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了一輩子詩,但沒加入作協任何機構,大家看看我的詩,和大詩人對照,看看我算是詩人還是濕人?呵呵呵,慚愧啊!點贊的都是大詩人!謝謝啦!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全詩巧妙地描述了一種大家熟知的人生體驗:

偶然遇到某種美好事物,當時的情景驚艷了自己,剎那變成了永恆的美好記憶。雖然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但這種記憶卻日久彌新,讓人慾求不得,卻又欲罷不能。

《夏曉》是類似的人生體驗,同樣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夏曉(新韻)

抱朴

昨日金陽碧草叢,

一枝花艷戀蝶濃。

今朝再看紅花老,

不見蝶來獨對空。

春 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恰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傳神地再現了詩人剎那之間感受到的一種不期而遇的驚喜,以及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珍惜之情。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詩人筆鋒一轉,無奈中流露出對春天的無限感傷和惋惜之情。尾句戛然而止,餘味無窮。

抱朴《春曉》從孟浩然《春曉》化出新意,似乎更接近禪宗妙悟。

春曉(平水韻)

抱朴

微醺不覺醒,處處鳥相鳴。

醉看春山秀,心空盡忘情。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全詩以「花落、月出、鳥鳴、春澗」動景,反襯夜山的幽靜,展示了春山的靜夜生機,而非絕對空寂。藉助有限的動,詩人表達出了無限的靜,即「宇宙本體永恆的靜」,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秋曉》以「行雲、鳥鳴、鳥飛、葉落、日出」做鋪墊,以動寫靜,同樣描繪了一個寂靜秋晨所蘊藏的無限生機,餘味無窮。

秋曉(新韻)

抱朴

款款閑雲遠,悠悠逸鳥聞。

鳥飛黃葉落,日現樹出神。

北龍湖新春(新韻)

抱朴

風憐黃草青,人醉逸雲興。

入水鴨不見,平湖落日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

(平水韻七陽)

抱朴

鳥鳴晴葉黃,日暖桂花香。

遙念家鄉苦,佳人正斷腸。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北龍湖(新韻)

抱 樸

獨坐草坪邊,空心對碧天。

夕陽鴨戲水,湖底萬雲閑。

北龍湖新春(新韻)

抱 樸

風憐黃草青,人醉逸雲興。

入水鴨不見,平湖落日紅。

五馬峯(新韻八寒)

抱朴

日暮坐山間,醉觀雲鳥天。

風撩湖水笑,蛙樂對鳴甜。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新春(新韻)

抱朴

千家炮響迎春到,

萬戶心開笑拜年。

暢想東風吹醒地,

年年播種好時間。

靜夜思

李白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抱朴

日暖美人香,枇杷滿樹黃。

今年春又到,對月黯思鄉。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慈母遊子吟

抱朴

朝夕擦淚眼,幺子天涯難,

夜半靜無人,淚淌揉眼爛。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冬曉1(仄韻)

抱朴

凝神吟《老子》,意會心如洗。

大道自然藏,欲空隨性取。

冬曉2(新韻平韻十三支)

抱朴

凝神吟《老子》,意會悅心癡。

大道藏天地,心空盡自知。

開眼新陽見,悠悠聞鳥啼。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如意湖(新韻)

抱朴

千丈樓高雲上沖,斜陽入水舞紅龍。

碧湖一盪千波漾,疑是萬魚出沒中。

慚愧啊,見笑啦。點贊的都是大詩人!謝謝啦!


入不入什麼詩協不重要,是不是詩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真正熱愛,是否投入真情去寫詩;更重要的是你寫出的東西能否獲得讀者的認可和傳詠。

寫詩是需要用心去寫的,把真摯的情感寫出來,比那些虛名要好的遠。

愚也是個古詩詞愛好者,只是熱愛,投入身心去寫,從未想過要出名或是入什麼協的。

酒中豪情

脫去青衫任雨澆,

舞盡江河醉未消。

他日若得一把柴,

敢把湖海當酒燒。

施修術拙筆。


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不曾是某某協會,某某作協的會員,但是沒有人敢說他們幾個不是詩人。當代的魯迅,毛澤東,也不曾是某個協會的一員,而且詩歌作品屈指可數,但是,也沒有人敢說他們二位不是詩人。可見,某某協會,只是一個和詩歌有關的組織。其中的會員是否是詩人,不是頂了個會員名頭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稱之為詩人了。更不是某協會就可以判定誰是詩人否。

詩人最終還是要用他的高質量的,被廣大讀者認同,推崇,流傳的詩歌作品來說事。尤其是現在詩人,名詩人,大詩人,男詩人,女詩人……亂花人眼的情況下,詩人比詩多的情況下。我呼籲,好詩歌作品的創作者,讓人民大眾記得住的詩歌的原創者,可以無愧的稱其為詩人!而且他們不必是某某協會,某某組織的成員。

詩人,插著繆斯翅膀的人類心靈的歌者,回歸你的原初,作回你自己吧!不要再讓那些蛙鼓蟬噪,搔首弄姿,故作高深,臍下三路,身體器官,排列組合,指鹿為馬,奇文怪句……玷污詩人的名聲了!


