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亦歡

1853年7月8日,四艘塗滿黑漆的軍艦出現在江戶灣口,它們裝載着美國威力巨大的大炮和開港要求,同時也拉開了日本邁向現代化的世紀帷幕。這就是日本乃至東亞史上著名的“黑船事件”。因艦隊司令爲美國人馬休·佩裏,故又名“佩裏叩關”。

美國海軍在日本登陸

該事件對日本的影響是巨大而又深刻的,如果說日本向隋唐學習塑造了自身的精血,那麼黑船事件的影響則鍛造了其強健的骨肉。

01政治變革

從12世紀末起,日本進入了長達六百餘年的幕府時代,天皇大權旁落,實權掌握在“徵夷大將軍”手中。幕府爲將軍出征時的帳目,因此稱最高權力機構爲幕府。佩裏艦隊到達日本時正處德川幕府統治時期。德川家族對內剝削鎮壓人民,對外閉關鎖國,跟老大哥清王朝一樣,做着國泰民安的美夢。但佩裏的到來,卻無情擊碎了幕府苟安的幻想。

對於日本民衆而言,眼前的龐然大物無異於外星文明,遠遠超出了他們的見識。面對佩裏的開關要求,幕府也是手足無措。在此情形下,幕府不得已將是否開關的問題稟報一向不理朝政的天皇,並讓全國各藩進行討論,此舉激發了各方勢力參政的野心,爲後來的倒幕運動埋下了伏筆。

開港通商後, 隨着國外商品大量傾銷,底層手工業者紛紛破產。黃金外流、物價飛漲,社會矛盾日趨尖銳。部分藩主宣揚“尊王攘夷”,主張改革幕府政治,抗擊西方入侵。遭到幕府與西方軍隊聯合鎮壓後,尊王攘夷派領袖高杉晉作改變策略,主張開港討幕。得到英國的援助後,倒幕派也就是先前的尊王攘夷派實力迅速壯大。

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倒幕派得到天皇密詔後發動政變,宣佈廢除幕府統治,並勒令德川家族交出領地。1868年,在鳥羽--伏見戰役中,天皇軍大敗幕府軍,取得決定性勝利,爲日本邁向資本主義道路奠定了基礎。

倒幕運動中的武士們

02明治維新

政局逐步穩定後,以天皇爲首的新政府便着手進行改革。政府提出了“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口號,政治上,“廢藩置縣”收歸各藩的領地和人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大力引進西方先進經驗和技術,推動工業化浪潮;社會生活層面,廢除傳統的“士農工商”概念,實現形式上的社會平等。穿西裝、喫西餐、閱讀西方書籍蔚然成風。此外,新政府還在軍事、教育、交通、司法等方面仿效西方,以西式制度改造日本社會。

明治維新時的日本工業

經過短短二十餘年的發展,日本迅速崛起,成爲東亞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國。1894年甲午戰爭中,向來不被中國士大夫所重視的彈丸小國竟然打敗天朝,並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獲得鉅額戰爭賠款。甲午戰爭不僅使日本躋身列強之間,還重新塑造了東亞政治格局,促進了日本的進一步發展。

03擴張推手

黑船事件是一劑催化劑,促使日本高速發展“脫亞入歐”的同時也刺激着日本的擴張野心。作爲國土狹小,資源短缺的島國,日本的擴張野心可以說是與生俱來。早在唐太宗時期,日本就曾插手朝鮮半島事務,企圖趁亂分一杯羹,結果被唐軍打得大敗。明末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明朝發兵援助,日本再次戰敗。雖然前兩次沒有取得成功,但其對外擴張的野心卻一直揮之不去。

黑船事件後,隨着海權論的傳入加之自身實力的增強,擴張的聲音在日本甚囂塵上。日本思想家吉田松陰“乘機墾拓蝦夷(今北海道),收取琉球,北取朝鮮,挫敗滿洲,東壓支那,南臨印度”的觀點,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當時社會的思潮。

1874年,日本侵略中國臺灣;1875年,入侵朝鮮江華島,強迫朝鮮開港;1894年,借鎮壓東學黨起義之名出兵朝鮮,襲擊清軍,甲午中日戰爭爆發……黑船事件的推動與自身擴張需求的融合,共同推動了日本一系列的侵略戰爭。

日軍入侵江華島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黑船事件打開了大和民族的視野,爲其插上騰飛的翅膀,使之成爲現代化強國。但它也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給鄰國和日本自己帶來了深重災難。

參考資料

王鐵軍:《幕府與“黑船事件”》

侯昂妤:《近代早期日本走向海洋的動因探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