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 :[英]迪格比 史密斯 [美]凱文 F 基利

  譯者 :張煒晨

  北美殖民地的武裝力量隨着殖民帝國的成長而發展。秉承根深蒂固的民兵傳統,美國獨立戰爭剛開始時基本只依靠民兵和志願兵同英軍戰鬥。

  第一支大陸軍

  喬治·華盛頓是提出建立一支正規軍隊以“補充”地方民兵軍事系統的驅動者。該正規軍被命名爲“大陸軍”,其官兵也習慣被稱爲“大陸軍人”。

  華盛頓方案

  1775年夏,喬治·華盛頓在波士頓附近接手指揮集合而來的各民兵部隊。這些部隊組織渙散,沒有統一制服和訓練,沒有參謀人員,也缺乏紀律。華盛頓親力親爲,立即開始解決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他的推動下,全新整編的大陸軍便能夠開始自行整頓。有才幹、有責任、有熱情的人纔得到提拔。大家都迫切希望部隊能統一着裝,加強紀律,展開服從基本軍事命令的訓練。

  華盛頓需要一支專業化軍隊以應對戰爭,它應該達到英軍及其德意志僱傭軍同等作戰水平。雖然未達成全部目標,但到1778年春,他便塑造出一支足以在戰場上同敵軍勢均力敵的軍隊,不必完全依賴不甚可靠的民兵。這些成就得益於華盛頓的辛勤工作和大量精通軍事業務的下屬,來自歐洲志願者的影響也功不可沒。軍隊專業化水平從1777年開始持續提高,到1778年達到頂峯。

  大陸軍發展

  大陸軍的發展歷史可分爲兩個階段。1775年至1777-1778年冬季的第一階段漫長而又痛苦。軍官和士兵們着手學習專業技能,全部目標就是如何成爲一名職業軍人。第二階段起始於1778年導團體和亨利·諾克斯指揮的卓越炮兵,大陸軍脫胎換骨成一支嶄新的部隊。1779年大陸軍的制服條例中詳細規定了每支州屬大陸軍的制服樣式,以及軍服和貼邊的顏色,在此之前,大部分制式上衣都是紅色貼邊,主色要麼爲藍色,要麼是棕色。各式軍服變種也自然產生了。一些部隊穿上被俘英軍的軍服,以便在戰場上混淆視聽。另一些州將收繳而來的敵軍衣物或制服染成棕色或紫色後再利用。然而不論州屬大陸軍或獨立部隊怎麼折騰,指揮官的根本目的就是把手下的士兵們儘可能收拾得整齊劃一,清清爽爽。

  來複槍團

  1775年末,大陸軍步兵團依據其服役資歷來編號。第一批建制團成立於1776年底。第1團爲來複槍團,統一穿着狩獵衫和綁腿褲。狩獵衫一般爲暗棕色或淺褐色,有時是白色。軍帽爲三角帽或圓邊帽,甚至就是輕步兵式樣帽。

  (上圖)大陸軍來複槍手,1778-1779。 任何時候華盛頓都不會在大陸軍中編制超過1,000名來複槍手。來複槍無法安裝刺刀,且裝填緩慢,因此爲了發揮作用,來複槍手作戰時必須處於裝備有滑膛槍和刺刀的正規步兵的掩護之下。得到合適掩護的來複槍部隊在戰鬥中是相當致命的。薩拉託加戰役中,丹尼爾·摩根指揮下的來複槍隊便充分證明瞭這一點。

  (上圖)來複槍手,1776。 如圖所示,這套帥氣的制服包括一件長衫(而非狩獵衫),輕步兵帽,長綁腿和鞋罩。這些熟練的輕步兵槍手裝備有一支肯塔基長槍或賓夕法尼亞長槍,此外還有一把刮刀、一柄手斧、牛角製成的火藥筒和子彈袋。

  在美國邊民心目中,肯塔基長槍或賓夕法尼亞長槍是一把神奇的武器。不過長槍的聲望並非基於事實,而是來自在美國開拓者和神槍手之間流傳的傳說。

  這種長長的來複槍在當年確實是一種優秀的武器。它在200碼內能夠精確擊殺目標,不論是射程還是精準度,都優於滑膛槍。不過此槍的缺點在於填裝慢,口徑不統一,也無法安裝刺刀。所以雖然來複槍兵很有用,但還是必須安排能夠使用刺刀的滑膛槍兵來掩護他們。當代研究者對這種武器的精度和來複槍兵的技能給予好評,不過華盛頓悉知長來複槍的戰術缺陷,因此任何時候他都不會佈置超過1,000名來複槍手。

  摩根的來複槍部隊

  丹尼爾·摩根是大陸軍中最優秀的指揮官之一。1777年,他響應華盛頓的號召,在賓夕法尼亞、弗吉尼亞和馬裏蘭組建了一支臨時性的來複槍部隊。摩根率部北上,在薩拉託加戰役的殊死戰鬥中,與伯戈因的英軍針鋒相對。一些來複槍隊長官積極配合摩根的指揮,在滑膛槍步兵掩護下協同作戰,獲得了寶貴的戰鬥經驗。還是在薩拉託加,依託亨利·迪爾伯恩(Henry Dearborn)指揮的大陸軍輕步兵支援,摩根的來複槍部隊得以免遭英軍和德意志僱傭軍的攻擊,取得了不俗戰績。

