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轉職潮將到,各家電子書平臺不約而同推薦了同一本:上班,辭職,還是撐下去?

書名很有意思,這問題或許在多數上班族心裡每天都得問自己一次吧。

因此趁著特價的時候購入,斷斷續續邊看邊消化後覺得有些什麼淬煉過後會留下。

作者本身是財經背景,過去也曾擔任編輯多年。

換句話說,他是一個文科底子的書寫者。文筆流暢自然不在話下,在就職/辭職/轉職的觀點上,也是比較偏向文組觀點,因此常常拿出科技新貴作為對照組。

不過我想,即使是看起來收入頗豐的人生勝利組們,在職場上一定也會遇到相應的困擾吧。就像文學院求職時可能面對的沒有專長窘境,那些專業系所出身的人就真的對自己學習的專長有熱情有想法、將所學視為畢生職志嗎?一定也有很多人是因為分數剛好、或者這科系很有前景/很好賺而自願或非自願選擇了就讀科系吧。那麼在這點上,無論求學背景為何,我們都站在同一個交叉路口。從另一方面來說,作為別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要拋棄原有的一切去追尋理想,得付出的代價更大。

 

書裡有很多有意思的觀點。但在某些篇幅上會難免覺得哎還是太理想主義了啊

像是提到現在受義務教育的孩子畢業後從事的工作有六成還未被發明、找不到好的工作就自己創造工作。確實,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多元,網路與社羣的興起導致許多我們過去沒想過的職業誕生:例如直播,例如youtuber。二十年前的我們很難想像有人可以靠著用電腦拍搞笑短片為生,但說起來在世俗價值下這也稱不上什麼正經職業/體面工作吧?當然你可以不顧外界的眼光,但回到了團圓飯的家裡,家人總難免為此擔心收入不穩定、職涯發展未明吧?這不是一句「我想追求夢想創造夢幻工作」可以打發的,更何況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對環境比較差的人而言別提什麼創造工作了,能夠穩穩地賺錢餬口都已經是奢侈。

再者,冗長而無用的會議在我們日常天天上演。我們都知道這很無謂,但能解決問題的不是與會者,而是在會議中真正掌握話語權的主管/老闆。書裡提及了一些讓會議更有效率的辦法,但你真的敢捧著這本書給你的主管看嗎?

 

這不是一本激勵人心熱血沸騰的書,但裡面點出了一些職場現況來提供討論與反思。帶有一種理想化的烏託邦色彩、讓你在職涯的交叉路口不那麼悲觀絕望,還能保有樂觀的心境去找出自己適合的路。無論結果是上班,辭職,還是撐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