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京東、360爭搶入局,智能門鎖血戰開啟 財經 第1張

  文/崔恆宇

  編輯/葉麗麗

  智能門鎖行業已進入賽跑期。

  今年2月,小米米家智能門鎖以1299元的價格正式開售,截至3月31日,已有超過17萬人在小米商城預約購買。這個數字是眾多智能門鎖品牌暫時難以企及的高度。

  行業跑道上,增加了一位重量級選手,這無疑加劇了競爭,智能門鎖這個細分賽道也變得更加擁擠。

小米、京東、360爭搶入局,智能門鎖血戰開啟 財經 第2張

  小米智能門鎖開售

  據全國鎖具行業資訊中心數據,截至2018年6月,大陸智能門鎖品牌超過3500個,生產企業超過1500家,該中心預測,2020年中國消費者對智能門鎖的需求將突破3200萬套。如以單價1000元估算,則意味著這是一個超過320億級別的市場。

  資本正在助力這場賽跑。

  據鋅財經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的4個月裏,智能門鎖領域發生4次億元級別的融資,總融資金額超過15億元。

  據天眼查消息,這其中包括德施曼的超億元B+輪融資,資方包含紅星美凱龍及好太太;果加1.5億元的C輪融資;雲丁科技6億元的D輪融資,資方包含百度以及雷軍的順為資本;優點科技7億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為阿里巴巴。

  從玩家分佈來看,以德施曼、凱迪仕為代表的專業鎖企,美的、創維等家電巨頭,海康威視、大華等安防巨頭,雲丁科技、優點科技等網際網路創業企業,正在構成目前智能門鎖賽道的主陣營。

小米、京東、360爭搶入局,智能門鎖血戰開啟 財經 第3張

  德施曼智能門鎖

  2019、2020年,屬於智能門鎖的淘汰賽開啟,頭部企業該如何利用資源保持領先?創業公司又該拿什麼去應戰?如何布控自己的牌面成為每家企業直面的命題。

  C端遇冷,B端爆發

  「我們真正進入這個行業以後,發現到處都是坑。」德施曼聯合創始人董啟廣告訴鋅財經。創辦於2009年的德施曼是智能門鎖行業早期的探索者。

  董啟廣沒想到這件事這麼難。他原本認為,智能門鎖是指紋和密碼鎖,是用成熟行業的成熟技術進行應用,應該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

  但他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讓他感到了棘手——門鎖和門的適配性。

  中國的門有幾萬種規格,開門方向、內推外拉、門的厚度等等都在制約著門鎖的發展。如果門鎖無法做到對門的適用性和通用性,那麼這門生意無從談起。

  做標準品很難,做家庭定製無法起量,董啟廣咬咬牙,選擇了增加研發成本做標準品。

  標準品,意味著除了通用之外,還要保證門鎖被裝在不同的地域、環境、高度,面對不同的溫度,依然保持穩定的品質。另外,門鎖一旦出現問題,將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的德施曼,必須建立起有效的服務體系進行響應。

  因此,僅僅是研發指紋鎖和密碼鎖,德施曼花了五年時間進行改進和完善。

小米、京東、360爭搶入局,智能門鎖血戰開啟 財經 第4張

  德施曼生產車間

  而董啟廣也知道了小小門鎖的復雜:「智能門鎖涵蓋了幾十個學科,比如通訊、電子、機械、材料等等,要把機件、電子、網際網路、物聯網、加密等濃縮在一個電子工業產品裡面。」

  起步艱難。C端市場卻並不買賬。

  2013年,當德施曼帶著定價三四千元的指紋鎖去社區做推廣的時候,只有少量的購買者。

  董啟廣回憶,「更多人的反應是,這是好東西,多少錢?三四千元,我考慮一下,再回訪就沒有音訊了。這個價格導致整個C端起不來。」

  大環境也尚未成熟。2013年,智能手機剛剛開始流行,消費者對於智能門鎖的需求並不大,另外,80、90後尚未成為絕對的消費主力,屬於他們的購房換鎖潮還未到來。

  C端遇冷,但B端的需求猛烈爆發。

  2014年,隨著長租公寓市場的爆發,智能門鎖行業也迎來拐點之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4年,長租公寓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8.84億元增長至38.96億元,2015年達到130.37億元,2016年更是站上342.65億元。

小米、京東、360爭搶入局,智能門鎖血戰開啟 財經 第5張

  圖片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

  長租公寓的大熱帶來智能門鎖市場的連鎖反應。對於公寓來說,用傳統門鎖意味著反覆的送鑰匙、帶看、收房租、換鎖等等,基於對管理人員效率的提高,智能門鎖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種剛需。

  與此同時,智能門鎖企業扎堆登場。

  2013年,智能門鎖企業凱迪仕、果加成立。2014年,雲丁科技、優點科技、雲柚科技、青檸智能、Ola智能門鎖等企業扎進垂直賽道,德施曼開始進行網際網路轉型,開發網際網路智能鎖。

