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黃庭堅都是宋四家的兩位大家,而且有師徒之情誼,兩人也惺惺相惜一輩子。他們的書法各有特點,都是宋代尚意書風的代表者。但若論草書這單一書體的話,黃庭堅的草書成就要高於蘇軾,為什麼呢?且聽我下面分享。

蘇軾的書法理念是「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於草書也是這種觀點,主張書寫的時候「無意」的這種狀態,也就是說沒有功利心的書寫。張旭和懷素是唐代狂草的代表人物,而蘇軾對他們的態度就不十分友好:「顛張醉素兩禿翁,追逐世好成書工。」他把這倆人罵的幾乎一文不值,他認為這兩人寫狂草是為了世人所好,而不是出於自然。蘇軾本身並不是草書大家,因此關於他的草書作品也很難看到。

而黃庭堅的草書留今的只有狂草,他的狂草具有非常強烈的抒情性和震撼力。他師法張旭和懷素,而最後自出新意,自成一家,與懷素和張旭鼎足而立。黃庭堅《山谷自論》雲:

「餘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黃庭堅的草書代表作有《花氣燻人貼》、《廉頗藺相如傳》、《劉禹錫竹枝詞卷》、《諸上座草書卷》等,其中《諸上座草書卷》和《廉頗藺相如傳》是晚年狂草代表作,而《廉頗藺相如傳》和懷素的面目過於接近,因此《諸上座草書卷》是他最精彩的狂草作品,本文圖片就是此卷作品的局部。而且後世也有很多書家學習黃山谷的狂草,所以他的草書其實是超過蘇軾的,他能行書、草書都自成一家,這在「宋四家」中是獨一無二的。

我是翰墨今香,關注我關注更多書法資訊。


或許是個人眼光的問題,我個人對於黃山谷的草書從來不看好,更談不上喜歡。

儘管很多業界人士把黃庭堅誇上了天,我還是我,還是那個不喜歡黃庭堅的我自己。

蘇子和黃魯直倆個人,歷史上的聲名幾乎等同,儘管黃庭堅還是蘇軾門下的四學士之一。更確切地說,倆個人應該更接近於亦師亦友的關係。蘇軾沒拿黃山谷當外人,黃庭堅也一直敢對解惑的恩師直言冒犯。

倆個人的聲名雖然相類,但其對於後世的影響卻不能同日而語。蘇子一躍而成為北宋文壇領袖,引領了國學文化近千年的走向和路徑,其個人造詣更不是黃庭堅可以直接比擬的。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蘇子在綜合素質方面,完全可以吊打黃山谷。

雖然蘇子的個人仕途更為坎坷,更為波折,更為詭譎。

就這倆個人的草書而論,我十分認同蘇子對於黃庭堅的評價,仔細看去,黃的草書真的猶如死蛇掛樹那樣,長脫脫的慘死相,了無生機,真的很難看。

倒是黃的個人行書更值得上眼,那種意外的神來之筆經常可以令人眼前一亮,倒是蘇子在這方面更過於老誠和規矩,一胖到底。

單就倆個人的草書來看,我選取了蘇子的醉後狂草《念奴嬌·赤壁懷古》,黃山谷則抽取了其代表作《廉頗傳》。

我更看重蘇子的恣意凌空,豪氣飛升,還有那種破空犀利的筆觸,彷彿千斤之力匯於筆端,那種飄逸縱橫非一般書家所能感悟。我個人第一次見到這幅字,直接就跪了。

而且那是蘇子醉後的狂書,再集結起他個人的渾厚經歷,那種人生徹悟非經歷者不能感同身受。

圖片來自網路

我認為蘇軾的草書和黃庭堅的草書各有特點,不要刻意的把他們二位的草書分為誰的好,誰的不好。

上圖為蘇軾草書代表作《醉翁亭記》局部。

上圖為蘇軾草書代表作《醉翁亭記》局部。

上圖為蘇軾草書《醉翁亭記》局部。

蘇軾和黃庭堅同為「宋四家」中人。蘇軾的草書代表作為《醉翁亭記》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黃庭堅尤精草書,且獨樹一格,草書代表作為《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圖為黃庭堅草書。

黃庭堅的草書用筆的意境,如蝌蚪在水中遊動一樣,線條柔美,輕盈自然,遊無定向,但意境明確,想遊哪就是哪。

黃庭堅的草書代表《廉頗藺相如列傳》,用筆豐富,可察用筆出處,承唐代張旭、懷素用筆精髓。

上圖為蘇軾草書《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的草書特點是:楷書入法,厚重,拙渾,體現了他獨具的綿中裹鐵之運筆和用墨特徵。

上圖為蘇軾草書《念奴嬌.赤壁懷古》局部。

根據以上所述,蘇軾的草書和黃庭堅的草書,風格各異,都有個性鮮明的一面,不存在哪個的好,哪個的不好一說。若要問為什麼?我的回答是 :沒有為什麼!


