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有四大喜: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還有人說,人生有四大悲:

幼年喪母,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王維就是這個被「杯具」和「洗具」頻頻砸中的人,如果上天給他左手塞一顆糖,就一定會奪走他右手裡的蘋果。

我想,正是因為經歷了太多的大起大落、悲喜交集,才讓王維變得寧靜、淡泊、寵辱不驚。他習慣了靜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成了一個拋棄世俗的佛系青年,正因此,他才一步步登上了詩佛的寶座。

王維出生在天下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其母親來自於同是望族的博陵崔氏。

王維這種出身,起跑線比絕大多數人的終點線還要高。在那個鐘鳴鼎食之家裡,他度過了美好的童年。

誰都不會想到,不幸正一個個趕來。

9歲,父親王處廉逝世,幼年喪父,家道中落。

然而,小小年紀的王維並未因此沉淪,依然孜孜不倦的求學,上午寫詩,下午彈琴,晚上畫畫,他努力時的樣子,特別帥。

皇天不負有心人,20歲光景,在偌大的長安城,他插花走馬,成了榮耀大唐的狀元郎。而後,他官拜太樂丞,相當於全國曲藝家協會主席。

23歲,因不懂官場規則,看了場黃獅子表演,被人揭發,玄宗皇帝胳膊一抬,王維即被貶到山東濟寧的一個小縣城,做了一名糧食保管員。從京官到縣吏,由繁華到荒僻,從羊肉泡饃到煎餅卷大蔥…曾經風光的青年才俊,一下子墮入到了生活的谷底。

31歲,與他琴瑟和鳴的妻子因難產而死,生活的鐵鎚擊碎了他所剩無幾的一點希冀。

中年喪妻,老而無子,這是上天賜給一個男人最大的孤獨與悲痛。

300多年後,一個叫蘇東坡的大文豪,在無比悲痛的緬懷亡妻時,不由得寫詞一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悽涼。」簡直是字字帶淚,感人肺腑。可是寫這首詞的時候,蘇總的小妾正坐在腿上為他研墨。

王維未曾給亡妻寫過一首詩,卻用行動說話,此後他三十年獨居,終身未娶。

40歲,王維最好的三個朋友相繼離世,知己崔希逸被副官陷害抑鬱而死;志趣相投的孟浩然因背疽複發而死;亦師亦友的張九齡被貶黜後病逝。此後人生再無知心知意的朋友,何等孤寂與悲涼。

55歲,被安祿山叛軍俘虜,在刀槍劍戟、威逼利誘下,屈辱的做了偽官。不到一年叛軍被打退,王維又被唐肅宗抓了,在論罪時,差點被流放到4000裏外的海南島去做野人。

60歲,在生命彌留的最後一個月裏,王維託著病體,作書一一與親人、故交告別,而後安然辭世。

以上還沒完,到了現代,在非常時期,他的墓碑被毀,墓地被工廠覆沒。相信在機器轟鳴的現代化都市,他依然是那個寧靜不驚的詩人、畫家、音樂家。

上天的殘忍,不是讓你一出生就一貧如洗,而是把這世間所有的榮耀和幸福都給你,然後在你面前一一撕碎。

王維的悲慘經歷告訴我們,人生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生命裏,擁有的都是僥倖,失去的纔是人生。

我們一定要學會珍惜,握緊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謝邀。

在我們的印象中,那個二十一歲就中了進士,晚年還在首都長安附近的藍田輞川買了一座大莊園,過著半官半隱生活的王維先生,一定是一個一生順利,生活優越而又恬淡的幸運兒,殊不知,我們看到的只是光鮮的外表,在其背後,王維先生卻有著悲慘的家世。

少年喪父。

王維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雖然王維出生在赫赫有名的太原王氏家族,母親又是顯赫的博陵崔氏,但顯赫的家族還是不能當飯喫,喫飯就是現實。

九歲的王維是長子,他的下面還有四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大家族出身的王母表現出了自己堅強的一面。她回到孃家,靠給人織布縫補維持家用。九歲的王維和他八歲的弟弟王縉也懂事的給人抄抄寫寫補貼家用。據說,還有擺攤賣字畫的事情。

因此,王維十五歲時,就打點好行李,背著自己心愛的古琴,和自己創作的曲子《鬱輪袍》,來到了繁華的長安城,希望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十五歲,今天的孩子們還在父母的翼護下,滋潤的成長呢,但這個叫王維的少年就已經想用自己的肩膀承擔養家了責任了。

在長安,這個十五歲,沒有什麼背景的少年做的很成功。他憑藉自己音樂,繪畫的天賦,結交到了達官貴人。其中有兩個貴人對他至關重要,一個是皇帝唐明皇的弟弟岐王李範,還有一個是明皇的胞妹玉真公主。

看起來一切都光鮮華麗的生活,不知掩蓋了那個少年多少的孤獨寂寞和掙扎?甚至屈辱?我們都熟悉的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以稍稍窺見看到孤獨內心: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異鄉異客的孤獨少年,在繁華長安,仰人鼻息,打拚的艱難可想而知。

現在網路熱文裏,有人意淫了王維和玉真公主有一腿,說的也是有鼻子有眼的,作為喫瓜羣眾,我也想大詩人又這麼一個讓後人樂道的風流韻事,可惜,應該是沒有的,不然又如此粗的大腿,他的後來不會那樣的失意。

王維二十一歲時,終於如願以償,以狀元的成績中了進士。

中年喪妻、喪子

看起來一切都是美好的開始,但不久就有了轉折。

先是在自己的那個宮廷樂隊總監的位置上犯了一個說大也大說小也小的錯誤:在一次排練節目的時候,皇帝沒在場,就私自觀賞了黃獅子表演。反正這件事被人報告了,王維也就遭貶了。江湖險惡。由這件事,也足以說明,王維事實上不可能和玉真公主又一腿,不然,又這麼大的後臺,又何以如此?

