年,曾經百戰百勝的蒙古軍隊在世界各地已經陷入困境。

亞洲中國地區,貧苦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不僅驅除了元帝國忽必烈家族,還接連派徐達常遇春等大將揮師北伐,把元朝殘餘趕回到漠北苦寒之地。

東歐俄羅斯一帶,對成吉思汗孫子建立的金帳汗國(欽察汗國)來說,麻煩也接踵而至。經過一連串兒子毒殺父親,弟弟刺殺哥哥的血腥宮廷鬥爭之後,大權旁落到掌握軍隊的重臣——馬麥(Mamai)手中。

(馬麥畫像,一位突厥化的蒙古人)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大戰將至——蒙古人的狀態:

這位實權人物最初的一切來自前大汗女婿的身份。雖然馬麥並非成吉思汗直系後裔,但在20年時間裏,他控制着逐漸四分五裂的汗國,扶植起容易操控的年輕汗王馬哈麻·不剌(Bulak),可謂“挾天子以令諸侯”。到此時,構成金帳汗國主體的藍帳汗國(西部,今俄羅斯中部南部)和白帳汗國(東部,今哈薩克斯坦)因爲上層長期內鬥,均處於羣雄並立狀態,似乎只有精於權術的馬麥才能壓服各地野心勃勃的領主,至少維持着西部形式上的統一。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曾經蒙古帝國西征建立的各個汗國,隨着時間流逝逐步變得本地化。金帳汗國也不例外。除了汗王和將軍大臣們還是蒙古人,軍隊和居民已經大多由當地的突厥部落構成,比如欽察人,土庫曼人,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等等。雖然蒙古文化漸漸式微,被中亞盛行的伊斯蘭教替代,不過成吉思汗留下的統治方式仍在被金帳汗國沿用。馬麥統治時期,汗國表面上掌控着如今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大片土地。但很明顯,以前恭順的臣屬越來越桀驁不馴,特別是莫斯科公國和梁贊公國。

(現代復原的金帳汗國武士鎧甲裝束)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大戰將至——俄羅斯的狀態:

9世紀時,維京人擊敗散亂的東斯拉夫部落,建立起基輔羅斯這個多人種混合的統一國家。到了13世紀,成吉思汗手下大將哲別和速不臺率25000人西征,迅速摧毀基輔羅斯聯軍。稍後蒙古人統一了整塊中亞草原,建立起金帳汗國。於是,衆多散落的公國成爲大汗附庸,他們向蒙古人納糧交丁,只要乖乖服從大汗統治,就能享有半自治的權力。

(向大汗繳納貢稅的俄羅斯村落)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在諸多公國裏,莫斯科公國通過聯姻和吞併,慢慢變得強大。大公德米特里(Dmitry Donskoy)繼位後延續這一政策,整合家族的全部資源在自己旗下,並且趁金帳汗國內鬥不斷,奪取了不少其他公國領土。土地和人口不斷增加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軍隊實力就得到穩步增強。他更在莫斯科開始修建白色顯眼的克里姆林宮,彰顯出自己的文治武功。

(德米特里大公,俄羅斯歷史上的關鍵人物)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從拒絕汗國特使調停到不上繳稅金,德米特里連續挑戰馬麥的權威。馬麥非常清楚,由於自己出身不高,一切統治的基礎在於手中軍隊帶來的威懾力。現在有人公然無視自己的宗主地位,無視自己手中的軍隊,顯然不能任這個趨勢繼續發展。

(現代復原的羅斯諸公國戰士裝束)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戰端開啓:

滑向衰落的金帳汗國和羽翼漸豐的莫斯科公國之間,註定會由一場戰爭來決定,誰更有資格存在下去。

兩年前(1378年),爲了懲罰俄羅斯人傲慢無禮,馬麥派部下貝吉齊( murza Begich)率領號稱5萬大軍前往討伐莫斯科大公國。沃扎河之戰(Battle of the Vozha )中,俄羅斯人率先搶佔有利地形以逸待勞。蒙古軍隊剛剛過河就遭到反突擊,大半死於河中,連主將貝吉齊也丟了性命。

