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列文章部分内容整理自一个国外大学教授对推荐信写作的全面介绍,因为一时找不到原出处,所以没有注明,欢迎知友提供。因为加入了很多自己对于推荐信写作的认识,也希望大家能够批判性地来看待。)

本期,我们继续就推荐信写作的相关原则进行探讨:

? 推荐信的写作要合乎推荐人的身份,要合乎逻辑

众所周知,中国的推荐信大多不是由推荐人自己来写的,所以学生在替推荐人写推荐信时一定要注意站在推荐人的角度去看待推荐信的写作,推荐信的内容一定要合乎推荐人的身份,同时从逻辑上要能说的通。比如:在推荐信当中,当你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时,当你描写了许多细节时,你要考虑从常规的角度上看,推荐人有没有可能知道这些事,如果没有可能,那你就需要在推荐信中做相关的解释,或者换一个事例。再比如,工作推荐人和学术推荐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授课老师和研究指导老师所关注的东西也不一样,不要在一封工作推荐信中,一个与你在学术研究方面没有太多交集的人却对你的研究能力大谈特谈,那显然是不合乎推荐人身份的。

? 文书个性化 don』t personalize or how to personalize

不要试图使你写给每个学校的推荐信都不一样,除非你真的有东西可写,否则,那纯粹就是浪费时间。学校不会对你邮件中的某一项设置感兴趣,也绝对不会有人在意你没有把学校的邮寄地址写在推荐信的开头. 把这些时间节省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使推荐信内容变得更好吧。而且,这样做会有风险,你有可能会把本来写给学校A的推荐信发给B去,有时A偏好的格式,B未必也偏好。

当然,你可以真正地使一个推荐信变得个性化,你可以写一段介绍你所在的机构的文字,如果你真的有东西可以写。比如,可以这样写:

A比 B更专注并且从每一个方面来说,他都与C一样优秀, 而B和 C都是我之前的学生并且他们在你们的项目中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一个更简单但是也很重要的使文书个性化的方法是把目标学校的质量考虑进去。有时,学生会申一些完全超出他们的水平的学校,并且你可能无法说服他们不申。你可以针对不同档次的学校,对推荐信略加修改。有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对于那些与他们的水平相匹配的学校,你可以打分更高一些,对于那些你觉得他已经overqualify的学校,你可以打分稍微低一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模板化的误区 :

It is my pleasure to recommend ... be admitted to the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program at Brown University. I am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 where I have taught for [THIS MANY] years.

补充:这一部分第一段的内容是针对正规的推荐信而言,但是由于中国学生的推荐信大多是由学生自己来写,或者由机构来写,所以一定的个性化,以避免学校一看,就知道三封推荐信出自一人之手是非常必要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内容可以个性化之外,也可以从格式的角度上去做个性化的尝试,但是,非常规的东西一定不要同时出现在三封推荐信中。三封推荐信,可以有一封是常规的,一封是非常规的,另外一封在常规的基础上稍作改变。

? Form a Strategy

如果三封推荐信内容差不多一样,对申请会很不利。三封推荐信应该互为呼应和补充,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和申请策略,以更好地为申请服务。这一点在选择推荐人时就需要注意,应该合理搭配推荐人,不同的推荐人能够对你不同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做出评价是最佳的状态,比如你的授课老师可以对你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你的研究指导老师可以对你的研究潜力做出评价,你的直属上司可以对你的工作表现,实践能力做出评价,你所在学院的领导可以对你的综合素质,在学校期间参与的专业或者课外的活动等做出评价。要找到那些能够真正对你某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做出评判的人。

一般情况下,在推荐信中,会重点突出申请者一到两个方面的优点或特点,会有2-3个辅助的方面来作为补充。推荐信的内容应合理安排,以避免过多无意义的重复。

? 提供参考系,以帮助学校快速确认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在推荐信中免不了要对学生做出描述性的评价,但是,如果你不告诉学校你是拿申请者跟哪些人做比较,学校便无从判断申请者真实的能力和水平。在介绍推荐人自己或者推荐人所在公司时,也是一样的道理。尽可能地提供参考系,尽可能地帮助学校快速定位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会对申请很有帮助,同时,用提供参考系的写作方式代替纯粹描述性的语言也可以提升推荐信的含金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