黃庭堅很有意思,作為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他卻一生追隨蘇東坡,是著名的「蘇門四學士」之一。

在政治上,他是老蘇鐵杆的、堅定的粉絲;在書法上,他與老蘇一樣,強調創新、變法。

但是,這師徒二人在書法上的主攻方向是不一樣的,蘇老師主攻行書,寫出了「天下第三行書」《寒食詩帖》。而黃弟子則主攻草書。

蘇東坡的字扁平、肥腴、高抬右肩、左右舒展,黃弟子曾笑話老師的字是「石壓蛤蟆」,這種特殊的形狀可能與他寫字的姿勢有關。

他喜歡「以手抵案,不動為法」的特殊執筆法,這樣手的活動實際上是受到了限制的,故他的用筆不能全用中鋒,而是中側互用,這或許是他草書水平不是很高的原因之一,畢竟草書對中鋒要求很高,同時手腕要相當圓活。

而黃庭堅可以說是宋代最傑出的草書家。他的《諸上座帖》出於《自敘帖》,但又不像《自敘帖》一味連繞,而是斷處求氣貫,頓挫穿插。

他的《廉頗藺相如傳》比《諸上座帖》寫得輕鬆,筆墨變化也更豐富,滿篇文氣,毫不張揚。

他的《李白憶舊遊詩》可以說是他草書中最佳者,用筆由實轉虛,化力為韻,一些著意擒縱而習氣時見的缺點在此作中也少見了。

黃庭堅的草書「長槍大戟,手足長舒」,是草書史上的傑出代表。

可是老蘇認為弟子的線條太細,在黃庭堅笑他「石壓蛤蟆」時,他反諷弟子的字是「死蛇掛樹」。這對師徒也真有意思。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當然是蘇字影響更大,藝術風格的偏愛不同,對名氣的左右很大,名氣大作品好是普遍的思維方式。

這是蘇軾寒食帖局部。

此書法一氣呵成,字體偏扁,其作品結字還是受王羲之一路的影響,在橫的下筆處有方筆的味道,說明橫起筆時筆桿右倒,側逆起筆,減少了王字蘭亭裏橫和豎的s型行筆法,s型行筆是王字韻的最主要表現形式,蘇字的韻就弱化了很多。蘇字多了幾分厚重。

我們看看黃庭堅的書法,

小字還是可以學習的,小字的結構來看,其橫的起筆稍顯誇張,突出與一個字的範圍之內了,後學者往往容易放而有餘收之則不足。

大字就更顯疲態,筆畫很長,筆畫行筆中沒有內容,故而單調枯燥。

所以說寫蘇更能的學到中國傳統審美的內斂,學黃很容易走向狂怪亂。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宋四家」蘇黃米蔡的排序,並不能說明他們書法藝術成就的高低。

如果把蘇軾和黃庭堅的書法PK,好比是北京比上海,各有所長,難以分出高低。

首先,藝術觀點不同。

蘇軾的書法座右銘:「我書無法本意造,點畫信手煩推求」, 他在《評草書》中又說:「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

黃庭堅的書論核心思想是「去俗」和「重韻」,重在修鍊和破法,他說:「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觀世間萬緣,如蚊蚋聚散,未曾一事橫於胸中,故不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則已,亦不計較工拙與人之品藻譏彈。」

蘇軾的「自出新意」,與黃庭堅的「本無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充分體現了宋代的「尚意」書風,皆為宋代破「法」求變的書法美學思想之經典。但蘇軾重在出新,而黃庭堅則力主破法。

其次,對古法的認同有別。

蘇軾追求「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即平淡自然中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他在《書唐氏六家書後》中說:「永禪師書,骨氣沉穩,體並眾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可以看出他對智永書法推崇。蘇軾在《書唐氏六家書後》中還讚譽顏真卿:「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蘇軾把顏真卿的書法與詩聖杜甫的詩相提並論,可見他十分崇拜顏真卿的變法精神,他還認為顏真卿的「變古法」和楊凝式的書法「新意」,皆體現了人格精神和審美情趣。

黃庭堅在《跋此君軒詩》中寫道:「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可,不知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餘三人悟此法可。」可見他的自信,他還主張「不必一筆一畫為準」,王氏書法,以為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耳。主張「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充分體現了黃庭堅師古而不泥古的思想。

第三,書法表現形式不同。

蘇軾書法的最高成就是《黃州寒食詩帖》,如圖一, 可謂神完、氣足、骨鯁、肉豐、血潤。他曾言:「崇尚書寫自然之意趣,不要被書法之「法」束縛。所以,蘇軾的草書,是真、行、草字體兼有之,如圖二《醉翁亭記》,如圖三《念奴嬌·赤壁懷古》,落筆若行雲流水,揮灑自如、縱橫奔放,無所矯飾,渾然天成。字如其人,充分體現了他豁達、怡適的鮮明個性。

黃庭堅早年草書筆法生硬、行筆實在、勁挺,橫畫一波三折,或籜龍坼石,或輕梢遏雲,如同楷書作草,如圖三《花氣詩帖》。而在如圖四《廉頗蘭相如傳》中,圓轉處瘦硬婉通,通篇得篆籀之筆。圖五、圖六《諸上座帖》和《李白憶舊遊詩卷》,力肆而態足,筆精而神完,筆力雄渾剛勁,筆勢飄逸縱橫,勢如破竹。

如果說蘇軾的草書是春風得意,氣概豪邁。那麼,黃庭堅的草書是恣肆而不疏狂,勁健而不滯澀,書便如人意,入神妙境界也。


感恩悟空提問邀請!

這個命題彷彿有些幼稚,就象問姜昆郭德剛誰的相聲更好一樣!

好的標準在哪裡?

書法好的標準即要通過作品表現出筆法好,字法好,章法好,無它,

兩位大咖的作品這三方面,筆法,結體,謀篇佈局都能達到好的的層次,境界!

蘇軾結字拘謹扁寬,彷彿與他處處受到打擊。收斂鋒芒有關!

黃庭堅筆畫長槍大戟,左衝右突,彷彿囚籠裏的將軍,欲四處出擊,打出一片天地!

二老的書風一收一放,風格各異,殊途同歸,用書達意!

武論輸贏,文議風尚!

同是天涯淪落人,當惺惺相惜!

皆為大文豪,您我又何必為他們爭個強弱高低!

還是一起緬懷偉人吧!


這個題目出得有問題。蘇軾平生從不寫草書,他的學生黃庭堅到是寫草書。


東坡不擅草書!


我是一個初學草書的,覺得黃庭的書法偏於狂草,還是喜歡蘇軾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