盛怒的馬麥很快採取應對措施,和立陶宛結盟後,他率軍擊敗梁贊公國,並且一把火燒了他們的首都。此後,馬麥的蒙古大軍裏就多了不少強徵來的梁贊人身影。

馬麥一面聚集各路軍隊,一面向莫斯科公國派出使節,要求德米特里繳納更多的稅金和賠償。不出所料,要求被俄羅斯人以託辭所拒絕。那就開打吧,雙方似乎都早已預料到這種結果。

庫利科沃之戰(Battle of the Kulikovo)即將爆發,根據後世俄羅斯歷史學家多次統計:

  1. 蒙古方面(金帳汗國),馬麥聚集了9——15萬人的大軍,其中騎兵衆多。總體包括各突厥部落和附庸的韃靼士兵。此外,盟友立陶宛人,強迫盟友梁贊人也前來參與行動(速度遲緩,未能加入主要戰鬥)。
  2. 俄羅斯方面(莫斯科公國),德米特里召集了4——7萬人,其中騎兵近萬。總體包括莫斯科公國的絕大部分貴族軍隊和民兵部隊,弗拉基米爾,立陶宛,梁贊各公國都有不同人數參加。

無論如何,夾在兩股力量中間,許多國家和部落的兄弟父子,需要刀兵相見了。(立陶宛,梁贊等公國內部不統一,支持雙方者皆有)

(莫斯科公國與金帳汗國士兵裝備形象對比圖,來自專業戰爭模擬網站wargaming)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庫利科沃之戰位於現代歐洲的位置)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庫利科沃之戰——初陣:

1380年9月7日晚間,德米特里大公帶領着俄羅斯軍隊抵達了頓河與Nepryadva河交匯處。他決心搶在蒙古人和立陶宛等盟軍會師之前速戰速決,以避免腹背受敵。因此很快派人勘察了地形,把戰場選在南岸一塊空地處。待俄羅斯軍隊渡河完畢後,大公斷然下令毀掉身後橋樑,顯示出背水一戰的氣魄。

(現代,地圖上的庫利科沃古戰場,紀念館和紀念碑均位於此處)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這片空曠地帶中央適合大規模交戰,兩側則是茂密樹林。德米特里決定冒一冒險,分出一些部隊作爲“伏擊團”,隱蔽在戰場東面的橡樹林中,隨時準備襲擊敵人側面,這樣當然也就稍微削弱了正面部隊的實力。第二天來臨之前,俄羅斯人大致完成了佈陣,最前排是快馬輕騎的哨兵團和數排僱傭步兵防線,中央是作爲主力的莫斯科公國貴族騎兵和民兵,右翼由立陶宛等部隊承擔,左翼是大公兄弟的隊伍,兩翼都緊靠着外側森林依託森林採用橫陣,讓俄羅斯人的力量無法完全集中,但也避免了蒙古軍隊輕易發揮善長的包抄戰術。

(自制略圖:俄羅斯與蒙古軍的佈陣,圖中爲戰鬥推測發生位置)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蒙古遊騎很快將俄羅斯人的動靜報告上來,思量一番過後,馬麥決定就在此處正面迎擊這些反叛者,不再等待拖拖拉拉的盟友。

9月8日,清晨霧氣慢慢散去之時,俄羅斯人的陣容出現在庫利科沃平原上。德米特里大公在隊列間巡視,激勵部下們奮勇作戰,消滅作威作福的“韃靼人”。爲了保險起見,大公和自己的部下佈雷洛克(Brenok)交換了盔甲裝扮,因爲那暗紅色的罩袍實在惹人注意。

(畫作,即將開戰時的德米特里大公)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中午12點,蒙古大軍來臨。馬麥早已清楚俄羅斯人的佈置,他便將自己的軍隊分成並排三組突擊陣型,準備用攻擊來尋找對方的弱點。

雙方業已就位,大戰一觸即發。俄羅斯方面,東正教的牧師給士兵們祈禱祝福。蒙古方面,伊斯蘭的先知向戰士們宣示預言。接下來,雙方相互對望,在都沒收到軍令之前,士兵們謾罵,嘲諷着,亂哄哄鬧成一片。有膽大之人還故意挑釁,假裝衝向敵陣,引起小規模亂戰。