  (上圖)來複槍手,1776。 圖中這頂大大的圓邊帽在大陸軍中很常見,來複槍手們也經常穿戴。有時士兵們會將帽檐捲起來,或許還在折邊中插上一支羽毛或雄鹿尾巴。這名來複槍手身穿的狩獵衫由手織亞麻布製成,比其他樣式的狩獵衫更爲輕薄。狩獵衫也可能是裹身式設計,所以槍手還需要一條腰帶固定,不至於鬆開。

  並無明確的證據顯示摩根部穿着怎樣的制服。在那幅描繪伯戈因投降情景的著名畫作中,摩根本人穿了一件全白狩獵衫和綁腿褲。一般而言,來複槍手無疑會穿上各種淺棕和白色的狩獵衫,以及各種色調的馬褲、綁腿或綁腿褲。有些服裝甚至還是深藍色。他們軍服的一種樣式組合是白色狩獵衫和綁腿,以及一頂一側帽檐折起的圓邊帽,上面裝飾有普通帽結和白色鑲邊。另一種式樣爲白色狩獵衫,藍色綁腿或綁腿褲,外加一頂寬邊軟帽。

  他們持長管來複槍,攜帶軍人的標配物資,包括子彈袋、火藥筒、剝皮刀、短柄斧、揹包以及他們認爲需要且長官許可的個人物品。全體官兵的武器是來複槍,軍官可能會繫上一條紅色腰帶以標識軍銜。軍帽可能是插上羽毛或一側被折起的圓邊帽,或者是裁剪成類似輕步兵帽的三角帽。

  (上圖)來複槍手,1776。 這名來複槍手身着狩獵衫,其制服和裝備是來複槍部隊的通配。他們的武器和裝備都是個人財產,不是統一發放的。必須強調的是,由於來複槍不能安裝刺刀,在同裝備有滑膛槍的步兵近戰時,他們將處於極爲不利的地位。所以戰鬥中來複槍手通常置於配備滑膛槍的友軍保護之下。

  馬裏蘭軍團和特拉華軍團

  有兩支傑出的部隊爲大陸軍贏得了巨大的榮譽,它們就是斯莫爾伍德領導的馬裏蘭軍團和哈斯利特領導的特拉華軍團。兩支部隊的戰士們專業化水準高,裝備精良,紀律嚴明,同英軍和德意志職業僱傭軍相比,就算不更勝一籌,也是不相上下。他們被看作是南方軍團中的精英部隊。唯一的缺點就是這樣的部隊太少了。

  (上圖)軍官,巴爾的摩士官生獨立連,1776。 這套軍服習慣上被認爲是1776年馬裏蘭軍團的早期服飾。真實情況已不可考,這幅復原圖只是展現了馬裏蘭軍團該時期可能的模樣。斯莫爾伍德是否在全軍推廣這套制服尚無定論。不過巴爾的摩士官生獨立連的服飾確實如圖所示。

  斯莫爾伍德部

  馬裏蘭軍團由威廉·斯莫爾伍德(William Smallwood)率領。由於該部下轄的巴爾的摩士官生連早先穿着淺黃色貼邊的猩紅上衣,因此這套制服也被認爲是該部的傳統樣式。

  不過在長島之戰中,馬裏蘭大陸軍的制服爲狩獵衫和揹帶褲,此後又變爲配紅色貼邊的深棕色或深藍色上衣。各團通過各種小物件區分彼此,比如印有“MD”或番號的鈕釦。士兵的三角帽有白色鑲邊,軍官的則是黑色鑲邊。

  哈斯利特部

  特拉華大陸軍由約翰·哈斯利特(John Haslet)指揮,諢名是“藍母雞的雞仔”,哈斯利特當然就是“藍母雞”囉。他指揮該部大約一年時間,不幸於1777年初在普林斯頓的戰鬥中陣亡。特拉華人經重組,置於大衛·霍爾上校(DavidHall)領導下。該部在卡姆登之戰中損失慘重,餘部只好再整編成一個營,下轄兩個連,指揮官是羅伯特·柯克伍德上尉,直至戰爭結束。

  特拉華軍被描繪爲身着紅色貼邊的深藍色上衣,直到1780年後他們轉戰到南部戰區,換裝成狩獵衫。在整個獨立戰爭期間,由於特拉華只爲大陸軍派遣出了一個團,所以他們通常和來自馬裏蘭的大陸軍混編在一起。

  (上圖)軍官,哈斯利特的特拉華團,1776。 1776年後,該團軍官在華盛頓的指令下配備短矛,取代原先的輕型滑膛槍。

  特拉華大陸軍最初戴輕步兵帽,前翻邊飾有特拉華徽章。哈斯利特戰死後,普通連改戴三角帽,但輕步兵連可能仍保留輕步兵帽。褲子式樣爲馬褲搭配半長鞋套或綁腿褲。特拉華大陸軍的列兵戴有黃色鑲邊的三角帽,軍官帽則是黑色鑲邊。只要有可能,特拉華團都會穿着狩獵衫。在南方戰役中,柯克伍德率領的特拉華軍穿淺灰色狩獵衫和由藍白相間的褥單布製成的綁腿褲。

  本文摘自《美國獨立戰爭軍服.武器圖解百科1775—17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