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逆北

1942年,對於反法西斯同盟陣營來說,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裏,德軍在斯大林格勒遭遇重創,損失兵員超過25萬人;在太平洋戰場,重整旗鼓的美國海軍也在中途島大敗日本聯合艦隊,勝利的捷報不斷傳來,軸心國陣營的失敗似乎已經指日可待了。

一、緬甸的淪陷與日寇步步緊逼

可是,就在這樣一個“形勢大好”的1942年,盟軍在緬甸的形勢卻不容樂觀。入侵緬甸的日軍依靠靈活的穿插作戰,把英國軍隊衝了個七零八落,一些緬甸居民又暗中爲日本軍隊提供情報,使得盟軍在緬甸的作戰雪上加霜。

面對頹勢,英國人曾求助於蔣介石重慶政府派出的遠徵軍,然而由於中英雙方配合不佳,中國遠徵軍的作戰也難挽敗局。最終,殘餘的盟軍於1942年5月撤離了緬北,緬甸至此完全淪入日本之手。

中國遠徵軍一部分兵員退往印度休整,並重組成爲中國駐印軍

日本人自然不肯放過這一大好時機,他們尾隨着敗退向印度的英軍,一口氣把戰線推到了緬印邊境,印度,就這樣出現在了日本侵略軍的視野當中。

印度對於英國人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眼看日本人步步進逼,英國人連忙調兵遣將,決定“禦敵於印度之外”,那麼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

英國人的目的達到了,日本侵略軍未能續寫“皇軍”的勝利神話,他們在緬印邊境的作戰中遭遇重創,損失超過五萬人,這也直接決定了他們無法染指印度的命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談談這場拉鋸戰。

二、雨季來臨,英軍抓緊時間鞏固英帕爾防禦

英軍撤出緬甸的時候,是1942年5月,這時候正是緬甸的雨季,由於雨季降水多,道路泥濘不堪,日人的車輛行進的速度放緩了下來,另外,由於氣候愈發炎熱潮溼,熱帶疾病肆虐軍中,這也讓日本指揮官不得不下令暫停追擊,盟軍得以暫時擺脫日人糾纏,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

有了時間,英軍連忙構築新的防線,以迎接日軍新一輪進攻。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是第一位的。英軍中將威廉·斯利姆深感於此,於是在緬印交界地帶的中部地帶英帕爾平原上建立了新的補給基地,英軍工兵排幹了沼澤中的水,並抓緊時間完善基礎設施。不到幾個月的功夫,英帕爾就成爲了一座堅固的後勤基地。

爲了拱衛英帕爾,英國人又修築了多條連接英帕爾後勤基地與印度北部的公路,以輸送兵員給養;同時,他們還在英帕爾周圍的山地修築了大量機槍和重炮陣地,他們與基地犬牙交錯,必要時刻可相互聲援。這樣來看,英國人的防線真的是萬無一失了。

可是,千萬不要低估日本方面的情報系統,在罷兵休戰的這段時間裏,他們已經得知了英國方面的相關動向,日本指揮官看到,如果從正面強攻,必然要先穿過緬印邊境地帶廣闊的原始叢林,然後才能進抵英帕爾,這樣一來,英軍正可以以逸待勞,痛殲來犯日軍,所以正面進攻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可取的。

那麼問題來了,不從正面佔領英帕爾,怎麼能打開通向印度的大門呢?日軍指揮官從地圖上發現,如果沿着緬印邊境的海岸線挺進,可以大大減少穿越叢林所花的精力和時間。當日軍突然出現在英帕爾英軍後方時,印度也就再無險可守了。

部分印度人加入到日本侵略大軍中

說幹就幹,就在1943年3月,日軍的突擊部隊在棚橋大佐率領下突破英軍在緬印邊境海岸的防禦,英軍狼狽後撤,此時,棚橋的部隊就像一把鋼刀,朝英國人的防線攔腰劈來。

英軍試圖組織反擊,但是,由於投入反擊的部隊多爲剛剛經過整編的印度和廓爾喀兵,這些官兵缺乏訓練,士氣低落,結果數戰不力,氣得新德里的司令部連番換將,戰爭就這樣拖到了1943年的十月。

三、英方生力軍趕到,日軍醞釀更大攻勢

在這個月當中,英國當局從遙遠的非洲調來了生力軍,這就是英軍指揮官梅塞維統領的第七英印師,這個師擅長山地作戰,作戰經驗豐富。當他們投入到作戰中後,日本軍隊隨即敗退,梅塞維繼續挺進,很快就收復了失去的地區。