根據15世紀俄羅斯傳奇《馬麥大屠殺的故事》描述,俄羅斯陣容裏一位戰鬥僧侶騎馬持槍而出,這就是傳奇英雄佩雷斯維(Alexander Peresvet)。他和朋友主動參加軍隊來打擊“韃靼人”。也許是爲了挫敗敵人銳氣,也許是顯示俄羅斯人的勇猛,他向敵人提出決鬥挑戰。蒙古士兵們見這人竟不穿盔甲前來單挑,無疑是瞧不起草原之民。一陣喧鬧過後,蒙古勇士帖米爾·穆爾扎(Temir-murza)走出隊列,他歷戰無數,不僅體力超羣,還武藝精熟。兩人駕馬相向而行,隨時準備交手,雙方士兵都不約而同呼喊起來,乒呤乓啷拍打武器盾牌,爲己方加油助威。

(戰鬥即將爆發,佩雷斯維立於陣前)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很快,從相距幾十米處,兩騎幾乎同時開始加速。遠遠望去,佩雷斯維飄揚的僧侶長袍和紋飾長槍一槍讓人矚目,帖米爾鋥亮的鐵甲和槍尖也在日光下熠熠閃耀。極速奔馳的馬匹上,彼此犀利目光瞬間交匯,這一刻,長槍就是語言。“咔擦!”兩馬錯蹬,雙方士兵霎時一愣。

(油畫,佩雷斯維和帖米爾單挑)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只見帖米爾摔下馬來,佩雷斯維的長矛以極大衝擊力貫穿了他的胸甲。看到己方英雄在馬上慢慢歸來,俄羅斯陣列裏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不過,這聲音很快便煙消雲散。人們發現,儘管佩雷斯維仍在馬鞍之上,但罩袍已被鮮血大片染紅。交手那一瞬間,兩人同時刺中對方要害,沒人能活着見證勝負之分。

(著名油畫,佩雷斯維和帖米爾同歸於盡。由於出自傳奇故事,細節有多種不同描述)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庫利科沃之戰——蒙古軍的攻勢:

真正的戰鬥這時正式開始。

馬麥站在後方東南面一處斜坡之上,他把主營設在這裏。爲了名正言順“討賊”,那位傀儡大汗馬哈麻·不剌也被帶來。當然,指揮作戰這樣的大事全由馬麥做主。他決意率先掌握主動權,以一次冷酷無情的攻擊做開場白,便輕輕揮了揮手。副官得令而下,旗幟迅速開始移動,號角也齊聲吹響。蒙古軍三部分先鋒騎兵開始了進攻

(自制略圖:蒙古軍第一波次攻擊)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俄羅斯哨衛騎兵不是對手,很快退到僱傭步兵後方,準備步騎協同抗敵。面對這兩排舉着長矛的抵抗者,具裝蒙古重騎兵人馬皆甲,毫無壓力撕碎了俄羅斯防線。鐵甲騎兵衝撞踩踏着熱那亞僱傭步兵(有爭議),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活果然難做,現在成爲前排炮灰連全屍也收不回了。鐵騎也把企圖糾纏的俄羅斯輕騎兵殺得潰不成軍,只留下一地人馬屍骸。

(金帳汗國重騎兵畫像,人馬皆着重甲,部分帶有覆面)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一開局就使用重騎兵突擊並不是蒙古經典戰術,馬麥和他信仰長生天的前輩們已經大相徑庭,從局外人來看,或許更像中亞韃靼部落的傳統打法。

蒙古重騎兵徹底摧毀俄羅斯前鋒部隊之後,繼續向對方主要防線進攻。由於他們剛剛解除纏鬥,衝擊力和銳氣有所削減,未能一舉破敵。馬麥並不奇怪,他再次揮手,蒙古後續主力部隊即刻跟進。這包括兩翼騎兵和中央的步騎混合部隊。

(自制略圖:蒙古軍摧毀俄羅斯前軍,第二波次攻擊開始,雙方進入全面交戰)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金帳汗國騎兵攻擊圖)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面對“韃靼人”兇悍的不斷攻擊,德米特里大公深感壓力巨大。他甚至在前排親自奮戰了好一會,直到被侍從們勸回,留在中軍堅持指揮。替身佈雷洛克身處更前,他旁邊,莫斯科公國的紅色大旗高高飄揚,士兵們知道,只要旗幟還在,勝利就有希望。雙方主要陣線現在進入了全面碰撞階段,並不寬大的正面,意志力和肉體的較量隨處可見。蒙古大軍先鋒和主力部隊一同向俄羅斯陣線猛攻,大批騎兵步兵不斷衝入。其他什麼戰術似乎已顯得多餘,兩軍都選擇用近身肉搏來消滅對方,爭取把對方戰線徹底壓垮。不光是摧毀肉體,無論哪一方精神先動搖,就意味着局勢難以扭轉。