其實,寫作本就是一種相對私我的事情。帶著目的去寫和因為想抒發、想記錄而寫,這是有區別的。

詩人,只是一個稱謂,在今日頭條中有不少就是以「作家某某」「詩人某某某」來給自己命名的。

其實,是不是詩人需要用作品說話,而不是以加入某個機構來表達的。現實中,確有一些作者作品很棒,讀者很愛,但他們並沒有加入作協,可他們真真正正是讀者心中的作家。比如李白,杜甫,李清照等等,他們早已是眾人心目中的詩人,他們的作品值得我們生生世世,一讀再讀。當然,那時候沒有作協之說。這裡我只想說:好作品纔是硬道理。除此之外,都是虛的。

古往今來,因為喜歡而寫的人,遠比為了某些名利而喜歡寫的人更值得欽佩、更容易出作品。何況,能夠通過寫作獲得經濟收益的人少之又少,但是,通過寫作而身心愉悅的人不勝枚舉。

如此想來,寫是一種自我的釋放,寫的最好境界就是心甘情願。如果帶著目的去寫,那就失去了寫的初衷。當然,有時候目的很重要,它左右著情緒,堅定了意志。但是太過強求目的,也會適得其反,未必能成就出好作品。相反,筆隨心動,更容易出佳作。

高手在民間。一顆赤忱的心,是成就所有的前提,若不能擺正心態,為了寫而寫,為了加入作協而寫,實不可取。

當然因為寫,因為日復一日的練習,寫作能力不斷提升,從而加入作協,這點實為可貴,更是可喜。


這個問題嗎?怎麼說呢!舉個例子吧!我認識一位作家,和我最好的朋友畫家,在玩談時,他們跟我說過這樣一段話:說現在不少作家寫的書,在書店櫃檯上放著沒人買,包括他自己寫的書,都只望拉關係出售書跡,真是壓力山大,再加上作協有時間有事,不如不參加作協,在家清靜閱讀看看書,寫寫作。。。。。。。我認為這應該是他真實的心裡話。在當今網路時代,第一是購至紙張書閱讀書的人越來越少原因,第二是,寫的書不金典不合大眾脾口,書不暢銷。。。。。。。。關於詩人一話題,我認為在當今社會提倡全民閱讀,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的今天,所謂詩人入不入作協之類話題。其實是兩個概念上的問題,入與不入其實都一樣,因為是你的作品已經得到社會上的公認了,不過只是作品水平層次罷了。

有的寫好詩的作者不一定想入作協,有的寫不出好詩的人,在這當今社會錢錢交易虛偽之中想入作協,這也是一種現在社會文化之中某方面存在的現象。首先要認清什麼叫詩人,當然了詩人就是詩歌的創作者,詩是一種文學創作者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樣式,它飽和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色彩,社會經歷積累經殮和意境。通常以直接和間接抒情方式來表達自我與社會,而且在精鍊與和詣的程度度上,特別是在節奏鮮明的意境中,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其它語言。

﹤一>,詩人及詩歌是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

一切文學創造者的文學作品都是通過個別反映一般,因此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是一切文學作品的共性特點,但在所有文學作品樣本中,以創作者的詩歌對生活反映,最為集中,最為精鍊。詩歌往往抓住生活中最富有典型的特徵一點,一滴,幾滴深入下去,概括極其豐富寬廣和深刻的生活內容,所謂"微塵中有大幹,剎那間見終古"。所謂"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景"。

詩歌也是反映社會生活集中的珵度,農縮的程度,凝練的程度,遠遠超過其它文學作品樣式。明代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意思猶五穀也,文,則炊而為飯,詩,則釀而為酒"。這個比喻說明瞭詩是一種更為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精闢藝術形式,也就是說,在優秀詩人的心靈之中,他往往是容入詩歌之中為舞伴,化為一首詩,一段詞,甚至一句詩,一句話,所以最優秀的詩篇,雖然創作者只留下幾十行,幾行,兩行,或者一句詩,一句對聯,都會給讀者打開一個完整心靈寬廣的世界。