爲了配合梅塞維的進攻,英國方面又派出了第五英印師,他們從英帕爾地區出發,向東翻越原始叢林密佈的高山,搜索日軍主力進行決戰。兩個整編師的出擊,似乎讓英國人看到了一雪前恥的曙光。

英軍在叢林小道中穿梭

可是,日軍指揮官並不驚奇,他們已經敏銳覺察到兩個英國師是孤軍深入,在他們眼裏,如果能在英軍兩個師會合前將其包圍殲滅,那對於英國人來說將是沉重的一擊。

退一步說,即使殲滅不了,至少也可以調動盤踞在英帕爾的剩餘英軍增援,如果英軍增援,英帕爾便可能出現防禦漏洞,那時候日本軍隊再虛晃一槍,直指英帕爾,英國人便將再次嚐到緬甸失敗的味道。

不過,實施如此重大的作戰計劃,對日軍的要求也是極高的,他們必須投入足夠數量的兵力,還必須去保障自己官兵的喫穿用度。日本指揮官對此不以爲然,他們在很短的時間裏便往緬印邊境調集了至少五個師團的兵力,並要求官兵攜帶七天左右的口糧。日軍希望速戰速決,那麼他們能如願嗎?

四、進攻受阻,日軍決定直接正面進攻

顯然,是不可以的。集結完畢的日軍兵分三路,向梅塞維的第七英印師發動了突然襲擊。梅塞維一開始沒注意,後來逐漸從日軍的攻擊力度上感到了事態之嚴重。因此,他連忙率部向後方轉移,由於梅塞維反應及時,第七師突出重圍,而日軍也不得不跟隨其向西進發,原定七天的作戰行動,竟拖成了兩個七天。不少日軍筋疲力竭,而梅塞維部火炮和轟炸機的“輪流招呼”,也讓他們寸步難行。

眼看無法喫掉梅塞維的孤軍,日軍轉又集結主力向英帕爾地區發動了進攻,這便是東洋武士們“退一步”的做法。三個師團的日軍藉着原始叢林的掩護摸向英帕爾英軍補給基地,英人馬虎大意,很快就丟失了數座補給倉庫,幾條公路也被日軍掐斷。日軍一看進攻英帕爾外圍得手,連忙增加兵力,決定英軍命運的時刻來到了。

五、攻打英帕爾

日軍組織了多支突擊隊,向英帕爾周圍的山頭髮動強攻,同時,爲了支援英帕爾的戰鬥,東南亞日軍精銳——第三十一師團在師團長佐藤指揮下攻擊英帕爾的側翼——科希馬地區,防守英軍逐漸不支。

前線形勢的緊急,很快傳到了新德里英軍總部,英最高司令官路易斯·蒙巴頓勳爵當即下令進行援助,一批批盟軍飛機盤旋在戰場上空,爲守軍投下了大量水袋、食品與彈藥。有了空投補給,守軍多少心安。

除此以外,蒙巴頓利用還未被日軍掐斷的公路,向英帕爾派出了大量坦克與步兵,美國援助的謝爾曼坦克很快突入戰場,給鏖戰的日軍極大的心理震懾。

此時,英日雙方的戰鬥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望着英國人投下的補給,又飢又渴的日軍眼都紅了。他們的上級根本無法爲他們提供足夠數量的食物和水。戰場的形勢因爲後勤而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日軍逐漸處於劣勢。

六、日軍倉皇后撤,兵敗如山倒

前線僵持的時間越長,越對日軍不利,因爲他們的補給能力此時已達到了極限。而隨着緬甸雨季的再度降臨,瘧疾開始在日軍當中橫行,越來越多的日軍倒下,到1944年5月,日軍指揮部終於不得不下令停止進攻。當停止攻擊命令送達前線後,日軍如遇大赦,紛紛向後撤退。

英國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良機,兩年前,日軍就是這樣把他們追到英帕爾的,現在,雪恥的時刻來到了。1944年5月15日,分佈在英帕爾、科希馬與沿岸地區的英國軍隊同時出擊,日軍敗了,英帕爾得以保全,印度也得以保全。

英軍反攻

此次戰役歷時一年,日軍光陣亡者就超過五萬人(英方不到其三分之一),足見其傷亡之慘重。從此,日本再無力入侵印度,英國人也因此戰大大增強了信心,去迎接新的勝利。

參考文獻:

(英)亨利·莫爾《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戰役》上海人民出版社

約翰·吉根《二戰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溫斯頓·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