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大地震造成人心惶惶,不少买屋人更陷入担心不已的状况,购屋前务必停看听,就不必陷入恐慌。

住商不动产企划研究室经理徐佳馨指出,921灾后修订相关法规,已提升建筑物的耐震能力,其实在921之前,内政部也陆续把法规一一到位,民众除选择屋龄外,可以挑选地下室开挖较深的大楼,至于一般的公寓也不用过于担心,加强砖造或RC的公寓,只要按规定施工并无后面人为的破坏等,也是具有一定的耐震能力。

一般而言,房屋结构可由「房屋登记权状」中一览无遗,但除了登记权状中可以略见端倪之外,对建物本身必须以肉眼观察并辅以包括周边环境的客观条件,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目前全球耐震技术约可以分为制震与隔震两大系统,目前国内外工程界普遍采用的是成本比制震高出50%的隔震系统,但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可能无法了解其中差别,住商不动产企划研究室建议民众,可留意下列各点:

1.建物是否采钢筋、钢骨或钢筋混合钢骨之建筑方式。

2.建商或营造商是否有信誉

3.连栋式社区,较可确保房屋不致倒塌。

4.若购买的标的物是山坡地、水岸或海滨住宅,可注意地层、施工及防护措施(如排水、道路)是否完整。

5.家中装潢采固定式,较无倾倒顾虑。

6.采用安全系数高的水电、瓦斯设备。

若购买产品为夹层屋,夹层部份应避免承载过重,容易倒塌的产品。目前领到合法建筑执照的建筑,一定有技师的签证,如果设计有隔减震系统,一定要再经过结构外审,包括由学术单位(如台大土地系地震中心)或是各技师公会(土木、结构、建筑师等)进行审查,以防若有遗漏部分,可多一层把关。另外,建筑物高度达到50公尺以上、不规则结构、或是公共建筑物,都要经结构外审,以确保设计上的安全。

此外,消费者也可要求看「耐震标章」,若是预售屋,设计符合标准,会先核发设计部分的标章,施工过程如果也通过审核,才会颁发完整的标章。徐佳馨建议,购屋还是要选择有信誉的公司品牌,才会有周全的技术规划,万一有任何问题发生,这些公司解决问题的诚意及能力都多一些,对消费者才是最好的保障。

当然,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地震,徐佳馨提醒消费者,可先将家中高处危险尖锐的物品、玻璃制品移开,以免地震时造成人员的伤亡。其次,事先将现金、饮用水、干粮、保暖衣物、手电筒、电池、家中老年人病人的药品准备好,灾害不幸发生时,方能维持起码的生活。家中的电器开关、瓦斯等设备要特别的留意,以免地震发生时造成更大的灾害。

 

出处 http://estate.ltn.com.tw/article/479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