例如:唐代詩人杜甫在天寶十四載(755年)的十月至十一月之間。是年十月唐玄宗攜楊貴妃住驪山華清宮避寒,十一月安祿山即舉兵造反,杜甫途驪山時,玄宗與貴妃淫蕩,不管政事,玄宗還殊不知安祿山叛軍已鬧得不可開交,其時安史之亂消息還沒有傳到到長安。然而詩人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已經顯示了社會動亂的畢端,而使詩人抒發了一首:<﹤自京赴先縣詠懷三百字》,而在這三百字中,就有這樣四句。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僅僅四句詩二十個字,就那麼鮮明,深刻地概括了封建社會貧富懸殊的冷酷現實,詩人把自已多年的觀察和感情的體現都抒發到了這四句之中,因此寥寥幾行文字,就給人們提供了一個窗口,讓人們窺見封建社會殘酷的內幕。

但在當時詩人也不被社會政治團體認知<﹤備註:歷史上向這樣的許多詩人,或者,近,現,當代文人,作家,詩人,他們的艱辛經歷在史冊上是有目共睹的>>,而幹百年來載,以後的人讀了這首詩,的確誠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讓人不得不嘆服,這纔是頁正的詩人,有著敏銳的觀察力。

<<二﹥﹥,當然了詩人及詩歌分類。

根據詩人及不同詩歌的作品原則。可以把詩哥分成不同的品種,並且按格式的不同,可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按詩歌內容的不同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己及現在網上出現的仿古詩等,及各種不同分格詩人的詩歌出現,是中華文學詩歌文化的凝聚佶結晶。但詩歌來源於生活,去源於生活,同時為大眾服務。也要被大眾接受賞閱。中國人的思想解放也是文化精神力量的解放。

<﹤三>﹥所謂詩歌詩人和其它文學作家一摔樣

,詩歌和其它文學作品一樣,往往有的作者一生中沒出版過書跡,有的只留下幾句詩或者留下很少的文章,甚至不被什麼作協和團體認可,但是它為社會大眾認可或賞閱,大眾認為是作家或詩人,這也不忘她(他)一生的心血。同時有的詩人或作家,它的作品出版或發行過,也被大眾認可和社會團體及所謂作協認可,那她(他)也可能是一位很好的詩人及作家。如果你的書跡和詩歌出版不被社會和大眾認可,歷經歷史的考驗,即使你是作協和什麼社會團體人員,那也只不過是虛名而已。再者假如你真的寫了一輩子詩歌,沒有進入什麼作協機構之類話題,當然了有的作者也可能在什麼刊物上刊登過什麼詩歌作品,也許有的只是在網上寫作愛好,或者興趣玩玩而己,其實也無所謂。這也是中華文化整體素質力量的自信,同時就當你參與了這個文化自信之中的修心愉悅吧了!

如果你的作品在網上被人收藏或流傳,後被大眾所接受賞閱,同時沒被作協等機構認可,那就讓後人去評說吧!總之社會文化也是在不斷發展進步中,什麼作協等什麼機構也是完善社會文化體系,作協詩人也罷,社會民間愛好創作者也罷,都是社會文化中的一個不同種類的縮影,作協詩人如果有的寫出好詩,社會愛好者也是要愉閱的,而民間及社會愛好寫詩作者也罷,如果同時寫出好詩歌,其實作協詩人也會愉閱的,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是他們明知的。但也不排除作協之中有的詩人,目中無人高高在上的現象存在,有的也會鄙視社會上無稱為的寫詩之人。這也是歷來社會現象的通病。

不過話也說回來,一個人一輩子真的寫詩歌沒有成績一般也是不可能,除非不求上進之一。至於算不算詩人話題,進沒進入作協其實無所謂,關鍵是你有沒有好的詩歌(包括金典詩歌)作品出現,去被社會和大眾賞閱!

2O丨年3月,謝謝系統通知邀請!望包容指正,您的和諧包容和指正,將會給我帶來文化提高的動力噢!巜說明:版權所有>>


入詩協要交費的,你願意交嗎?

