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道這一法,說難也難,說易亦易,難與不難是對待法。古人真實用心,一點不爲難,因爲此事本來現成,有什麼難呢?信不及就爲難了。若真正爲求了生脫死而辦道,能把自身看輕,了身如幻,一切事情看得開,不被境轉,辦道就容易。人沒有不想學好的,誰也想成聖賢,誰都怕入地獄,但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很多人行起來就爲難,何以呢?比如世人說好話,恭喜發財,富貴榮華,誰都喜歡;若說你家破人亡等不祥話,誰都不願意。可見人人都想好,但何以偏向壞處跑呢?這隻由放不下罷了。

古來各城市都有城隍廟,檐下掛一個大算盤,是要和人算善惡賬的。有一匾額寫道:“你又來了。”兩柱有一副對聯:“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又:“天堂有路,人人不肯去;地獄無門,個個要進來。”凡人常動機謀弄巧妙,喫不得虧,事事都計較合算不合算。惡人誰也不敢接近,怕喫他的苦頭,讓他忍他散場了。但因果報應,天是不怕惡人的。

我們坐禪唸佛,本爲了生死,由於無明貢高,不能忍辱,不除習氣,雖有修行善因,還免不了苦果,生死不了,隨業受報,所以說“你又來了”。本來在地獄受苦已畢時,十殿閻王吩咐過,叫你不要再來,再來沒有好事。由於你放不下,所以依舊犯罪,去了又來。世人愚迷,作惡不行善,遂招苦果。

出家人是不是想出苦呢?如不想脫苦,何必入空門?入空門則了無一物可得,萬事皆休,還有什麼天堂地獄!但如不證得四大皆空,五陰非有,就不算得入空門。要入空門,最好多多研讀《楞嚴經》。全經前前後後,所說不離五陰。其中開五陰而說六人,十二處,十八界,內而身心,外而器界,不出色受想行識五陰。經中說凡說聖,說悟說魔,都是闡明五陰非有,教我們照破五蘊皆空,最後說知有涅槃,不戀三界。指出五陰魔邪,無一不是說五陰。色陰中淫色是生死根本,殺盜淫妄是地獄根本,五陰照空,即脫生死,不復輪迴。如何照呢?照是覺照,時時刻刻,依經所說,用智慧觀照五陰,照得明明白白的,就見五蘊皆空了。在觀照之初,未能全無妄想,這不要緊。古人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若妄念一起,你能覺照,就不隨妄轉。不能覺照的,坐香怕腿痛,禮佛怕腰痠,躲懶偷安,天堂路不通,自然要進地獄。

寒山大士詩云:“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釋,日出霧朦朧。似我何由居,與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寒者寒冷,冷到夏天冰還未釋,日出還霧,我這一片冰心,與君不同;君若似我,就能到寒山中,否則寒山路不通。學道之人,要見五蘊皆空,首先要灰心冷意,縱使炎天如烈火,難消冰雪冷心腸,才能與道相應。

昔閭丘胤出牧丹邱,臨途之日,乃縈頭痛,醫莫能治,乃遇一禪師名豐幹,言從天台山國清寺來,特此相訪,乃命救疾。師乃舒容而笑曰:“身居四大,病從幻生,若欲除之,應須淨水。”時乃持淨水上師,師乃噗之,須臾祛殄,乃謂胤曰:“台州海島嵐毒,到日必須保護。”胤乃問曰:“未審彼地,當有何賢,堪爲師仰?”師曰:“見之不識,識之不見。若欲見之,不得取相,乃可見之。寒山文殊,遁跡國清,拾得普賢,狀如貧子,又似瘋狂,或去或來,在國清寺,庫院走使,廚中看火。”師言訖辭去。

胤乃進途,至任台州,不忘其事。到任三日後,親往寺院,躬問禪宿,果合師言。到國清寺,乃問寺衆,豐幹禪師院在何處?並拾得、寒山子,現在何處?道翹答曰:“豐幹禪師院在經藏後,即今無人住得,每有一虎,時來此吼,寒拾二人,現在廚中。”僧引胤至豐幹禪師院,開房唯見虎跡,遂至廚中竈前,見二人向火大笑。胤便禮拜,二人連聲喝胤,自相把手,呵呵大笑叫喚,乃雲:“豐幹饒舌!饒舌!彌陀不識,禮我何爲!”僧徒奔集,遞相驚訝,何故尊官禮二貧士!時二人乃把手出寺,即歸寒巖。胤乃重問僧曰:“此二人肯止此寺否?”乃令覓訪,喚歸寺安置。 胤乃歸郡,遂置淨衣二對,香藥等物持送供養。時二人更不返寺,使乃就巖送上。寒山子高聲喝曰:“賊!賊!”退入巖穴,乃雲:“報汝諸人,各各努力!”入穴而去,其穴自合,莫可追之。拾得又跡沉無所。乃令僧道翹等,具往日行狀,唯於竹木石壁書詩,並村墅人家廳壁上所書文句三百餘首,及拾得於土地堂壁上所書偈言,並纂集成卷,流通世上。

據寒山自己說:“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三十一,都來六百首。一例書岩石,自誇雲好手,若能會我詩,真是如來母。”又云:“家有寒山詩,勝汝看經卷,書放屏風上,時時看一遍。”拾得詩云:“有偈有千萬,卒急述應難,若要相知者,但入天台山。巖中深處坐,說理及談玄,共我不相見,對面似千山。”寒山拾得的詩,流傳到今,一向受人尊重,儒家亦多愛誦之。他兩大士出口成文,句句談玄說理,不要把他作韻語讀,若作韻語讀,則對面隔千山了。

素材來源:禪修入門

編輯:漫抒 題目爲編者加

此段摘自:虛雲老和尚雲居山方便開示辦道的難與易(六月二十三日開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