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廣東人,母語是雷州話,事實上日常交流都用粵語,而甚至不少95後,00後都只會說普通話,但是對粵語是母語的意識還是有的


不如粵語吧,吳語?95後00後吳語說不好的一抓一大把
我廈門人,也去過廣東2、3次。感覺廣東講粵語的確實多, 我們廈門這邊年輕的一代聊天很多確實都普通話了,除非回家跟家裡人講閩南語。


確實如此,可是也沒辦法,家長自己覺得,去學校還要學普通話,去廣州還要學白話,以後還要學英語。恨不得現在就把這些語言一股腦塞給孩子,明明身邊都是雷州話的卻一句沒教
閩南語分布比較分散,零零散散地分布於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台灣等幾個地區,其中地域上的跨度與語言內部的差異是其不能標準化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粵語分布兩廣,卻在廣東港澳一家獨大;吳語語言內部差異雖大但在地理上卻緊緊圍繞在以太湖片為中心的江南區域之中。而閩南語的「大本營」福建省語言眾多,閩東閩北閩中在福建省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導致閩南語雖「吃遍百家飯」卻「沒有獨自窩」,一個語言的發展無論是語音統一上(例如粵語現在大多數默認以廣州話為標準)還是地理位置上(例如吳語緊湊在以上海為首的江浙滬一帶)都要有自己的「小圈子」,群龍無首一盤散沙即使有心系統地整理也很難發展起來。最後給個貼心小建議,可以參照客語一樣,多整理一些小資料,比如能證明自己是某地古音什麼的,往自己臉上多貼點金,或許就有人注意你了。個人觀點,想起來再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完才發現人家問得是為啥自己的保護意識不強……尷尬。。語言的分布特點也會影響其使用者的歸屬性,都差不多懶得改了,大家將就看吧(逃)(? ˙o˙)?

粵語:港英政府時期定廣州話為香港法定語言,其初衷在於阻礙新中國的統一大業,直到現在香港都有人在鬧抵制所謂的「推普廢粵」,這背後也是有人授意的,廣州肯定要受到香港的影響。另一個原因是廣州是一線城市,講普通話的外地人佔有一定的比例必然對本土方言的語言環境是一種挑戰。

吳語:吳語是真的消亡得很快,我這個北方人都感受到了。舊時期講吳語的人有種傲氣,現在卻因為蘇州上海杭州等地外省人太多把吳語的語言環境給破壞了,那些老上海老蘇州肯定不樂意。

閩南語:閩南語在台灣的地位遠不如廣州話在香港和澳門,實際上台灣光復以後,基本上講台語的本省人和講國語的外省人的鬥爭處在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戒嚴時期蔣氏父子強推國語,禁止閩南語,貶低說閩南語的人,後來綠營勢力在美國人的支持下逐漸登陸政壇,這些人為了搞台毒,大推閩南語教育,阿扁時期還試圖創造閩南語文字元號,而很多本省人在日本殖民時期被洗腦成精日,也支持台毒,所以閩南語在台灣又得到了復興。現在基本上國語和台語平衡了,即台灣人國語好的台語不好,台語好的國語不好,都好的沒有幾個。以及閩南語作為統一工具,在閩南地區保護的還不錯,政府出錢辦了不少宣傳閩南語的活動,從廈門地鐵一號線開通三語爆站和各種宣傳畫就能看得出來。

潮汕話:潮汕話在華南一代的通行度還是很高的,目前不存在太大的危機。


不知道其他,說說雷州話。

很多思想情緒用雷州話很難合適表達,須用粵語或者普通話才能。

還有很多新興辭彙,也不知道怎麼說。

所以不斷就向其靠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