人常說禍不單行。遭貶的王維,在將近而立之年,要當爹的時候,妻子又因為難產,一屍兩命!中年喪妻喪子,該是一種怎樣的打擊?

總之,王維此後終身不娶。三十多年來,獨自一人,陪伴著母親生活。

晚年被後人詬病「喪節」,孤獨終老

在我的家鄉藍田縣輞川的山裡,王維曾經精心設計的「輞川別野」的建築都蕩然無存,唯有一棵銀杏樹,據說是王維親手栽植的,歷經千年,仍然繁茂矗立。

銀杏樹結的果實叫白果,古人種植它,是要委婉含蓄的告訴別人,自己是清白的。安史之亂,留在長安城,沒有來得及跑的王維,被叛軍俘虜,後來做了叛軍的偽官。也許有很多苦衷,但事實卻是如此,這是永遠說不清的污點。

寄情山水,喫齋唸佛的王維,其實內心是苦悶的。他的母親給他取的名字,是把一個印度高僧「維摩詰」的名字 拆開來,維摩詰在梵語裏,就是乾淨的意思。這個「偽官」的污名,是他揮不去的傷痛吧。


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許多載入史冊的能人大家。而集詩、書、畫、音樂等為一身的人卻屈指可數。而唐朝王維就是其中之一。後人稱王維為詩佛,這是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並且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然而,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王維悲慘的家事,現在就圍繞主題,對王維的家事探究一二。人們常說,人生有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同時還有四大悲事: 幼年喪母,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放下喜事不說,我們重點看看王維經歷過的悲事。公元701年,在山西祁縣,王維出生在一個人人都羨慕的天下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他的母親則出身另一大望族博陵崔氏。王維繼承了他從未謀面的爺爺王胄的音樂天賦,他爺爺曾經擔任朝廷的樂官,王維小小年紀隨便拿起一種樂器就能奏出旋律來。 王維的母親擅長畫畫,尤其是水墨畫,王維經常拿起毛筆學著母親的樣子畫畫,一畫就是一整天。 後來王維長大一些,他父親王處廉親自教授王維詩文,爺爺的得意弟子教授他各種樂器,母親不僅教他畫畫,還教佛經。然而在王維九歲那年,王維的父親因病去世。雖然家庭遭遇重大變故,但王維的母親卻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她從來不在王維面前流露她內心的悲傷,她遣散家奴,變賣家產,帶著王維和他的四個弟弟一個妹妹,回到孃家蒲州(今山西運城永濟市)。 她每天仍很有規律地對孩子進行教育。隨著年齡的增長,王維在音樂和詩歌方面的天賦慢慢顯露出來。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題何名。王維見後回答說 :「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在詩歌方面,有資料記載著他十五、十七、十八歲時寫成的文字。可見,他在十幾歲時已經是位有名的詩人了,這在詩人中是罕見的。王維二十一歲時,他來到長安,以一支自己創作的琵琶曲《鬱輪袍》成功打動岐王李範和玉真公主,得到他們的舉薦,再憑藉自己的實力「大魁天下」,當上了狀元郎。然而事事難料,上天很快給這個風度翩翩、才華橫溢、前途一片大好的狀元郎潑了一盆冷水。當時王維的官職是太樂丞,主要負責皇家音樂和舞蹈的排練,在唐朝的典禮律令中,有一條就是「黃獅子這個節目非一人不能舞」,這個人就是皇帝,也就是說,只有皇帝一個人能舞黃獅子。伶人不慎私自表演了舞黃獅子,王維受連累,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也就是管倉庫的。

枯燥無聊的倉庫保管員做了一段時間之後,王維請辭,回家和妻子團聚,不久而立之年的王維要做父親了。正當王維歡天喜地盼望孩子誕生的時候,王維的妻子因難產而死,孩子也沒有保住。「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而無子」四大悲事中,王維攤上了三個。不過,殘忍的上天還是保留了一點點憐憫,給王維留下了他的母親,正是因為這一點點生活的希望,王維最終成為和李白、杜甫並列的盛唐三大詩人。妻子去世後,王維三十年獨居,終身未娶。這就是王維,他經歷了人世間的大繁華,而後又一無所有。經過悲慘的經歷,他的思想更加的「清凈」,他的心靈是更加的「平靜」,他完全放空了自己,身心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他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而這一切都被他傾注在詩的字裡行間中,他不愧為「詩佛」。


大概就是太忙了,沒有時間過農家樂


《東白啟明》君很詳細地回答了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