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我的家鄉就只有喫餃子的習俗。其他的沒什麼習俗。

記得小時候,一年當中很難喫到麵食,一日三餐除了窩窩頭就鹹菜條,就是地瓜幹粥,一進入寒冷的冬季,奶奶就經常嘮叨:冬至餃子夏至面,冬至喫水餃,抵禦大風和嚴寒。我們姊妹幾個圍著奶奶傻傻的問,冬至是什麼意思,奶奶說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冬至這天是一年當中白天最短的一天,以後白天就一天長起一天。冬至這天喫上一頓水餃,渾身暖和,整個冬天都不怕凍。因此我們就盼望著冬至這天的到來,盼望著喫那頓餃子。

冬至這天,母親大清早就開始忙活了,剁餡,調餡,和麪,擀皮,然後一家人圍坐在面板前,會包的包,不會包的按系子,我就坐在旁邊湊熱鬧,說說笑笑,熱熱鬧鬧,其樂融融。母親吩咐我去生火燒水煮水餃,正當我愁眉不展時,奶奶說,孩子小別讓他弄火,太危險。說著奶奶踮著小腳擅巍巍地走進了柴房。一會熱氣騰騰的水餃端上了餐桌,母親招呼我們:今天冬至多喫水餃不凍耳朵。我甩開腮幫子狂喫大嚼,直到肚子裝不下了,以至於到下午喫晚飯了還不覺得餓。


感謝悟空的邀請。

臨海是浙江省一座歷史悠久的縣級市。冬至這個節日在臨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冬至與清明、農曆七月十五(七月半)、年三十共稱四大節。通常臨近冬至或冬至、冬至後幾天,臨海人選個日子「做冬至」,這天便會出門買上豐富的菜,有肉有蔬菜、有海鮮等,然後做好滿滿一桌菜餚。但在開喫之前會將這些做好的菜擺在家門口、涼臺(陽臺)或院子裏進行「請老太公」,祈禱祖先保佑家人平安順當,生活富足、大人財源滾滾、小孩讀書上進等。而在這一桌菜餚中有一道必不可少的食品——擂圓(糖粉餅),擂圓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揉成麵糰,再摘雞蛋大小的圓子揉圓再輕輕壓一下,然後象燒湯圓一樣煮熟,撈起稍瀝幹後放在黃豆粉裏滾拌(這黃豆粉是黃豆與小麥按十比一比例炒熟磨成粉,然後粉中加紅糖與黑芝麻而成),因為滾拌這個過程臨海的方言叫「擂」,所以起名叫「擂圓」,擂圓味道香甜軟糯。禮節結束後,一家人把菜餚收回,加熱的加熱,能開喫的就直接開喫了,只要是小孩基本首選擂圓,一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過了冬至,在臨海市這一年也算結束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在冬至這一天也是白晝最短的一天。

各個地方過冬至的習俗也不同,北方地區的朋友在冬至這一天喜歡做上一頓香噴噴的餃子,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圍在一起喫餃子; 而在南方地區,有些地方的習俗是喫湯圓,但在我們廣西玉林這裡不喫湯圓,而是喜歡在冬至這一天喫上香噴噴的糉子。

廣西玉林過冬至的習俗既傳統又溫馨,家家戶戶都是在冬季前兩三天就準備包糉子,然後到了冬至這一天,一大早就起來準備殺雞,然後帶上貢品去祭拜祖先,中午做上一頓美味飯菜,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圍在一起喫飯。

不知道你們那裡的習俗是怎樣的?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阿英的分享記得點擊關注阿英,謝謝!


冬至,我們家會一起做餃子,喫餃子。餃子數量要多,因為做好了還要讓家裡的孩子挨家挨戶去送餃子,讓鄰居和親友們都嘗嘗自己家做的。

做餃子是一件大事,要準備很多傢什。比如說,一個和麪的大盆,蒸籠,還有放餃子的盆子等等。

我們家做餃子,先會把麵粉用篩子篩一遍,然後再煮一鍋白粥,把白粥倒在麵粉中間,用來和麪,和麪很燙,但是要快,又要和均勻。

面和好後,就開始醒面,在麵糰中間,用手指按一個洞出來。

醒完面,備好餃子餡,一家人就開始包餃子來。

在麵糰上擰一小塊,用手揉一揉,做成餅狀,把肉餡放在中間,包好。

餃子包了一定數量後,一部分放入鍋裏水煮,一部分用來蒸。

餃子做好後,就要讓孩子去給村子裡其他人送,送完後。一家人就開始一起喫餃子啦,這是最幸福的時刻。


冬至日鄉愁起,想起媽媽親手包的餃子冷喫一大碗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始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今天的衡陽,細雨輕輕地飄灑著,走在戶外,不覺寒冷。雖是冬日,然而沒特意去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大概是久居城市的年輕人,對於節日的意識在慢慢地淡薄,城市年輕人的節日悽涼。