  與此同時,巨頭開始跨界佈局,海康威視成立螢石網路,著力智能家居硬體;大華成立華橙網路(樂橙),佈局家庭安防。

小米、京東、360爭搶入局,智能門鎖血戰開啟 財經 第6張

  螢石全無線家庭解決方案

  「2014年、2015年整個公寓市場快速發展,公寓主非常需要統一去進行智能化公寓管理的系統和硬體。」智能門鎖企業雲丁科技品牌公關部總監沙永萍說。

  因此,雲丁科技在成立初期,先從B端市場入手去解決公寓主的剛需,提供包含智能門鎖、智能水錶、智能電表、後臺整個智能公寓管理系統等服務。

  沙永萍告訴鋅財經,目前雲丁科技在B端的市場(長短租公寓領域)佔有率超過了60%,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

  然而,從根本上來看,B端市場還並不足以支撐智能門鎖企業的野心。據鯨準研究院測算,到2020年,家庭智能門鎖的行業規模將達到375億元,而公寓鎖的市場規模僅為41億元。

  B端攻城略地之後,向C端進擊是智能門鎖企業的必經之路。

  聚焦C端

  「從銷量角度看,B端市場我們應該是國內第三,出貨量在30多萬臺,第一是雲丁,第二是果加。」雲柚科技創始人呂坡告訴鋅財經,「規模確實是有,但我們其實是虧損的,B端的利潤太薄了。」

  2014年,呂坡帶領團隊進入智能門鎖領域,先後獲得順為資本、盈動資本、京東數科的投資。

  在呂坡看來,B端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在產品和技術上沒有太大溢價權,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工程服務的投入太高,從客戶下單開始,則意味著團隊需要去現場勘測、畫圖、布線,去找施工方安裝、驗收,去和客戶溝通商務、結款,「公司至少有50%以上的精力花在整個工程管理上。」

小米、京東、360爭搶入局,智能門鎖血戰開啟 財經 第7張

  B端的市場格局與痛點日益顯現,直面C端必須加緊推進。讓德施曼驚喜的是,2016年在天貓上的一次突破性眾籌,意味著C端用戶已經被喚醒。

  「我們當時其實是置之死地而後生。」董啟廣說。

  所謂的「死地」,一是因為價格,德施曼給眾籌的定價是1899元,而原本的產品價格是3000-5000元,這意味著毛利率的大幅壓縮,如果銷量上不去,則是虧損;二是通路的崩塌,以往以線下銷售通路為主,線上的價格一旦下降,線下所有的價格體系則面臨著全面調整。

  但那次眾籌意外地創造了2000萬元的銷售額,抵上德施曼以往半年的銷售成績。

小米、京東、360爭搶入局,智能門鎖血戰開啟 財經 第8張

  德施曼智能門鎖相應雲平臺

  這樣的成績,讓德施曼驚喜的同時,也足以讓競爭者心動。

  「2016年基本上屬於整個智能門鎖行業的一個風口期,如果說切入早的話,可能發展沒那麼快,切入晚的話,可能分不到這杯羹。」螢石網路智能鎖業務部高級產品經理陳龍告訴鋅財經。

  技術的發展,市場的熱度,供應鏈的完備都在誘惑著新的入局者。在C端市場相對成熟之際,創業「野獸」馬上扭轉方向,聚焦C端,搶佔下一個市佔率。

  2017年3月,雲丁科技推出第一款C端產品,並正式發布面向C端的品牌——鹿客。

  2017年10月19日,鹿客Classic在小米有品平臺開啟眾籌,5000把智能門鎖在4小時內售罄,在業內引起不小的轟動。截至2018年12月,Classic全網銷售近40萬臺,總出貨量呈幾何量級的增長。來自C端的購買力正在爆發。

小米、京東、360爭搶入局,智能門鎖血戰開啟 財經 第9張

  鹿客智能門鎖

  線上之外,鹿客還在極力佈局線下。2017年底,鹿客在全國的線下體驗點不足1000個;2018年底,這一數字接近4000個;2019年,鹿客預計在全國開出約1萬個體驗點。

  沙永萍告訴鋅財經,線下店的佈局搭起來以後,會產生強有力的競爭力和競爭壁壘。

  硝煙

  據《2017中國智能鎖應用與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7年智能門鎖行業銷量約700萬套,相比2016年銷量翻一番。

