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患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发展和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变,我国儿童哮喘、食物过敏等的患病率显著增高。国外研究显示,哮喘儿童食物过敏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但国内食物过敏研究较少。了解哮喘儿童食物过敏的患病率和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对哮喘发作诱因及临床表型的认识,从而提高对哮喘患儿的管理水平。本研究对城市哮喘患儿进行食物过敏问卷调查,并与非哮喘儿童进行对比,探讨食物过敏与哮喘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第3次全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中确诊的0~14岁哮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来自同一地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0~14岁非哮喘儿童作为对照。

1.2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天津、包头、太原、乌鲁木齐、西宁、兰州、银川、西安、宝鸡、拉萨、昆明、南宁、贵阳、重庆、成都、郑州、宜昌、长沙、南昌、广州、海口、上海、南京、杭州、济南、青岛、福州)进行现场食物过敏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参照Europrevall食物过敏调查方案设计而成,主要包括:(1)您的孩子是否在进食某种食物后出现以下症状,如口唇黏膜红肿,有痒感,皮疹或皮肤瘙痒,腹痛、腹泻、呕吐,流涕、喷嚏、鼻塞,眼部发红或流泪,咳喘,呼吸困难,休克。若是,是什么食物;进食后多久出现;发生过几次;第1次出现的年龄。(2)是否进行过变应原检测,结果提示哪些变应原阳性/食物过敏。(3)是否被医师诊断过食物过敏。问卷调查由调查员进行并填写,食物过敏的诊断由专业医师确定。

1.3食物过敏的诊断

由参加现场调查的专业医师根据问卷结果、所携带病历中的就诊记录、既往相关检测结果及诊断,综合分析,进行临床诊断。诊断原则:(1)进食特定食物后出现症状;(2)再次摄入该食物时,症状重复出现;(3)避免摄入该食物后,症状消失或减轻;(4)既往相关检测结果作为参照。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Info软件建立数据库,各城市对数据均采取2人独立录入,进行比对和校正,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检验标准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非哮喘儿童与哮喘儿童食物过敏患病情况

共纳入儿童20626例。其中哮喘儿童9235例,非哮喘儿童11391例。不同年龄段哮喘儿童与非哮喘儿童例数较均衡(表1),哮喘儿童与非哮喘儿童男女比例均为1.71∶1.00。临床诊断食物过敏的儿童为1809例,占被调查人群的8.77%(1809/20626例)。哮喘儿童食物过敏1354例,患病率为14.66%;非哮喘儿童食物过敏455例,患病率为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25,P<0.001)。

2.2非哮喘儿童与哮喘儿童常见的过敏食物

哮喘儿童与非哮喘儿童的过敏食物种类大致相同。最常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均为鱼、虾,其次为水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非哮喘儿童水果过敏的发生率为1.11%(126/11391例),低于哮喘儿童的2.06%(190/9235例);牛奶、鸡蛋过敏在2组间发生的比例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花生、坚果、小麦过敏在哮喘儿童和非哮喘儿童中均较少,哮喘儿童略多;哮喘患儿花生过敏比例高于非哮喘儿童。结果见表2。

1354例哮喘儿童中,1047例(77.33%)为单一食物过敏;455例非哮喘儿童中,377例(82.86%)为单一食物过敏,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P=0.013)。

2.3非哮喘儿童与哮喘儿童食物过敏常见症状

哮喘儿童和非哮喘儿童食物过敏症状较为一致,最常见累及皮肤和口唇黏膜,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哮喘儿童摄入过敏食物后出现鼻部症状,咳嗽、喘息的比例则高于非哮喘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哮喘儿童进食过敏食物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的比例高于非哮喘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讨论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发病原因较复杂。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儿童。第3次全国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岁城市儿童哮喘总的患病率为3.02%,上海地区达7.57%。食物过敏是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美国5岁以下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为6.0%~8.0%,欧洲为0.3%~7.5%。我国1999年重庆地区报告0~24个月婴幼儿食物过敏的检出率为3.5%~5.1%,2009年上升至7.0%~9.2%,提示我国食物过敏患病同样呈升高趋势。

