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走進新時代。

文 / 華商韜略 高欣

3月26日下午,許家印現身在香港召開的恆大2018年度全年業績發布會。頭髮剪短了的他,不但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業績報告,而且定調了恆大更長的未來:新恆大,大戰略,大格局。

【1】

2016年7月20日,恆大集團首登《財富》世界500強,排名496,成為全球首家只用20年就闖進世界500強的房地產企業。

同日恆大發布公告,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恆大集團」,足見許家印的野心。

之後,恆大全面開啟戰略轉型,並以大約每3天超越一家500強企業的速度,在2018年7月,以460.186億美元(約3090億人民幣)營收,躍至世界500強第230位。

8個月後的2019年3月26日,在2018年度全年業績發布會上,恆大宣布,其營業額為4662億,同比增長49.9%。

其他核心指標,亦是同樣搶眼:

實現毛利潤1689.5億,同比增50.5%;

凈利潤722.1億,同比增106.4%;

核心凈利潤783.2億,同比增93.3%;

總資產18800億,同比增6.7%;

凈資產3086億,同比增27.4%;

……

多項核心指標的大幅增長,將恆大再度推上行業「利潤王」寶座。

在眾房企焦慮求生的2018,A股和港股有43家房企遭遇業績滑坡,更有多家上市房企發生債務違約的惡性事件。然而恆大卻逆市而上,還交出了歷史最佳全年業績。

「越是市場不好的時候,越能展現恆大的功底。」

這是許家印在2012年、2014年和2015年的年報業績發布會上,都提到了的一句話。

他口中的「恆大的功底」,首先在於管理和產品。

「恆大這些年在企業管理方面還是很有信心的,在企業制度建設、文化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形成了從嚴管理、獎罰分明的管理文化,以及非常強大的執行力。」發布會上,許家印自己這樣總結。

許家印善於搞管理的名號由來已久。靠著他親自參與制定的數萬條管理、運營和產品標準與規則,「幾條、幾點式」的通俗口號、一個指令全國通行的標準化模式,恆大速度才得以實現並保持。

產品方面,恆大全力打造全環節精品,項目施工單位必須為全國十強,所有材料均為國內外知名品牌,並通過多種措施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同時,通過統一規劃、招標、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恆大也大幅降低了銷售、管理費用率和企業負債,實現成本持續下降。

不知當年拒絕給許家印漲工資到10萬年薪的老闆會否感慨自己逼出來個中國地產首富,但在許家印辭職創業的22年後,2018年,他的以地產為基礎的恆大核心凈利潤達到783.2億,較2017年近乎翻番,也創下行業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另一個逆市大賺的原因,是恆大在2017年內徹底還清了所有的1129億永續債,為2018年及未來釋放出巨量利潤空間。

保質保量的土地儲備,則讓恆大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也讓市場對其格外高看一眼。

截至2018年年底,恆大在全國228個城市擁有項目811個,土地儲備達3.03億平方米。世邦魏理仕對其土地儲備的評估值為9758億。而它的土儲成本才為1635元/平方米。

對於恆大管理層提出的2019年6000億元的銷售目標,聯昌國際銀行(CIMB)認為,按1萬元每平方米計算,3億平方米的土儲貨值約3萬億元,「完全可以支撐2019年的銷售」。

「手握龐大低價優質土地,加上戰略轉型持續深化,未來恆大將繼續保持高增長。」有行業分析師大膽預言。

【2】

「恆大做事的風格,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強做成功。」

在3月26日的業績發布會上,許家印這樣說。

他身後的展板中,新能源汽車已被作為重要的展示,這也是許家印過去兩年最上心和投入的事情之一。他說:恆大做新能源汽車也要這樣做,做大做強做成功。一貫的許氏風格。

恆大造車的端倪在去年3月的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就有顯現。彼時許家印只道:「從2018年開始,恆大要在戰略上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

當時他並未細講,只是提到,不會隨便投個兩三千萬。

從2018年9月起,短短半年內,恆大就「不隨便」了起來:

參股廣彙集團,擁有了廣匯汽車遍布全國的1200多家4S店,也是世界最大汽車銷售渠道;

併購承襲「薩博」基因的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注入純正的北歐工業基因;

收購卡耐公司,恆大獲得日本頂尖技術,擁有行業前三的動力電池產能;

收購荷蘭e-Traction公司,擁有世界最先進的輪轂電機技術,已形成產能並在國際廣泛應用;

與世界頂級豪車製造商Koenigsegg組建合資公司,構建起集整車研發製造、動力電池、輪轂電機電控、銷售渠道網路為一體的世界最先進的完備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閉環;

另外眾所周知的,期間還跟賈躍亭弄了一場跌宕起伏的愛情與婚姻,順便幫市場檢驗了一下賈躍亭的人品和車品。

一波麻利兒操作後,恆大迅速搭建起國內首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還一併解決了恆大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缺乏汽車整車研發製造能力、電池技術、電機技術和銷售端」四大瓶頸。

許家印還自己發現、自己解決了新能源汽車的另一個大瓶頸:車主社區充電難。經過一年半的研發,恆大也已研發出新能源汽車的智慧充電平台。

「業主把車輛停在小區停車場,掃碼充錢充電,就會在夜間供電波谷的時候充電,解決了白天電價高的問題,也解決了社區供電容量不夠的問題。」業績發布會上,許家印親自介紹道。他身後的背景展板,也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要的展示。