  這意味著,C端需求已經爆發, 行業競爭正在加劇。

  2018年,可以說是紅海期。

  2018年6月,京東發布京造智能門鎖,售價1299元。

  去年10月底,360發布了一款智能門鎖M1,並打出了699元的售價(安裝費需另付300元),號稱打破行業價格底線。

  2018年12月25日,小米米家智能門鎖正式發布,並以999元開啟眾籌,7小時40分鐘宣告售罄,眾籌金額突破3000萬元。

小米、京東、360爭搶入局,智能門鎖血戰開啟 財經 第10張

  價格戰已經打響。

  「一旦進入價格戰,這個行業有兩個趨勢,一是會進入快速增長期,二是銷量會迅速向頭部企業聚集。」董啟廣告訴鋅財經。

  他同時表示,目前,一個能夠保證品質的智能門鎖,一千元已經是底價。這還只是初級產品,價格上沒有再下降的空間。

  目前,針對千元產品的爭奪戰已經開始。這個消費者相對願意接受的價格空間裏,競爭將圍繞其他維度展開。

  米家智能門鎖的開售,對於鹿客來說,意味著面臨更大的挑戰。

  實際上,2017、2018年,小米平臺為鹿客提供了有力的銷售通路支撐,然而隨著米家智能門鎖的推出,則意味著對鹿客的「針鋒相對」。在通路上,鹿客需要尋求其他出路。

小米、京東、360爭搶入局,智能門鎖血戰開啟 財經 第11張

  除了面向零售市場的小米之外,縱觀整個智能門鎖行業格局,具有通路優勢的品牌不在少數,包括海爾、創維、美的、海康威視等在內的跨界巨頭都在通路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陳龍告訴鋅財經,基於海康威視的安防通路體系,螢石同步具備著遍佈全國的銷售與服務網路,「目前已經覆蓋全國85%的地市,接下來我們要去把那個網織密。」

  對於螢石來說,如何搶佔更大份額的市場,意味著在海康通路基礎上,從五金建材、大賣場、電商等零售通路進一步滲透。

  在價格戰和通路戰槍聲響起後,行業內的3500個品牌,將進入淘汰賽。在鋅財經走訪的相關智能門鎖企業中,關於對於未來賽點的預判,大家給出了近乎一致的答案,2019、2020年將是行業洗牌的時候。

小米、京東、360爭搶入局,智能門鎖血戰開啟 財經 第12張

  螢石智能門鎖

  「表面上紅紅火火,但是很多小廠商真的是已經撐不下去了。」陳龍感嘆。即便是背後倚靠著海康威視強大母體的螢石網路,陳龍掛在嘴邊的依然是「活下去」。

  呂坡覺得還有機會,他告訴鋅財經,復雜而千面的C端市場中,還有很多需求未被滿足。

  「都是剛剛開始。」呂坡的語氣很堅定,「這個行業我們為什麼敢進來?消費者真正的滲透率在多少,我們在行業真的沒有看到什麼創新。」

  呂坡格外清楚雲柚的處境,比如小米與自己同期推智能門鎖,在兩個產品很相似的情況下,用戶一定會選擇知名度高的品牌,這意味著創業品牌必須不斷地去進行產品創新,建立自己的品牌壁壘和用戶認知。

  3月2日上午,雲柚的新產品摘下了一枚德國紅點獎,呂坡告訴鋅財經,在4、5、6三個月裏,他的計劃是每個月發售一款新品,其中包括團隊花了14個月打造的自助安裝指紋鎖。

小米、京東、360爭搶入局,智能門鎖血戰開啟 財經 第13張

  雲柚智能門鎖

  「一名女性用戶可以在15分鐘內完成安裝,只需要擰4顆螺絲」、「撬動一塊智能門鎖撬不動的市場——租房人羣」,呂坡向鋅財經強調著他的新思路,在他看來,硬性成本、運維成本都是可以發力的創新形態。

  據鋅財經瞭解,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外觀、功能等都較為類似,同質化嚴重。如何保持產品的競爭力?

  在陳龍看來,把產品做出差異化才能具備競爭優勢,對於螢石而言,安全性則是主打牌面。

  「我們認為,鎖對於用戶來說,首要的一定是安全,其次纔是便捷,螢石已經把智能鎖產品改成智能入戶產品,從被動安全往主動安全發展,在壞人還沒有下手的時候就主動警報並通知主人,這其中的核心就是充分結合螢石貓眼、攝像頭等產品形態來實現主動防禦。」陳龍告訴鋅財經。

小米、京東、360爭搶入局,智能門鎖血戰開啟 財經 第14張

  螢石安全入戶智能硬體

  雲丁科技則在從開門場景下更多的用戶動作與感受發力,譬如帶觸控屏的Touch 2 Pro,沙永萍這樣解釋對於智能門鎖的熒幕設置,「用戶可以做個性化的熒幕設置,進行短視訊留言,比如工作壓力太大,大家會帶著情緒回家,我們希望這個產品能夠具備人文關懷價值。可能在開門的時候,讓用戶心情狀態轉變。」

  市場的低普及率和高速發展,也給了這些企業們生存空間。「這個市場距離大眾市場,至少還有三年的時間。我覺得門鎖行業出現百億級的公司可能會有三家。這是一個非常誘人的市場前景。」呂坡說。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