食物过敏、湿疹、变应性鼻炎等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据过敏进程的观点,食物过敏、哮喘可能是个体过敏进程中不同阶段的表现,但食物过敏和哮喘也常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此外,儿童哮喘发作的诱因很多,接触变应原、呼吸道感染、运动、天气变化等均可导致哮喘发作。摄入已致敏食物也是儿童哮喘发作的诱发因素之一。与无食物过敏的哮喘儿童比较,伴食物过敏的哮喘儿童,其发生住院、使用皮质激素、急诊就诊等情况显著增加。目前多数观点认为,哮喘与食物过敏的关系分为几种情况:

(1)哮喘是食物过敏的一部分,即其哮喘症状是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之一。这种患者既往无哮喘发作,患病时常伴喷嚏、流涕及皮肤、消化系统症状,为由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往往是严重食物过敏反应的表现。

(2)哮喘与食物同时存在,既往有哮喘史,同时有食物过敏,易出现食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有文献报道,食物诱发的致死性过敏反应患者,常伴哮喘或哮喘控制不佳。

(3)从过敏进程的角度而言,食物过敏发展为哮喘,哮喘出现后,食物过敏缓解或持续,同时可能存在其他过敏性疾病,因此可见多种变应性疾病并存。

(4)花粉症引发的食物过敏,这种患儿花粉致敏后,出现鼻炎或鼻炎和哮喘,由于花粉与水果、蔬菜、坚果等存在交叉半抗原,花粉致敏后,引发对以上食物过敏。

本研究共纳入儿童20626例,临床诊断食物过敏的儿童为1809例,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为8.77%,与美国一项调查中,城区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为9.80%接近。本研究结果显示,哮喘儿童食物过敏的比例(14.66%)为非哮喘儿童(3.99%)的3倍多。

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食物过敏最常见的种类依次为鱼、虾、鸡蛋、水果、牛奶等,其中鱼、虾的过敏比例最高,可能与本调查的年龄段以及年长儿童偏多有关。但鱼、虾过敏,鸡蛋过敏占比在哮喘儿童和哮喘儿童并未见统计学差异。虽然牛奶过敏在2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明显以哮喘儿童居多,提示哮喘患病可能与牛奶过敏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非哮喘儿童水果过敏占比显著高于哮喘儿童,但非哮喘儿童水果过敏的发生率(1.11%)却低于哮喘儿童(2.06%),表明非哮喘儿童不仅食物过敏发生率低,且以水果过敏多见。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花生、坚果、小麦过敏的比例较低,但哮喘儿童花生过敏的占比显著高于非哮喘儿童。文献报道,在食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中,以花生、坚果最为常见。在欧美国家,牛奶、花生及坚果是导致严重食物过敏的主要变应原。在我国,随着儿童饮食结构的变化,牛奶过敏已经较为突出,在北方,小麦过敏发生率亦较高。

食物引起的过敏症状中,口腔黏膜症状、皮肤症状、鼻部症状和咳嗽喘息最为常见。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哮喘儿童中,咳嗽、喘息比例为25.33%,非哮喘儿童仅为5.71%。进一步说明了哮喘发作与食物过敏的相关性。有文献报道哮喘患儿因接触过敏食物而出现喘息的比例为23%~40%,本研究结果与其接近。研究证实,在食物过敏引起的症状中,很少以喘息为唯一表现,往往伴皮肤和胃肠道症状。

食物过敏诱发哮喘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由于变应原直接进入呼吸道致敏,或促炎因子通过循环系统到达呼吸系统,引起呼吸道免疫反应。食物变应原进入机体致敏并引起其过敏反应的途径可能是食入,也可能是食物气化颗粒经呼吸道吸入。在严重食物过敏患儿,后者可能更为突出。食物在加工、烹饪、食用等环节产生气化颗粒经吸入呼吸道,从而引发症状。

对哮喘患者,避免环境暴露和使用药物常可使哮喘获得良好控制,但对食物过敏,避免过敏食物是唯一的有效措施。因此,对可能伴食物过敏的哮喘儿童,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食物回避试验与食物激发试验等手段,尽早诊断。一旦明确过敏食物的种类,即应主动回避。同时,对哮喘应积极干预,以达到良好控制,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尤其是严重食物过敏反应。本研究哮喘儿童进食过敏食物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的比例仅为1.48%,但严重过敏反应如处理不及时,往往会危及生命,因此,对此类患者应给予精准评估,严格避免接触过敏食物。

原标题:【免疫性疾病】中国城市支气管哮喘儿童与非支气管哮喘儿童食物过敏患病情况比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