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書中,“玄”字出現有12次之多,大都作名詞或形容詞用,如“同謂之玄”、“玄牝”、“玄牝之門”、“玄覽”、“玄德”、“玄同”,等等。第一章中的“玄之又玄”,兩個“玄”,則作動詞用。“玄之又玄”,就能進入“衆妙之門”。這衆妙之門,無疑即爲“玄門”。玄門,後來成爲道教的稱謂之一。這“玄門”之稱,究竟最早起於何時?我們現在無從確考。但就這一“玄”字,卻有無盡的說頭。

《說文》曰:“玄,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爲玄象。幽而入覆之也。”玄象,即指天象。古人觀天象,觀到極遠處,黑洞洞的,什麼也看不見了。故而,將黑色與玄連在一起。《易·坤》有“天玄地黃”之句,《詩·小雅·何草不黃》有“何草不玄,何人不矜”、《詩·豳風·七月》有“八月載績,載玄載黃”之句,這都是從顏色的角度用“玄”的。老子所說的“玄”,是“玄”的本有義,即“幽遠”。浩邈的宇宙,幽遠無盡,潛藏着神祕莫測的玄機奧妙,所以老子說“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有人從隸書“妙”字的偏旁,找到了甲骨文的“玄”字的象形根據。有一篇《老子寫〈道德經〉的時候,“妙”字不是女字旁,而是“玄”字旁》的文章,說:“請看後世寫的篆書‘妙’字”“左邊字符中的小點消失了,這兩個小點是有大內涵了,後世書家已經不知其中的深意,就抹去了。但是,老子寫《道德經》的時候,之所以會用到這個‘妙’字,看中的就是這兩個小點。”“‘妙’字中的‘玄’字點了小點,表示的意思就是‘認識到了隱性世界’。

注:“妙”字的隸書寫法

這一分析,非常精到!老子說“見小曰明”,這“兩個小點”,何嘗不是代表老子所“觀”、“閱”到的微觀世界呢?中華書局1963年12月第一版印本的《說文解字》,“玄”字條目最後有“古文‘玄’”字,與篆書中的“妙”字偏旁的“玄”是一樣的。只是下面的圓圈下多了一個尾巴,與隸書相同。這完全可能就是甲骨文中的“玄”字。說明漢時許慎在著寫《說文解字》時,見到過甲骨文中的“玄”字。

注:老子看到的,是宇宙深處的玄妙。

這雖是一家之言,卻能見出“玄”字起源的蛛絲馬跡。中華文化,從源頭上說,是玄奧文化。先民對宇宙萬物的感知所顯現的智慧,都深藏在神話傳說和歷史遺蹟之中。“玄”的脈絡和印跡,從起始就十分清晰。但,人們對“玄”的認識,一直處在感性層面。只有老子,才從理論上,也是從哲學的高度,對“玄”做出了系統、全面、深入具有說服力的準確把握和概括。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