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碧桂園管理層繼續看好中國城鎮化大潮之下的房地產前景,另一方面,其亦緊隨時代大潮,積極嘗試機器人制造以及現代農業等相關多元化產業,爲公司發展和社會進步探路

《投資時報》記者 蘇慧

“碧桂園(02007.HK)是什麼?”

“我們是爲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碧桂園集團2019年工作會議上,該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甫一開場,便將公司定位這樣的核心信息向全體成員做了分享—“地產”“農業”“機器人”將是碧桂園集團未來重點發展的三個方向。

事實上,從龍頭房企到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從品質管理到安全至上,強調高質量發展的碧桂園以亮眼的年度業績,爲未來之“行穩致遠”做好了鋪墊。

3月18日,碧桂園集團披露2018年年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該公司於2018年全年實現總營業收入約3790.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7.1%;毛利潤約爲1024.8億元,同比增長74.3%;淨利潤實現485.4億元,同比增長68.8%;股東應占利潤達346.2億元,同比增幅實現32.8%;股東應占核心淨利潤達341.3億元,同比增長38.2%;基本每股盈利爲1.61元,同比增長30.9%。

此外,碧桂園董事會宣佈派發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幣30.32分,同比增長21.5%,派息總額佔核心淨利潤總額的31%。

201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週期性波谷,雖然行業整體成交金額依舊創下15萬億元歷史新高,但調控從嚴、融資收緊等宏觀經濟因素使房企面臨重重挑戰。在此背景下,碧桂園主動調整策略,以“提質控速、行穩致遠”作爲發展思路,更加從容地穿越行業週期。

事實上,將觀察窗口拉長至十年,更可以看出碧桂園一步一個腳印的紮實成長。《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2009年碧桂園營業總收入僅爲176.26億元,至2018年該數據已高達3811.40億元,十年增長幅度超過20倍,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5.99%;淨利潤增長亦是同樣趨勢,從2009年20.8億元上漲至2018年的346.1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2.47%。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多年來碧桂園的業績增長水平均能保持在較高水準,強悍的抗壓性使其作爲中國房地產市場領軍企業,在經歷短暫回調後反而很快釋放出更加明確的增長勢頭。而這也成爲諸多券商分析師看多碧桂園的重要原因。

年度業績披露當日,碧桂園報收於11.68港元/股,上漲3.36%;19日該股繼續高開,當日收於12.02港元/股,漲幅爲2.91%。

財務數據拔萃

在今年的業績發佈會上,碧桂園延續了自2018年7月起不再公佈全口徑銷售數據,僅公佈權益銷售數據的規則。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碧桂園共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爲5018.8億元,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面積約5416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31.25%和23.06%,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事實上,據第三方統計機構克而瑞數據顯示,2018年碧桂園全口徑銷售金額高達7287億元,同比增長32%。

不僅權益銷售情況良好,銷售現金回款額度也十分可觀。年內,碧桂園權益物業銷售現金回款約爲4557.9億元,權益銷售回款率高達91%。這也使得碧桂園繼2016、2017年後又一次實現正淨經營性現金流。截至2018年12月末,該公司可動用現金餘額約爲2425.4億元,另有約3017億元的銀行授信額度尚未使用,營運資本充裕。

業內分析人士認爲,淨經營性現金流指標爲正,表明碧桂園當期通過經營本身便可實現現金良性循環,不需要依賴外部融資來支撐現金流。這從某一側面折射出碧桂園自身強勁的造血功能和穩健的財務風格。

在全年權益合同銷售同比增長31.25%的前提下,碧桂園淨借貸比率同比下降7.3個百分點,僅爲49.6%。據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2018上半年末,170家房企加權平均淨負債率上升爲92.56%,較年初增加了4.04個百分點,60%的企業淨負債率有所上漲。從行業平均水平看,碧桂園負債槓桿較低,財務保持穩健,打破了行業“高增長高負債”的所謂定律。

