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对吴郭鱼并不陌生,但最早的吴郭鱼其实是外来种。(图/翻摄脸书影片)

【本文由《记录历史的片段》授权刊登】

莫三比克口孵非洲鲫(Oreochromis mossambicus)原产于非洲南部。印尼人Mbah Moedjair于1938年在爪哇岛中部勿里达Blitar南方的西朗河出海口捕鱼时,发现这种不知道如何远渡重洋的外来鱼种,他成功把这种慈鲷科的鱼育种筛选出适合生存在淡水的品系,由于繁殖力强,鱼肉营养丰富,极具经济价值,受到当时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政府的重视,并以他的名字Moedjair为鱼命名。

二战后期,日军节节败退,为求困境中能够自给自足,日本政府也注意到Moedjair鱼的高经济价值,于是也在南洋的占领区内大力推广养殖,免费发送鱼苗让民众放养,并拍新闻影片介绍这种容易养殖,味道鲜美,而且在池塘沟渠可以吃埃及斑蚊幼虫防治疟疾的经济鱼种。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两名有水产养殖背景的台籍日本兵吴振辉与郭启彰注意到这种非洲鱼种的经济价值,1946年从新加坡引扬回台湾前夕,潜入日本帝国水产株式会社的养殖场,用布作鱼网,捞起三、四百尾鱼苗带回收容所浴室。却被不知情想洗澡的同袍李赞生倒入水沟内,经抢救捞取剩下16尾。吴郭两人搭船历经十天后返抵基隆港,次日回到高雄自家时,只剩下8条雌鱼、5条雄鱼存活。而这13尾种鱼就是台湾吴郭鱼最早的祖源,后人为了表彰两人引进这经济鱼种,于是也以吴郭两人姓氏命名。

1944 日本映画社 Nampo hodo no.37 印尼语

●作者:记录历史的片段/历史的瞬间,由影片来停格,希望借由老电影、记录片、新闻片来重新检视历史

●本文为作者评论意见,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闻》立场

●《今日广场》欢迎来稿或参与讨论,请附真实姓名及联络电话,文章欢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