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二戰疑雲》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僞史,保證不涉時政。

  日寇爲什麼不燒故宮?有人說,1933年山海關失陷後,故宮博物院理事會就將故宮中的文物打包,分批離開北平。所以,當日寇佔領北平時,故宮已成空殼,所以日寇就沒有燒燬故宮。

  其實,這個觀點是錯的。因爲人家問的是日寇爲啥不燒故宮,你回答的是日寇爲啥搶不到故宮內的寶貝。這叫偷換概念。事實上,文物雖然沒了,但故宮那些雄偉的建築還在啊,日寇爲啥沒有放火燒了這些建築?不是他們不敢,而是內情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條英機就以日本參謀本部的名義發佈命令,要求每佔領一塊中國領土,就要立刻進行所謂的治安肅正。其中包括,恢復學校教育,宣傳日寇大東亞共榮思想等。其用意很明顯,就是爲了美化侵華事實,穩定社會治安,獲得當地中國百姓的擁護。

  日本司令官杉山元說得更露骨。他說,日本資源匱乏,人口稀少。如果不能再佔領區建立親日力量,取得民心,那麼,這場戰爭,日本不可能勝利!日寇參謀長山下奉文也提出,要以戰養戰。所以,當佔領北平後,不是他們不敢火燒故宮,而是他們想保留故宮,以此迷惑中國百姓,獲得人心,以建立親日力量。好吧,抗戰初期,日寇還想樹牌坊,所以不願燒故宮,這我們可以理解。但是,當日歷進入1945年,日寇眼看敗局已定,在撤出北平前,他們爲何還不燒了故宮呢?這時候總不能說他們還幻想着要得到民心吧?各位,這裏還真有內情。

  據史料記載,在抗戰的最後一年裏,日寇已經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但此時他們更擔心的,是美國和蘇聯的態度。他們中的任何一國,一旦出兵佔領日本本土,那後果都是相當嚴重的。所以據史料記載,從1945年開始,日寇發佈了大陸命第1335號命令,進行有計劃的撤退,他們將兵力集中在了平津,京滬,廣州等地,以應對來自美國和蘇聯的威脅。

  甚至有消息稱,裕仁天皇還準備將都城搬到中國寧波。日寇認爲,如果美軍在天津、塘沽方面登陸,或者蘇聯參戰,那麼,大部分日寇兵力都必須用來抵抗這兩國的進攻。到時候,用於維護地方治安的部隊必將特別少。所以,此時的日寇,一來忙着對付來自美蘇的威脅。無暇去關心故宮。

  二來,如果燒的故宮,那勢必激起中國百姓的憤怒情緒,到時我們國人一起同仇敵愾,日寇必將死無葬身之地!不光如此,日寇還有個小算盤。他們認爲,美蘇也許敢進入中國領土,但絕不會轟炸故宮。到時候,他們日寇可以將故宮作爲存儲武器裝備的重要倉庫,甚至可以用來屯兵、當司令部。總之,故宮,可以成爲日寇最後的護身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