(金帳汗國武士復原圖,這時期各汗國本土化以後,與早期蒙古士兵裝備已有較大不同)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爲此,德米特里大公留有一個軍團的預備騎兵。他明白,韃靼人擁有兵力優勢,如果關鍵時刻頂不住,那預備隊就必須挺上去堵口子。馬麥汗也準備充分,陣線後方他部署了兩個集團的預備兵力,專門針對獲得突破口之後的擴展衝擊。雙方主將緊密關注前線搏殺之時,還需要慎重思考投入兵力的時機。這場戰鬥不僅考驗着士兵們的搏殺能力,也考驗着主帥的臨場指揮。畢竟人們都知道,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俄羅斯右翼表現頑強,這裏原本存在的一小片沼澤泥潭頗有助益,讓蒙古軍騎兵難以發揮優勢。立陶宛和其他地區的盟友用行動證明自己並非魚腩。他們在爛泥裏努力抗住蒙古軍攻擊,即便扭打成一團,也保持了戰線穩固,沒有後退一步。與之相比,中央主力軍團受到的壓力更大,蒙古軍更多混合部隊投入在此處。反覆交鋒之後,莫斯科公國的步騎逐漸不支,陣線慢慢向後退縮。左翼方向,情況要嚴重許多,蒙古鐵騎在幾次突擊中壓制了俄羅斯人。

(2015年戰役紀念活動中,復原的戰鬥場面。左爲金帳汗國士兵,右爲莫斯科公國士兵。蒙古本土化以後,雙方盔甲武器差異已經縮小)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庫利科沃之戰——雙方增援:

馬麥得到戰況報告,在高地上親自確認了這種變化。一種自信不經意浮現在他臉上,敵人的薄弱環節暴露出來,那還等什麼呢?就是猛獸相鬥,也知道抓傷對手以後要繼續撕裂傷口,才能更快置對方於死地。馬麥熟練打出手勢,一半預備騎兵很快得令前出,他們撲向俄羅斯左翼

(庫利科沃之戰中,雙方重騎兵交手)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得到增援的蒙古軍攻勢愈加兇猛,將抵擋他們的俄羅斯民兵殺得七零八落。眼看己方左翼就要崩潰,德米特里大公繃緊了臉頰。一旦左翼完蛋,中央軍團會立即被合圍,那意味着全軍覆滅。他不得不馬上派出手裏唯一的後備部隊。這支騎兵面對大批蒙古馬隊毅然向前,卻只能算填補了民兵被殲滅後留下的空白。雙方援軍激烈爭奪,左翼戰況依舊熾烈。

(自制略圖:俄羅斯左翼成爲焦點,雙方分別投入預備隊)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戰爭殘酷卻如同棋局,馬麥得知對方手裏已經沒了棋子,勝負即將在自己放下最後一子時決定。他踱步於高崗上,反覆確認戰況,因爲自己手上攥着戰場上最後一支生力軍,所有韃靼人和俄羅斯人的生死盡在掌中。是否要抓住眼前良機徹底擊潰敵人左翼?也許連續投入援軍太過沖動?或許現在用掉全部預備隊略顯冒進?短短那一刻裏,馬麥可能考慮了許多,也可能念頭只是一閃而過。他選擇相信哨探的情報完全正確無疑——俄羅斯人已經沒有任何貯備戰力了

馬麥轉身看了看坡下等待命令的最後一批預備騎兵。士兵們鬥志昂揚,他們握槍持弓端坐在馬鞍上,也正望着他們的可汗,眼中滿是對榮耀財富的渴望。只見馬麥朝士兵們微微點了點頭,嚴整的馬隊立即躁動起來。

(俄羅斯電影《金帳汗國》裏出現的蒙古輕騎兵)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金帳汗國重騎兵)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出發,可汗命令~出發!”“前進,目標敵軍左翼!”“上啊!殺啊!”