反正我是不願意交的,不管是南寧詩詞協會也好,還是中華詩詞協會也罷,不是沒有發過邀請函,而且幾乎每年都發,可是我基本上就是把它扔進垃圾桶,我不會去看。

這些年來的詩詞創作上,多少也得了一些榮譽,可是我有個原則,收費的遠點去,就是你這個獎項再偉大,我也不會去看一眼的,我只要免費的。

到現在為止,各個詩詞協會的大門沖哪邊開,我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那裡面都是一羣尸位素餐的人。中國詩詞環境整體不佳,跟他們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我剛開始接觸古詩文時也有這個想法,想要加入某個協會,可是隨著詩詞創作的深入,才發現那些詩詞協會裡的人,80%以上都是捧臭腳的。他們的事除了無限讚美,就是無限讚美,沒有別的,一點深刻內容都沒有。

就是這些人在詩詞協會裡面佔著位置,我們有必要去嗎?我認為沒有必要。去了,只能讓我們隨波逐流,從此泯然於眾。

所以,朋友放棄記住什麼詩詞協會的想法吧,如果說是協會,整個華夏都是協會,你寫的詩有人看了,有人欣賞了。那種成就感更甚於某些小地方,比如詩詞協會。


詩人,詩人,只要是有作品一詩+人就算是了,何必一定要有個組織呢?

有個組織的好處是可以抱團,可以取暖,可以領領糧票。

詩,因為是文字形式的桂冠,用最精闢的辭彙概括最寬廣的人生,字數計稿酬,喫力不討巧。如果只寫詩,怕是要窮死的。作家富豪榜上少見詩人,基本上都是寫小說的。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只要有機會,詩人應該加入到作協這樣的組織中去。

唐宋元明清,詩人的數量和質量一直走下坡路。到了近當代,西學東漸,魯迅、胡適、徐志摩直到後來的朦朧詩派,幾乎當紅的文學大咖都染指過現代詩,模仿者居多,沒有人成為真正的大詩人。寫詩的成就上無法媲美李杜,甚至於納蘭輩。

王國維自沉於江湖,怕是江湖自此無人懂意境了。詩無意境,仍然是詩,世上仍然有詩人。詩無意境,不會再有流芳百世的詩,也不會再有偉大的詩人。

也許,詩在當代沒落了吧!

也許,詩的生存環境消散了。

又跑題了,馬上剎住。

一家之言。


提這個問題讓人覺的很尷尬。國家之大,人員之廣不是好詩都能上詩刋都能入作協,老百姓連詩怎麼發出都不知道。我們這裡有兩位農村歌手上中央臺表演,他們是由住村與上面有聯繫的工作人員推薦,試想沒人推薦你唱的再好誰能知道。餘秀華的詩沒人推薦能發出嗎?能出名嗎?總而言之人要憑才華憑運氣憑機遇,,有名氣的農村詩人都是被大家偶然發現,百樂認馬而有名。什麼詩人,什麼協會都不重要,重要是對詩歌執著愛好,把自己的滿腔熱情:生話徑歷人生經驗用詩的形式告訴大家,也許對大家對社會有點幫助。今日頭條的確是個好平臺。如果你真的有才華,寫的詩好,一定會有人發現你的。


李白,李賀,杜牧,白居易,蘇軾,納蘭容若,他們沒有一個加入詩協的,你說他們算詩人嗎?何況縣級,市級的詩協門檻並不高。

普希金被稱為俄國的太陽。他沒有加入詩協。泰戈爾被稱為印度的詩魂,他也沒有加入詩協。

真正熱愛文學的人是根本不屑於加入這樣那樣的協會的。越是喜歡沽名釣譽,沒多少文採的人,就越是喜歡看重那些外在的榮譽。當然,如果能夠加入一些級別很高的協會,也能從側面證明一個人在某一領域的傑出成就,也是很不錯的。


以下是我簡短的回答,拙略的告訴你我他。


我們寫詩,不是為了提醒自己黑夜有多長,而是為了告訴自己,光明在前方。

人生如露亦如電,匆匆數十載,彈指一揮間。期間經歷多少離合悲歡,又有多少愛恨情仇,一顰一笑中不見,何須洋洋灑灑數萬言,一首小詩,亦或平平仄仄,亦或情詩三行,寥寥幾句沁入心田。

我們寫詩,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苟苟且且,而是為了驚醒自己,留下一點點尊嚴。

靈魂已經太累,處處縹緲人煙,你言我也言。看見自己,只有在深夜,一盞昏黃的小燈,一隻燃的通紅的香煙。古箏嗡嗡,撩撥起墨客騷人的千年,等待,停駐在心靈渡口的瞬間。

寫作詩歌的人,終究是孤獨的孩子。脆弱,又不懼哭泣。你發現我,拉我進幼兒園,丟個手絹,抓個蝴蝶;你不理睬我,我也活在天地間,一樣的長大,一樣的成年。


三人行必有我師,請在評論區留言,風舞不勝感激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風舞鷹翎,一個熱愛讀書和中國文化的胖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