「恆大既然選定新能源汽車這一大的戰略市場,就一定要做好企業,必須做到產品品質世界一流。」他說:「我們的生產基地、生產線必須是世界最先進的,廠房要由世界級的建築大師建造。」

許家印的下一個「看似吹牛卻似乎總能實現」的宏願,就是在三到五年,再使恆大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之一。

「我們對汽車產業還是很有信心的,你不要忘記我是車間主任出身的,也算是製造業的央企出來的。當時舞鋼(河南舞陽鋼鐵廠)是冶金部的直屬企業。我幹了十年的車間主任,還是有製造業基本功的。」

談到造車,冶金系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畢業生許家印,膽大信心足。

如今他揮師進軍新能源汽車,變身為「跨界者」的恆大已宣布,其首款電動汽車即將於6月在天津基地投產,恆大新能源汽車計劃三年內實現50-100萬輛的產能建設,直接趕超特斯拉。

的確,許家印一出手就要爭第一:行業第一、中國第一、世界第一。「不找借口、不找理由,要在血淋淋的戰場上勇於競爭」,是他在大會小會上不斷強調的口頭禪。

按照業內人士的觀察,目前新能源車企在境內外資本市場均獲得認可,估值遠高於傳統企業。以比亞迪為例,其市值摺合人民幣1167.6億,靜態市盈率約為54倍,與之相對應,香港上市地產股的平均市盈率僅為10倍。

因此,恆大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定將進一步提升整個集團的估值空間。

許家印要的,總是一盤大棋、一場盛宴。

「我們認為汽車產業可能5-10年是幾萬億的規模,在全世界是幾十萬億的大產業。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的大方向已經非常清楚,歐洲許多國家對禁售燃油車都有了明確時間表,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是非常巨大的。」

許家印一口氣用了四個「我們」來總結和打氣:「我們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非常地看好,我們的布局和步子邁得非常紮實,我們的決心也非常大,我們相信一定可以成功。

【3】

在3月26日的業績發布會上,許家印還宣布:「恆大的多元化產業布局已經全面完成,形成了以地產為基礎,旅遊文化、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產業格局。」

從此,22歲的恆大不再是一家單純的地產企業,而且正式轉型為多元化綜合型企業。

許家印還特意強調,「未來五年內,恆大不會再涉足其他大產業」。

這給近年來時刻關注他在多元化戰略上騰挪探索的股東們,吃了一顆定心丸。畢竟,之前的糧油、乳業、礦泉水、足球、保險、銀行、互聯網金融等等等等,讓一些投資者看得有些眼花繚亂,不知許首富要帶著恆大究竟去向何方。

按照恆大官方說法,多元化布局「可望從今年起迅速成為其業績的新引擎」。

通俗講,就是從2019年起,恆大的營收擔當,不再單純靠賣房了。

花旗銀行在研報中特意重點提及,恆大的「6000億合約銷售目標可以輕易實現,新能源汽車將作為未來3-5年的新增長驅動」。

除去地產和新能源汽車,恆大在文化旅遊和大健康領域,也是大手筆,也要爭第一。

在文化旅遊領域,恆大已經打造出了全球唯一的大型童話神話樂園「恆大童世界」,和全球最大的大型溫泉水樂園「恆大水世界」。

恆大童世界專為2-15歲的少年兒童打造,是全球唯一的「全室內、全天候、全季節」大型童話神話樂園。每個恆大童世界樂園輻射半徑500公里,輻射周邊人口8000萬,目前15個童世界項目已布局完成,預計2021年起陸續實現開業。

恆大水世界由恆大篩選全球現有170多項水上遊樂項目,組成最受遊客歡迎的120個項目,與童世界相對應,水世界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全室內、全天候、全季節」大型溫泉水樂園,未來2-3年將在全國布局20-30個。

在大健康領域,恆大著重在養老領域打造拳頭產品「恆大養生谷」,目前已布局12個,今年計劃再新增15個,預計會員消費額將突破100億;未來三年計劃實現布局50個以上,預計2021年陸續開業。

同時,作為美國哈佛大學附屬教學醫院布萊根醫院在境外的唯一附屬醫院,博鰲恆大國際醫院也已正式開業,這也是恆大首家國際醫院。

有分析人士稱,恆大瞄準「巨量發展空間的」多元化布局,將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

恆大的多元化戰略思考,早在9年前就開始了。

「我們先進入了旅遊產業,接下來進入大健康產業,最新又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並且決心和投入力度都比較大。」許家印介紹。

他亦提及產業選擇標準,「一定是非常大的產業」,要與恆大的規模相匹配。

規模不能迅速做大,也是許家印早前放棄農業等多元化業務的原因。

「公司在過去探索了糧油乳業礦泉水等產業,但做了之後發現他們一年銷售才幾億,這與恆大年銷售幾千億的規模不匹配。經過9年的探索,進入了文旅、大健康和新能源汽車,這三個都是可以進入萬億市場的產業。

在去年3月的2017年恆大業績發布會上,許家印曾許下一個三年大目標:到2020年底,恆大總資產將達30000億,成為世界百強企業。

過去一年,恆大總資產從17618億增長至18800億,增加1182億;世界500強排名從338躍至230,前進108個身位。

如此計算,2019和2020兩年時間,恆大需要再增加11200億資產,再前進130個排位。而據花旗銀行研報,2019年或將成為恆大為這個大目標「打下基礎」的關鍵年。

現在看,世界百強有望,資產目標顯得有些不夠現實。但過去的經驗已反覆證明,許家印的大目標,都被他一一實現了。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