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看從哪個方面來進行「分類」的。

從「誘發裂變」的中子角度來分類,可以分成「熱中子反應堆」和「快中子反應堆」,簡稱「熱堆」和「快堆」。大部分裂變核反應堆都屬於「熱堆」,極少部分屬於「快堆」。

從「熱量導出材料」的角度來看,可以分為「水冷堆」、「氣冷堆」、「熔融金屬冷卻堆」和「熔鹽堆」。其中,「水冷堆」可以分為「輕水堆」和「重水堆」。氣冷堆有「氦氣冷卻堆」和「二氧化碳冷卻堆」。其它冷卻的堆型數量極少。

從「中子慢化劑材料」的角度出發,可以分為「輕水慢化」、「重水慢化」和「石墨慢化」。這主要是指「熱堆」,「快堆」其實不需要「慢化中子」。

總之,裂變核反應堆的種類很多,主要原因是提高「安全性」和提高「中子利用率」(也就是提高核燃料利用率)的要求。

至於「增值堆」,說實話,那僅僅是一種「說法」,或者說是一個「噱頭」。主要原因是,天然鈾中,可以直接利用的鈾235太少了,絕大部分是不能直接利用的鈾238。如果能夠將鈾238轉化成為能夠「直接利用」的鈈239,就可以達到「核燃料增值」的目的。但這個「技術」必定將降低「中子利用率」。其實,目前大量使用的「熱堆」,也在將大量的鈾238轉化成為鈈239,而且也在參加裂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