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數字中國聯合會主辦的“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峯會”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此次峯會主題爲“IT新未來:5G與人工智能”,億歐作爲支持媒體受邀參加。

在“全球科技合作與競爭”高端對話環節,數字中國聯合會常務理事劉二飛、賽富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閻焱、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兼新華三首席執行官於英濤、金蝶國際軟件集團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徐少春圍繞大會主題共同探討了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背景下,中國企業如何實現創造性的良性競爭,如何推動高科技行業進一步發展

全球科技競爭,從現狀看未來

目前,貿易戰尚未結束,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又趨白熱化,全球科技與競爭與中美競爭合作密切相關。如何制定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推動中國在全球競爭大格局下開展良性競爭,助推高科技行業進一步順利的發展,是極具現實意義的話題。

在探討解決方案前,需要對目前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現狀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一種觀點是:科學無國界,因此科技的產生也受全球影響。“近幾年,中國原創性技術投資以失敗居多,主要是因爲原創性科技創作需要長時間投入,但目前中國追求快速獲得回報的“速食文化”以及缺乏全球性的自由開放交流的環境限制了原創性技術的發展。” 閻焱認爲。

確實,一個自由開放的環境,能夠容納更多的思想,孕育出更多創造性科技。另外,只有長時間的研究投入,對前人創新及經驗有足夠多的瞭解,才能通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提升。

於英濤則認爲,目前來看,中國的科技創新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與世界先進企業相比仍有差距。“中國湧現瞭如阿里巴巴、騰訊等移動互聯網公司以及可以跟思科並肩的科技企業華爲,在應用科學領域,中國企業已經取得較好的成績;但在技術科學領域,中國仍有短板。目前現狀是中國缺芯少魂,芯是芯片,魂是操作系統,中國有超過80%的芯片來自於西方甚至來自於美國。基於此,紫光深入參與到芯片的研發投資中,努力追趕國際一流芯片公司。中國企業需要發奮圖強,需要更加主動融入全球的科技界氛圍,實現中國自己的科技創新。”他表示。

與前兩位相反,徐少春對中國科技企業的現狀持更加樂觀的心態。他表示,“在企業軟件行業,經過26年深耕,在中國市場上,金蝶雲服務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SAP和Oracle;在技術上,大部分的領域超過了他們,比如PaaS平臺不依賴於任何操作系統。基於開源數據庫,金蝶自主開發核心部件。”

事實上,在2019年3月,國際數據調查機構IDC發佈最新《中國公有云市場2018年上半年跟蹤報告》,在《2018年上半年中國SaaS廠商銷售收入佔比》中,金蝶超越微軟、SAP等國內外廠商,繼續保持SaaS第一。

怎麼做?企業應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我們認爲,金蝶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或許與創始人重視傳統文化以及艱苦奮鬥的實幹家精神有關。中國傳統文化強調艱苦奮鬥,鍥而不捨,這些文化深深植根在老一輩企業家血液並影響企業發展走向。

徐少春表示,“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取得的科技創新成就源自勤奮與奮鬥的精神,具體說就是中國人傳統的美德。即使基礎環境不容樂觀,企業依舊可以幹出一番事業。在全球科技創新過程當中,我們要問自己,我們還有沒有深層次的精神?就像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思考,歸根結底,你有沒有自由的靈魂?我們每一個人捫心自問內心的良知,我們是不是深層次地的相信我們自己?我現在找到了答案,這個東西就是“道”,就是更高的境界和格局。如果中國人在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以更高的境界和格局,從我們內心深處找到一份自信,我覺得接下來40年沒有什麼是不可超越的。”

另外,徐少春強調,中國的科技競爭力來自於文化,但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最大的挑戰也來自於文化。針對此問題,億歐在論壇結束與徐少春進行深入討論。

徐少春表示,“文化的力量賦予我們科技創新的動力,但只有真正從文化中繼續養分,融入企業發展,創新和核心技術就不再是問題。只有從中華文化當中吸取力量找到自信,着眼於當下,纔不會簡單複製別人,才能真正實現創新。但目前,對於中美貿易摩擦,一些企業焦慮、害怕和擔心,本質上是缺乏自信。中國的哲學歷史中,有價值的文化很多,我們現在亟需從中國傳統文化哲學中尋找養分爲自己增強自信。當你有這份自信的話,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我走過了二十多年的創業歷程,再看我人生下半場,我現在很坦然,很堅定、很自信。”

