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9130

 

March 6 to July 26, 2015

已是世界知名的艺术家奈良美智,第一次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举行个展。

这次个展「Life is only one」虽然规模比不上2013年在日本的巡回个展,

但长期观察他的创作与想法,我觉得这场展览可谓理解奈良美智的精华版。

 

IMG_9137  

 

以展出内容来看,这次的展览中,包括了压克力颜料画作、彩色铅笔素描、摄影、雕塑、多媒体。

都是他从过去到现在,用以表现想法的创作方式。透过这些不同的方式,观看者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连结性与他创作的自由度。

另一个可以用纵向观察他创作的变与不变的是年代。

这次展览从90年代(较少,仅出一幅)的《被遗弃的小狗》(1995)到20世纪的《白夜》(2006)《无常人生》(2007),

以至近几年的作品。画作人物的神情、线条的些微改变,以及颜色层次的深度。

人物的脸、眼睛、神情、头发、衣服,绿不是单纯的绿,在那重重叠叠的颜色与笔触里,

是画家创作时把思绪一点一点叠覆起来。

是期望和平,是对世界的热情,是对逝去的哀伤,是对生命的爱,他丰富的创作力,必定是来自于这些吧!

 

《黑色眼睛》(2014)人物的脸上,仿佛有著隐约的泪痕,或是光的闪烁。

我相信,如同其他领域的创作一样,既然称之为创作,创作者必定有意无意会隐藏或者故意彰显其创作的意图。

作品可以视为是作者真实的呈现,也可以是想法的虚构,更多时候,作品是观者的自我投射。

在没有任何说明之下,我们自以为理解创作者的意图,或者以我们自身所理解的作者来解读作品,

但在经过我们的眼睛与我们自身经验的重新解读之后,作品本身的意义已经与创作者当初所想的有所出入了。

作品一旦离开了创作者的笔,应该就是人人可赋予意义的另一种创作,因此作品才能与作者脱离,比人类的生命更加漫长。

此时看见作品的欣喜,在彼时成了忧伤溃堤。

 

在这场作品精练而跨越数个十年的展览中,

从画作开始,迎向创作者,接著是影像与摄影作品,把前面一个展间的虚构想像拉回生存的现实中,

透过画家的眼与脑的构图,拍下在他看见的那个瞬间,颜色明亮而饱和,

生命仿佛从迷蒙中清醒了过来,

女孩们的样貌,天地,猫狗,植物

当人的记忆不能尽信的时候,影像成了一个串连的提示工具,

现在才开始认识奈良美智的人,在看完这段照片组成的影片之后,

其实已经跟著他走过家乡走过阿富汗,看见他喜欢的猫,可爱的女孩,路边的花,远方的山林与天空。

看他捕捉的主角与角度,或许能够对他的纤细性格感同身受。

而且,是那么栩栩如生的真实影像,我们却好像也能看出可能连创作者在拍摄时也未曾深思过的某种情感或者思绪。

从那粉嫩或无明显轮廓的压克力颜料作品中,走到这个现实的空间里,我们可能才把耳朵真正打开,听著他所选的音乐,观看他挑选出来的照片所构成的影像,

跨越数十年的照片集锦也是他生活的片段呈现。

走出影像室的时候,我不禁猜想著,

奈良美智在人生最后的时刻,听著自己喜爱的歌曲,脑中会回放的也是这些照片吗?

 

IMG_9142    

接著走进白色雕塑组成的空间。在拱形天花板下,正中间咖啡杯里的流泪人头,

虽然宣传上说那些是伤心的眼泪还是欢喜的眼泪,由观者决定,

但每个人头的嘴角是下垂的,汩汩的泪水是一种心痛的感觉。

不明白雕塑流泪的原因,但那不断涌出的眼泪,仿佛替自己把所有想要哭却哭不出来的伤心事都尽情流了。

咖啡杯的四周有30多只白色小狗排列著,看似朝向同一个方向,却让人难以分辨哪里才是起点?

除了站著看,我也蹲下来与狗儿同视线,朦胧中,每一只狗像是有著不同的表情与颜色,仿佛每一只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

 

不论是因为小时候与狗有关的记忆,或者其他原因,

喜欢猫的奈良美智,却用狗来作为自己的象征,

而这个象征出现在好几个地方,我觉得那是他把部分的自己留在那里,

也可以看出他对那些地方的情感吧!

在青森美术馆的奈良犬、弘前仓库前的冲浪犬,或是香港K11商场里的狗头,

巨大的存在变为众多的存在,

在这个小小空间里,以及ASHK建筑物外面的树林里,

突然有一种遥不可及的孤独,变成了好多朋友在身边的感觉。

说不定这也是他自己的一种转变吧!

 

最后走到侧边的素描空间里,在回收的纸板与信封上作画,已成为他独特的展示方式。

画作与说明牌分列两面相对的墙,可以无须先入为主知道画作主题,由自己体会。

许多的素描,最后都会延伸成为大幅的画作。

说是练习也好,想法的纪录也罢,

看似随意的笔触,其实充满非常丰沛的情绪。

对我而言,大幅画作是「重」,随写素描是「满」,

两者都不是轻松的观看。

 

「因为不擅长言语,所以用画作来表现。」这是他的自谦。

奈良美智的相关著作与文字纪录,是一种诗意与哲学的语言。

诗,日记,随笔,游记,如果不是画家,他必定也是一位迷人的作家。

而最有趣的在于他用不同方式所呈现出来的冲突感。

非常浪漫或直白的文字的背后,是温柔而情感丰沛的表达自我,

但可爱女孩或邪恶女孩的背后,完全不是什么甜美与浪漫的想像。

 

不知道他本人怎么想,但我完全不在乎这世界有一大堆人只看得到那些女孩画像很可爱,

或者觉得自己很像他笔下的女孩画像,甚至因为他是看起来腼腆而可爱(或帅气)的艺术家而喜欢他的表面理由。

对我而言,他用文字写出让我感动的话,用笔画出我觉得应该要留给这个世界的现在,

是我或大部分人无法靠自己留下来的东西。

因为在这当下我看了、感动了、认同了,把自己表达不出来情感与想法透过观看寄托在这些作品里,

于是我知道即使有一天我灰飞烟灭,

也有他为我(我思)记录了所活著的这些年代,

因为成了艺术而能留在这个世界的历史里。

 

 

「无常人生」展览网页:亚洲协会香港中心

香港其实满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