一片野獸般的嗚啦啦叫喊從蒙古陣容裏升起,伴隨密集馬蹄聲伸向俄羅斯左翼。河邊這塊林邊空地已經化作血肉屠場,俄羅斯增援騎兵和原先倖存的戰士們完全處於被動,他們在絕對優勢敵軍面前絕望掙扎。每個人都瘋狂揮舞手中武器,鮮血染透衣甲,原始的俄羅斯戰鬥精神被激發出來,但僅僅只能免於瞬間崩潰。他們被韃靼騎兵推擠,碾壓,一步步退向頓河。河水奔騰洶涌,即將成爲戰敗者的墳場。

(自制略圖:爲擊垮俄羅斯左翼,馬麥汗第二次投入預備騎兵)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此刻,中央主力軍團仍在繼續惡鬥,裝備精良的俄羅斯貴族騎兵和汗國具裝重騎往來馳突,空隙裏全是混雜的步兵,他們擁擠在一起,幾乎沒多少地方能夠揮舞長兵器。兩軍士兵用刀劍,斧頭,盾牌,雙手,甚至牙齒攻擊對方。無論是誰,一旦倒地往往就沒機會再爬起來。騎兵們看似威武,可密集人羣和狹窄空間讓他們難以施展衝鋒,只能捨棄長槍拔劍狂砍,很快會被雜亂步兵們拖下馬來。人喊馬嘶聲裏,馬蹄和靴子踩死之人可能並不比刀槍所殺者少得了多少。

(2015年戰役紀念活動中,復原的戰鬥場面。左爲金帳汗國士兵,右爲莫斯科公國士兵)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正如後世的《紀實故事》所言:“屍體落在屍體上,韃靼人的身體落在基督徒身上。你可能看見一個魯辛(東斯拉夫族羣)如何追逐韃靼人,同時韃靼人又在追逐另一個魯辛。”戰場之混亂大概如此。擁有數量優勢的蒙古軍隊被地形所困擾,不過既然他們無法迅速包圍對手,就毫不猶豫從正面一擁而上。喊叫着突厥語的蒙古兵踏着滿地屍體,終於費勁的衝到俄羅斯中央軍團核心。他們彷彿財狼四面而來,被那高舉着的鮮紅如血大旗吸引。俄羅斯戰士們則聚集在旗幟下,拼命守護自己國家的象徵。大公替身佈雷洛克也在這裏,他穿着主君的盔甲,不斷吶喊鼓舞着士氣。他和護衛們表現非常英勇,旗幟周圍的屍體疊了一層又一層。蒙古軍兵很快注意到這位替身不同尋常的打扮,他們立即全力突擊。

刀槍叢中,那面大旗忽然劇烈抖動起來,接着猛地歪向一邊。僵持了好一會,旗幟竟然又重新挺立得筆直。不多久,只聽得噪雜中“咔擦”一聲巨響,旗杆似乎徹底被人砍斷,繡着東正教十字架的紅旗直直落入人羣。斷裂的旗杆之下,蒙古士兵們踩踏着莫斯科公國旗幟,旁邊就是佈雷洛克和護衛們仍舊溫熱的遺體。

(現代復原的羅斯諸公國覆面重騎兵與旗幟)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天哪!韃靼人贏了!”苦戰中的俄羅斯人忽然見不到大旗,就好像黑夜風浪裏顛簸的渡人失去了燈塔之光。不少新徵召民兵,他們不久前還是鄉間農民,現在陷入恐慌難以自拔。貴族騎兵們想要控制住局面,但誰都看得出來,潰敗近在眼前

俄羅斯唯一值得安慰的在於,右翼立陶宛人陣線依然堅挺,他們靠泥濘地形對峙着敵軍。儘管收到左翼和中央告急的戰報,不過他們難以迅速擊敗當面敵人以後抽身支援。因爲中央敵人不斷向前推進戰線,自己如果向前衝擊,立即會陷入孤軍被圍的境地。

(現代復原的羅斯諸公國貴族騎兵)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庫利科沃之戰——轉折與勝負:

決定戰鬥勝負之處,無疑在俄羅斯人左翼。馬麥兩次派出的增援騎兵現在快把俄羅斯人壓垮了,許多人慌亂中向河畔逃跑,蒙古騎兵在後緊緊追殺。一些蒙古部隊已經開始從側後攻擊德米特里大公的中央軍團,包抄合圍即將實現。大公本人正率親兵奮力搏殺,被打中好幾次也沒讓他倒下。大公在等待時機,如今雙方越來越疲乏,自己還剩最後的指望。

(現代復原活動中,兩軍處於混戰狀態)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不遠處森林中,戰前埋伏下的伏擊團早就忍耐不住。將領謝爾普霍夫斯科夫(Владимир Серпуховской)看到己方軍兵傷亡慘重,幾次提議立即進攻。但指揮官波布羅克(воевода Боброк)經驗老到,他控制住部下,直到“韃靼人”打到河邊......

