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写过一篇短文,讲的是ECB货币政策决议和石油价格,如下图所示,每次石油价格波动超过一定阈值时,ECB总是闻风而动。今天就来八一八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年初小练习一则,一家之言,欢迎讨论,图表懒得改中文和颜色了,红绿配色仅代表单位品味,凑合看下。

做一个简单的练习,把欧元区HICP数据往下剥离出Housing部门HICP、除Housing以外核心HICP、食品HICP和能源HICP。从下图中可以明显看到波动最大的是能源HICP,虽然能源占的权重并不大,但它欧洲通胀的最大外生扰动项。

能源又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进一步对比,石油价格和能源HICP强正相关。欧洲石油大部分依赖进口,所以石油价格是推动能源HICP的主要因素。

除了以上分解方法,我们还可以把通胀分解为商品和服务两个部门,从下图中可以看欧洲HICP主要是由商品所驱动得,services相对平滑,在过去5年里持续在1%低位徘徊。这也印证了之前石油作为重要外生供给商品驱动欧元区通胀的结论。

进一步再检验下商品HICP和石油价格的关系,两者也是强相关。说明整个商品部门虽然权重占到57%,但大部分变化依然是由石油所驱动的。这也符合常识,除了石油等能源商品,其他输入性商品的价格普遍波动性较低。

接著,我们可以按对HICP的贡献率剥离商品和服务,下面的图看得更清楚,欧洲通胀完全是由商品影响,石油价格影响。服务HICP等同于工资,欧洲工会背景强大,劳动力体制缺乏弹性的背景下,工资常年通过工会定期谈判得以温和上涨,和美国的就业好转推动工资上涨有很大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石油价格在2014年崩盘后拉低了欧洲15-16年的通胀,随后于2016年触底反弹,推高了欧元区2017年的通胀。ECB的货币政策不应该过多考虑HICP headline figure,事实上剥离石油影响后的欧洲通胀水平并未有显著的改观。同样的事情发生在2011年,当时HICP超过3%,乍一听经济过热已然复苏,需要控制通胀,于是ECB于2011年加息,但事后证明这是错误的,当时同样是石油价格在08年下跌后触底反弹,给通胀造成压力,但随著价格变动趋缓,通胀自然回落,不需要加息去控制通胀。货币政策应当著眼长期,保持基本面逻辑判断的一致性,不应该为短期的数据波动所左右。当下的情况和2011年有类似之处,在QE的刺激下欧元区经济复苏依然相对疲弱,基本面并未改观。各成员国债务水平并未下降,部分成员国失业率较高位有所下降但绝对值依然偏高,制度改革停滞不前。低利率环境下缓解了debt servicing的压力,石油价格触底反弹推高了CPI,暂时掩盖了一系列问题。

在以往每次欧元区经济复苏,失业率下降时(下图灰色阴影时期),工资总能保持一定的正向增长。但这一次似乎有些不一样,2016年在失业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期间名义工资增长乏力(虚线黑圈),是否在暗示复苏质量。

最后来看看欧洲央行对通胀的预测水平。基本常年维持在1-2%上下波动,很明显政策考量上并未予以石油价格足够的重视。展望下欧洲的通胀,劳动力制度积重难返,服务HICP依然直线走平,就看石油价格了,再经过30多美元到70美元的大反弹后,油价增速较2016-17放缓,边际影响逐步减弱,欧元区的通胀应该不会继续上升,相反可能有下行的压力。德拉吉作为鸽派,任期内应该不会倾向于马上加息,但下一任行长如果是德国人呢?ECB是否会重蹈2011年的覆辙。

一句话作结论:欧元区通胀看石油价格,若油价升幅空间有限,欧元区通胀料将承压回落,ECB并未重视2011年的经验,或在重蹈覆辙。

公众号:HansiHuang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