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洋石:製作印章的佳選,印章石界從未有過的驚喜

來自專欄印章之四大名石鑒賞4 人贊了文章

汶洋石質地細膩純潔而稍堅,微透明,有紅、黃、白、黑等色,色澤鮮艷,色界分明,肌理中有細小的結晶性條紋。汶洋石的塊度較大,石形多比較平整,是製作石章的理想材料。汶洋石硬度、透明度比芙蓉石強,結晶性條紋多,大多汶洋石則需要上油保養。無裂無格的汶洋石結晶體,質地純潔細嫩,最受文人雅客的喜愛。

汶洋石礦苗的最早發現時間約為1988年前後,由福建省地質勘探隊探得。當時作為一個新生石種,汶洋石還不為人們所知。因此,汶洋石曾在1994年,被個別投機商販冒充另一種珍稀的壽山石石種」將軍洞芙蓉石」,陸續出售給零散的藏家。

1997年,隨著汶洋石的不斷增產,市場上的汶洋石越來越多。這與」將軍洞芙蓉石」的稀缺情況背道而馳,市場的質疑越來越大。最後,在投機商不得已放棄的情況下,汶洋石才得以新礦脈的身份」昭告天下」。

汶洋的出現是雕刻石界出現從未有過的驚喜,它的白度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高等級的雕刻石,有著芙蓉一樣的蠟質感;素雅、高尚,如同心靈至純的孩童,帶給人天真無邪的感覺。

汶洋的白色是屬於粉白、米白,進一步地形容它,可宛若夏塘白蓮,清涼的,靜雅的,華而不妖,卓而不亢;白色之間,間或有黑、赭、黃、紫、紅等色塊點綴,猶如清純素雅的少女刻意地巧妝打扮。

潔凈的汶洋一但沾了黃色,那迷人的質地色澤,自然叫人無法抗拒。加上汶洋石本身似玉的質感,可說把傳統文人追求的「似與不似」的審美取向發揮到了極致,為賞玩與藝術創作提供了極大的空間。

汶洋石與芙蓉石質色非常相近,但一般來說,汶洋石的結度接近老嶺及大山石,硬度略高於芙蓉石,肌裏多含結晶性條紋或水痕,偶有黃色皮層,玉白色不帶青氣,無芙蓉屎(但偶有白色渣斑)、少黑細點。

若二者相仿難以鑒別時,要從色澤方面來著手,由於汶洋石產出的礦體較大,大都通體一色,它的白多呈滯粉白,是一種比較新的白,經過油養日久,方有芙蓉石的油潤感,偶有黃色皮層,極少帶青色或少有青紅二色相混的情況;而芙蓉石很少通體純色,多含青氣或有青黃、紅白等多色相混的情況,有黑點及芙蓉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