當蒙古騎兵一面砍殺一面調整陣型,準備大規模包抄俄羅斯中央軍團時,他們忽然聽到背後喊殺聲四起。俄羅斯人的旗幟憑空出現,大羣衣甲鮮亮的俄羅斯騎兵從森林裏衝了出來!蒙古士兵們一頭霧水想調轉馬頭,只見一支支俄羅斯人的長矛在馬背上閃閃發光,從後方以迅雷之勢襲來

(自制略圖:蒙古軍在俄羅斯左翼即將取勝時,遭到伏擊團來自背後的致命一擊)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無論從純軍事角度還是心理角度,前後夾攻對任何一支軍隊都會是致命之舉。剛纔還奔襲衝殺的蒙古騎兵遭突襲之後,頓時陷入混亂。呼喊叫罵,很多人來不及發聲就落馬斃命。他們的陣容被撕成粉碎,原本鬆散的韃靼突厥部落結構更放大了這種威脅下的應激反應。蒙古騎兵開始不聽指揮四散逃跑,馬匹在有限空間裏自相擁擠踩踏,讓俄羅斯伏擊團的進攻更加順利。

(現代復原,羅斯貴族騎兵衝鋒)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俄羅斯輕重騎兵們迅猛突擊,把敗退敵軍直接趕到頓河邊。慌亂的韃靼人兵找不到將,將控不住兵,像被圍獸羣,任由恐懼支配,無頭無腦的企圖跳水逃跑。俄羅斯人立刻弓槍並用,殺死了無數敵兵。寬闊的頓河裏,滿是上下撲騰的韃靼兵馬。

現在,馬麥震驚無比,他不光吃驚於俄羅斯人竟還有伏兵,更訝異發現,自己的部下全然不是100年前於劣勢裏都能戰鬥到底的那支勁旅。

德米特里大公也發現了敵人陣線的動搖,他馬上讓士兵們揮舞旗幟,傳達全面反攻的命令。自己也提劍駕馬,帶着衛兵衝向敵陣。

(油畫,庫利科沃激戰)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援兵來了!韃靼人垮啦!”“上啊,攻啊!”好消息點燃了俄羅斯人緊繃的神經,士兵們沸騰了,他們迸發出極大狂熱,在各處猛烈反撲當面敵軍。蒙古大軍側翼崩潰之後,中央步騎也遭到夾攻。精銳重騎兵由於長時間作戰已然疲累不堪,再也經不住突發變故。蒙古軍隊整個指揮體系在重壓下完全失靈,各部落各頭領自顧自向後奔逃,他們爭先恐後狼狽不堪,抵抗意志幾乎徹底崩塌。

(自制略圖:蒙古軍側翼崩潰引發全軍大敗)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馬麥咬牙切齒,若是預備隊還在……他如今沒有任何後手,連掩護撤退也做不了了。只能飛快跨上自己的坐騎向南逃走,親隨近侍連忙緊緊跟隨。至於那位大帳裏的空頭汗王,根本就沒人管了。

領軍者如此,下面自然無可選擇,數萬蒙古士兵已成烏合之衆,全面潰散的軍兵四處逃亡。俄羅斯伏擊團咬住韃靼人主力不放,一路追擊衝殺超過50公里之遠,直到遍野都是死去的騎手和尚未斷氣的馬匹。

戰場上屍橫遍野,俄羅斯人勝利的呼聲傳出很遠,士兵們興奮之餘才發現有什麼不對,他們的大公不見了。經過全員緊急搜索,士兵們總算在森林邊一棵樺樹下找到了德米特里。大公的馬倒在一旁,他本人似乎受了好幾處傷,幸而只是昏倒在地,沒有大礙。

(油畫,昏倒的德米特里大公在戰後被救護)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勝者與敗者的命運:

1380年9月8日這一天結束時,庫利科沃之戰落下帷幕。莫斯科公國爲代表的俄羅斯軍隊無可爭議獲得了重大勝利。根據統計,蒙古韃靼方面傷亡高達88%左右,俄羅斯方面戰死也超過三分之一

不僅如此,馬麥擁立的傀儡大汗死於亂軍之中,德米特里失去了手下三分之一的指揮官,雙方都付出了慘痛代價。

(後世畫作,激戰之後)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對德米特里大公來說,自己獲得了“頓河的德米特里”稱號(Donskoy,意爲頓河的,指他在頓河畔庫利科沃獲勝),連續兩次戰勝蒙古軍隊證明了莫斯科公國的實力,人們也看到俄羅斯有資格獨立於歐陸之上。稱霸大草原的金帳汗國似乎註定落入衰亡的深淵。

(德米特里大公雕像,位於科洛姆納克里姆林宮牆外)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然而,歷史從來不是一條簡單直線

馬麥汗率部逃往克里米亞之後,很快組織起另一隻大軍,足見他仍然具有相當控制力。不過,沒等他向德米特里復仇,突然就後院起火。金帳汗國東部另一位實權人物——脫脫迷失(Tokhtamysh)悄然崛起。就蒙古血統來說,脫脫迷失明顯更爲“純正”,他依靠“瘸子”帖木兒的強力支持,帶領白帳汗國很快通過襲擊摧毀了馬麥所部,並且徹底吞併了藍帳汗國。

一代梟雄馬麥,如今連妻妾後宮都被脫脫迷失抓獲,自己只能匆忙逃往熱那亞人在克里米亞的城堡。見風使舵誰人皆會,喪家之犬面前,城門只是緊閉。馬麥無奈,又向東逃竄。到了老克里米亞,跟隨者們幾乎跑光了。孤家寡人的他試圖潛入城市避難,結果很快被白帳汗國巡邏隊擒住。不久後,新大汗一紙手令傳來,熱那亞人立即祕密處決了馬麥

消滅勁敵之後,脫脫迷失成爲金帳汗國毫無爭議的首領,而且他不用馬麥那般用傀儡來控制國家,因爲自己就是成吉思汗的子孫。

1382年,脫脫迷失率大軍重新兵臨莫斯科城下,德米特里大公難以抵擋。3天猛烈圍城之後,大公只能開門投降,任由蒙古大軍屠殺市民。自己也再次宣誓對汗國效忠,並且送上一名兒子爲人質。7年後,大公離開人世前,不經大汗許可便將自己的頭銜贈給兒子,算是最後一次對蒙古領主的無聲抵抗

(庫利科沃之戰兩年後,莫斯科被蒙古軍攻陷)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重建金帳汗國無疑是巨大功績。不過,脫脫迷失顯然得意忘形,他竟然一時入侵了恩主帖木兒在阿塞拜疆的地盤。很快,瘸子帖木兒派恐怖大軍襲來,砍瓜切菜般毀滅了脫脫迷失和他的軍隊。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這時,金帳汗國距離覆滅還剩120年,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不過整個汗國已經退化爲長期分裂的部落聯盟,存在感日復一日衰弱下去。

俄羅斯距離真正崛起尚有165年,不過庫利科沃之戰以後,那種難以磨滅的民族自信已經深深烙印,只需等待時機降臨。


(謝謝觀看,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其他文章賬號下可見)

相關文章:

橫掃歐亞——淺談蒙古大軍所向披靡的原因

改變歷史的時刻——宋蒙釣魚城之戰淺述(上)

改變歷史的時刻——宋蒙釣魚城之戰淺述(下)

參考文獻:

  •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of relics of the Battle of Kulikovo
  • The Battle of Kulikovo in the Testimonies of Contemporaries and Memory of Posterity
  • К вопросу о составе русского войска на Куликовом поле
  • Куликово поле в исторической памяти: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и эволюция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й о месте Куликовской битвы 1380 г
  • Мамай: История «антигероя» в истории (630-летию Куликовской битвы)
  • 俄文維基/英文維基

(決定俄羅斯命運的三場戰役:1380年,與蒙古人的庫利科沃之戰,1812年,與拿破崙的博羅季諾之戰,1943年,與希特勒的斯大林格勒之戰)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