此外,碧桂園截至2018年末的有息負債總額爲3284.75億(含銀行及其他借款、優先票據、公司債券和可轉股債券),其中需於一年以內償還的短期有息債務爲1261億,佔總有息負債之38.4%,該公司現金餘額對於短期有息債務的覆蓋比例達到1.92倍,呈現穩健的經營狀態。

獲券商投行青睞

基於良好的財務數據,諸多券商分析師對碧桂園的未來表示看好。摩根大通研報顯示,碧桂園已經慢慢成長爲一個贏得投資者信任的公司,相信市場會漸漸因其強勁的銷售和結轉利潤對公司更加有信心。

“過去一線城市和核心二線城市的收緊行情讓佈局於核心城市外圍的碧桂園受益,我們認爲這樣的情形可能會繼續。相信碧桂園在未來三年依舊會有良好的淨利潤增長,並且因爲低線城市土地成本投入少,相應的風險也很小。”摩根大通研報顯示。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截至2018年12月末,碧桂園業務已遍佈中國內地31個省份、269個地級市、1156個縣/鎮區,是行業內佈局最廣泛的房企。2018年全年,按項目所在地分,位於一二線和位於三四線銷售金額比例爲36:64;按目標市場分,目標一二線與目標三四線銷售金額比例爲44:56。

而截至2018年12月末,碧桂園在內地已簽約或已摘牌的權益土地儲備已經達到近2.4億平方米,其中未售權益可售貨值約1.7萬億元,可滿足其未來三到四年的銷售量。在2018年獲取的土地中,目標一二線與目標三四線的地塊按金額劃分的比例爲40:60。

除此之外,碧桂園前瞻性地深度佈局粵港澳大灣區,亦很好地契合了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截至2018年末,其位於大灣區內的權益可售資源的建築面積超過2544萬平方米,權益可售貨值達到3721億元,開發價值巨大。

中銀國際的研報亦關注到碧桂園於普通三線城市土地儲備的價值。其認爲,投資者對實質上較爲堅韌的普通三線城市市場過於悲觀,碧桂園在遠離熱門經濟帶的低線城市有着較爲龐大而分散的土地儲備是一個加分項。“鑑於整體市場已經轉冷,我們更加偏好於資產負債表穩健和有較好投資級評級的公司,穩健的財務狀況賦予開發商進一步整合小公司和提高市佔率,並且以較低的財務成本維持毛利的能力。”中銀國際研報顯示。

興業證券則在其研報中提示,碧桂園廣泛吸納行業人才,制定完善的激勵制度,打造了一批執行力超強的隊伍,這造就了碧桂園今天的行業地位。研報認爲,該公司從銷售、土地、人才等多個方面都有其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多元化發展探路

對於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碧桂園管理層有着清晰的認識。楊國強表示,當前經濟形勢複雜,但碧桂園始終對中國經濟實現穩定增長、長期向好抱有堅定信心,對十四億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們有堅定信心。

“我的職業生涯歷經數次地產行業週期,我認爲波動纔是這個行業的常態;此外,中國城鎮化是一股不可逆的時代大潮,地產市場未來規模仍然龐大。”

除了房地產業務,近兩年碧桂園在多元化方面也做出有益探索。“科技的進步不可想象,只有緊跟時代浪潮的企業,纔可以始終佇立於時代之潮頭。”這是楊國強對於人類社會發展遠景的整體判斷。

因此,碧桂園投身智能製造,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依託廣東機器人谷,自主研發,打造現代機器人產業生態圈,助力國家科技進步。目前,碧桂園已經成立了專門從事機器人研究的博智林公司,並從全球範圍引進了大量專業人才,緊鑼密鼓開展相關研發工作。

同時,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也被提升到集團戰略的新高度。該公司持續引入世界一流的農業生產技術、設備,佈局“地產+農業”全產業鏈,並通過鳳凰優選等自有零售品牌,將“安全、好吃、便宜、豐富”的農產品提供給每一個碧桂園住戶,助力國家鄉村振興。

業內分析人士認爲,碧桂園圍繞房地產開發主業延伸而打造的多元業務板塊,將進一步強化地產主業的市場競爭力,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內生增長動力,有助於碧桂園平滑經濟週期風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