儘管目前中國存在的問題也很多,與世界領先科技仍然存在差距,但這也是我們的機會,只有縮小差距,真正吸收文化的力量,才能實現更多科技創新。

機遇與挑戰並存,中國企業要做好準備

回顧全球科技與競爭,中美之間的大國博弈,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會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合作共贏是大概率,但是也有一種可能是分裂爲科技方面、經濟方面的冷戰。中國企業需要儘早做好準備,尤爲重要的是,在覈心技術方面,中國企業亟需奮發圖強。

在覈心科技的準備方面,於英濤表示,“我們必須要做好準備,我是謹慎樂觀的看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我自己認爲美國是很強大,但是這個世界是多元的,它再強大不可能把所有事情做完了。科技產業是需要方方面面的生態來組成的,大家應該更多是採取合作、包容的生態經濟的方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有你的專長,我有我的專長,應該合作,而不是互相傷害,互相侵犯,這是我的一個基本觀點。”

綜合來看,在未來全球科技競爭中,我們需要以更開放、包容的姿態融入世界文化。現如今,IT和5G等高新領域都與創新文化有關,創新需要思想和文化的兼容與互動,徐少春強調,“事實上,愛國與開放並不是對立的,愛自己的國家並不代表不能擁抱這個世界”。

那麼,如何擁抱世界,或許可以從金蝶的產業互聯網發展方向看到一些啓發。在論壇上,徐少春曾表示工業互聯網可以理解爲數字孿生,即一個物理世界在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下變成數字孿生。通過對傳統的物理世界進行信息化改造,實現數字化轉型,這就是數字孿生,物理世界的改變帶動虛擬世界改變。然而,要實現數字化轉型,需要一個更大規模的信息數據基礎,只有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融入世界發展,才能更好帶動中國企業發展。

展望未來,融合中國自信與全球的文化

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科技創新的發展,努力探索文化與科技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新模式,可以推動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當今市場是全球化的市場,探索融合中國自信與全球文化發展模式,對於未來中國企業乃至中國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

早在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就鼓勵中國文化走出去,通過文明交流之道,促進世界文化與科技交流互鑑。徐少春表示,““一帶一路”可以促進中國自信與全球文化融合發展。過去40年中國的科技創新,事實證明在邊緣或領域,像華爲這樣的企業已經超越了國外。我們現在只要再擁有深層次的自信,就一定可以進入它的核心部分。“

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閻焱把創新分爲兩類,一類是原創性創新,另一類是應用型創新。閻炎表示,“從投資人的角度看,中國原創性技術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原創性的東西,另外一類是在應用方面的創新,應用方面的創新更多與商業模式有關。現在很多大公司最早的商業模式都是從美國借鑑來的,但目前我們用的微信就比美國的WhatsApp好用,用戶體驗做得非常好。中國在科技應用方面有很多的創新,我相信今後中國依然會在這方面有很多應用方面的創新。”

“如果中國在未來全球的科技競爭中,如果我們真的要有中國獨立原創技術的話,我們需要考慮在制度上,在政策上要做調整,包括文化也要做調整。如果有正確的制度和文化,和政策去引導,尤其是給創業者思想的自由和獲得信息的自由,我相信對我們國家未來在全球科技競爭中是更爲有利的”,閻炎強調。

在這一高端對話環節,參會者對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現狀以及未來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方向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除“全球科技合作與競爭”高端對話,當天下午還舉辦了“萬物互聯新動力”、“工業互聯網與強國未來”、“金融科技創新賦能新時代”等主題論壇。。

IT領袖峯會,作爲科技行業最大的盛會之一,立足深圳、放眼全球,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一屆,不僅搭建了高端交流、前瞻分享、合作共贏的堅實平臺,也讓我們更加了解前沿技術與企業思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中國科技企業會發展越來越好,植根於創新土壤的深圳也將實現新的經濟騰飛。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