畢竟是個節日,還是要去買點菜,做上一些像樣的飯菜。相信在鄉下,圍著父母,一定會有一番溫暖的節日氛圍。

此刻,不禁想起在北方老家喫餃子的情景。

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喫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端上一碗媽媽親手包制的熱氣騰騰的餃子,溫暖而又溫馨。北方的這天,還是比較寒冷的,印象中,媽媽會在前一天晚上,或是冬至當天一大早,和好面、擀好餃子皮、包好餃子,整齊地碼放在饃盤(一種用高粱杆子,連接穗子的細長部分,做成的盛放饅頭的帶沿的器具,不帶沿的叫饃坯子)上,放進廚櫃,或是端進堂屋,用屜布蓋好,防止老鼠偷喫。當然,當天趕製餃子是最好,可以避免這一點。但是,農村的每一天都比較的忙,媽媽一大早起來,要打掃庭院、喂牲口、要去蔬菜大棚掀草苫子通風,忙活下來,已經是比較晚了,所以一般在冬至前一天晚上要把餃子包好,忙完就可以直接下鍋了。

廚房內(俗稱鍋屋,有鍋做飯的地方),矮矮的竈臺,一口鐵制大鍋前,可以看見媽媽忙碌的身影,爸爸在竈口邊上慢慢往裡添加著乾柴,紅紅燃燒的柴火,把爸爸的臉映的通紅,他從竈臺拿出一根燃燒的木棍,從懷裡掏出一顆香煙點上。便會遭到媽媽的數落:「要喫飯了,還在抽煙。」這時,爸爸抽上一口,用指甲掐滅煙頭,放置在竈臺邊,繼續添加著柴火。

水開了,媽媽便小心翼翼地將餃子陸續下鍋,不多時,餃子在大火的催煮下,慢慢漂浮起來。「來,嘗嘗熟沒?」媽媽用勺子舀起一個水餃,放在碗裏,端給爸爸,有時候我在廚房時,就端給我。「可以了,熟了,很香。」此刻,爸爸已停止往竈膛內添加柴火了,把明顯的火頭壓低壓滅,留有餘火,保持竈膛溫度,以便喫完水餃,剩下的餃子湯用來餵羊(熱湯水添加麥麩)。

這時,媽媽便把幾個碗依次擺好,開始盛水餃。我便端到桌子上(老家俗稱案板),搬上小凳子、小馬扎,圍坐著開始喫起來。媽媽端上蒜泥醋(大蒜切碎加入香醋,再添加點香油),夾起餃子蘸著喫,別有滋味。農村一般的餃子餡,用白蘿蔔加豬肉、芹菜加豬肉、白菜加豬肉,有的也用羊肉,但是比較少。

超市裡,水餃的品種也是多樣,豐富了選擇,豬肉水餃、海鮮水餃等等,都有,都是包裝好的速凍水餃,雖味道還算可以,但總嘗不出家鄉的味道,尤其是媽媽親手包制的。冬至後,不多久就可以回老家過年了,想想就是激動,激動地不止可以大口大口吃著媽媽做的水餃,更重要的是一種親情的融合,家的味道。


我是地道的山東人,從小到大的記憶裏,冬至的習俗就是餃子,老人們常說:「冬至裏喫了餃子,冬天纔不會凍耳朵」,所以今天一早準備了韭菜,肉餡,和了面,下午包起來。


我們家鄉喫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冬至喫湯圓團團圓圓,是我們這裡的傳統節日

冬至意味著開始交九,三九嚴寒很快就要來臨!在寒冷、風雪交加的北方,這裡沿襲著冬至喫餃子的習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再做上一桌好菜,溫上一壺老酒,美美滴喫上一頓!為身體增加熱量,防禦即將到來的嚴寒。還有……我們這裡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百善孝為先!冬至有給祖先上墳的習俗。


我家鄉處於,湖北與四川重慶交界處,我們這邊冬至一般喫湯圓,很少有人喫餃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