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本明仁天皇退位的日子,是平成31年4月30日,是平成年最後的一天。但恰逢這一天,我的專欄成立了。我這也算是蹭蹭天皇退位的熱度了。


在本專欄的第一篇文章,我想介紹一棟家鄉蘇州的建築———蘇州博物館。

它的總建築設計師是大名鼎鼎的貝聿銘先生。在2019年4月26日,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先生,度過了他的102歲生日。這位世紀老人,是中國設計界里程碑式的人物,作品遍佈全球各地,但是他為人低調謙遜。

貝聿銘先生在事務所的照片,圖片來自網易新聞

他被稱為「現代主義建築最後的大師」,他一生中傑作很多,巴黎的盧浮宮金字塔就是他的作品。今年是它建成的第三十個年頭。

盧浮宮金字塔建築模型與貝聿銘

金字塔為整個盧浮宮的夜晚景觀增色不少

接下來回歸主題,我們繼續介紹蘇州博館。

蘇州博物館成立於1960年,館址位於太平天國忠王府(今姑蘇區東北街202號)。起初博物館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貝聿銘先生和蘇州博物館的緣分是在1999年結下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在蘇州市委、市政府的邀請下,由建築師貝聿銘設計。2006年10月6日,蘇州博物館新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圖片來自網路。

總的來說新館給人帶來的直觀感受就是現代化館舍建築、古建築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相輔相成。

貝聿銘採用的是「中而新,蘇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來設計這座蘇州博物館,即建築不在高度上與周圍的古建築去爭奪制高點,整體建築外觀也以灰白色調為主與周圍的粉牆黛瓦蘇州古建相協調。

博物館新館的設計結合了傳統的蘇州建築風格,把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使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博物館的主庭院等於是北面拙政園建築風格的延伸和現代版的詮釋。

新的博物館庭院,較小的展區,以及行政管理區的庭院在造景設計上擺脫了傳統的風景園林設計思路。而新的設計思路是為每個花園尋求新的導向和主題,把傳統園林風景設計的精髓不斷挖掘提煉並形成未來中國園林建築發展的方向。儘管白色粉牆將成為博物館新館的主色調,以此把該建築與蘇州傳統的城市機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處可見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頂和窗框將被灰色的花崗巖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統一色彩和紋理。博物館屋頂設計的靈感來源於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一一飛檐翹角與細緻入微的建築細部。然而,新的屋頂已被重新詮釋,並演變成一種新的幾何效果。玻璃屋頂將與石屋頂相互映襯,使自然光進入活動區域和博物館的展區,為參觀者提供導向並讓參觀者感到心曠神怡。玻璃屋頂和石屋頂的構造系統也源於傳統的屋面系統,過去的木樑和木椽構架系統將被現代的開放式鋼結構、木作和塗料組成的頂棚系統所取代。金屬遮陽片和懷舊的木作構架將在玻璃屋頂之下被廣泛使用,以便控制和過濾進入展區的太陽光線。館建築與創新的園藝是互相依託的,貝聿銘設計了一個主庭院和若干小內庭院,佈局精巧。其中,最為獨到的是中軸線上的北部庭院,不僅使遊客透過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牆直接銜接拙政園之補園,新舊園景融為一體。據說,位於中央大廳北部的主庭院的設置是最讓貝聿銘煞費苦心的。主庭院東、南、西三面由新館建築相圍,北面與拙政園相鄰,大約佔新館面積的1/5空間。這是一座在古典園林元素基礎上精心打造出的創意山水園,由鋪滿鵝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橋、八角涼亭、竹林等組成,既不同於蘇州傳統園林,又不脫離中國人文氣息和神韻。山水園隔北牆直接銜接拙政園之補園,水景始於北牆西北角,彷彿由拙政園西引水而出;北牆之下為獨創的片石假山。當問及為何不採用傳統的太湖石時,貝聿銘曾說過,傳統假山藝術已無法超過。一輩子創新的大師,不願步前人的後塵。這種「以壁為紙,以石為繪」 ,別具一格的山水景觀,呈現出清晰的輪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來彷彿與旁邊的拙政園相連,新舊園景筆斷意連,巧妙地融為了一體。這種在城市機理上的嵌合,還表現在東北街河北側1~2層商業建築的設計,新館入口廣場和東北街河的貫通;親仁堂和張氏義莊整體移建後作為吳門畫派博物館與民族博物館區相融合,保留忠王府西側原張宅「小姐樓」(位於補園南、行政辦公區北端)作為飯店和茶樓用等;新址內惟一值得保留的挺拔玉蘭樹也經貝先生設計,恰到好處地置於前院東南角。轉自《貝聿銘與蘇州博物館》

燈光夜景

博物館內部展示廳

外景也非常漂亮,與自然相映成趣。

話說貝聿銘和蘇州的緣分可不止這個博物館這麼簡單。

貝聿銘雖然是出生在廣州,但是他的少年時代卻是在蘇州度過的。貝聿銘先生不光會講粵語,他的蘇州話也是非常流利。

少年貝聿銘,拍攝於蘇州獅子林中

貝聿銘在蘇州就住在獅子林,貝聿銘在談起蘇州時,也總是把蘇州當作自己的故鄉來看待。蘇州與貝聿銘的緣早已結下,蘇州博物館新館像是一個紐帶連接著貝老與蘇州,更像是一個貝老送給蘇州的一份慷慨大禮。

最後以貝老的一段話做結,有人問起他什麼纔是建築時,他這麼回答道:

「我不喜歡各種標籤式的稱謂。對我而言,建築就是建築。沒有什麼現代建築 、後現代建築、解構主義。如果你願意,你可以使用你所有想用的主義稱謂。

但我不相信這些,它們如過眼雲煙,而真正留存下來的那一個還是建築本身——各個時代的建築。」

如果你在未來的一天能去蘇州觀光旅遊,一定要去蘇州博物館去看看。去感受一下貝聿銘老先生建築的魔力,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平成31年4月30日

高野海鬥


更新一下,美國當地時間5月16日,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蘇州博物館更像是他的小女兒,如今經歷著喪父之痛。

一代百年大師貝聿銘,與世長辭了。

我在網上看到一段悼詞,感受頗深,我決定把它加在我的文章末尾。

盧浮宮的入口不再會映入星空。

蘇州園林將會少點幾何的韻味。

華盛頓的圖書館不知還會是什麼模樣,

維多利亞灣將缺失一把利劍。」

5月17日


今日的蘇州博物館

5月18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