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學校食品安全一直備受廣大家長的關注。近期,北京市教委還發布了相關通知,要求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學校相關負責人每頓飯與學生一同用餐,及時發現和解決供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北京的這一做法,可以說爲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給出了“北京答案”。那麼,放眼全球,國外相關部門和家長又是如何監督和關注學校、幼兒園孩子們的食品安全?國外在校園食品安全方面又有哪些具體的規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外如何守護孩子“舌尖上的安全”。

  美 國

  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

  文/特約撰稿人 杜曉萍 發自美國新澤西州

  目前,美國各中小學約有60%以上的學生在校就餐。爲保障食品安全,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和郡立機構,以及非營利機構、高等院校和學校等,多方協調、密切配合,從農場種植時就開始抓食品安全,通過在播種、選擇、採購、運輸、貯存、準備、烹製、端送食物等每一步驟中從嚴把關,切實保障食品的安全可靠,最大可能地防範和避免食品安全隱患。

  校園食品安全由聯邦政府部門、非營利機構、高校等層面立法並且制訂指導方針及指南,提供各種資源。比如美國聯邦政府制訂有國家學校午餐法案,該法案旨在幫助各州建立、維持、運營和擴大通過學校提供的兒童營養項目。

  它要求這些項目滿足最低的食品安全,這些兒童營養項目涉及面很全,包括國家學校午餐項目、學校早餐項目、新鮮水果和蔬菜項目等7項。此外,每一所參與國家學校午餐或早餐項目的學校每學年至少獲得兩次食品安全檢查,由負責食品安全檢查的州或地方政府機構進行。

  美國各州是食品安全檢查的監督機構。美國50個州中有19個州的法律明確規定,學校飲食管理人員必須經過行業組織認證的食品安全培訓並取得合格證後,方可從事飲食服務工作。其餘31個州的衛生或教育主管部門也提出了類似的要求。

  對其他餐飲服務人員,各學區均要求進行至少經過16小時的食品安全培訓方可上崗。除此之外,美國各州還會在當地學區內建立並實施一個召回警報系統,以確保每個學校都能迅速瞭解食品召回的情況,並瞭解如何應對食品召回警報。

  美國的每所學校都要按照所在州或當地的食品安全法規的要求,安排食品營養主任或食品保護經理參加培訓,以考取食品保護經理的認證。

  爲了防止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學校必須要求員工報告某些已確診的疾病和疾病症狀,並限制或排除患病員工準備或上菜,以及處理食物接觸的檯面。

  學校還會組織校園營養員工、教師、家長一起學習關於食物過敏的知識,制定和執行管理食物過敏的政策和程序,包括防止孩子接觸食物過敏原,對孩子的過敏反應採取快速有效的應對策略等。

  加拿大

  令人驚訝的學校食物“禁帶清單”

  文/特約撰稿人 李黎 發自加拿大渥太華

  加拿大沒有統一的學校午餐制度,所以大多數學校都不會供應學生的日常餐飲。以公立小學爲例,孩子們的午餐通常都是父母在家裏準備好,用便當包早上帶去學校,一般需要帶午餐和兩頓小食加餐。

  因此,這也造成了每年一到返校季,加拿大的一些家長都會苦惱於加拿大學校列出的“禁帶食品清單”。有些家長抱怨說,都不知道給孩子帶什麼了。

  渥太華的一位媽媽基姆·貝克就被女兒小學寄來的“禁帶食品清單”驚呆了。花生不讓帶不難理解,因爲加拿大很多人都對花生過敏,但今年禁止帶到學校的食物還包括:核桃、山核桃、腰果、開心果、芝麻、豆莢、亞麻、小麥、大麥、黑麥、麪筋、貝類、帶鰭魚、豌豆等。

  學校說貝克女兒所在的4年級有同學對特定食物過敏,爲了最大程度避免傷害,只能列出這個“禁帶食品清單”。

  面對家長的諸多質疑,學校後來不得不將亞麻、小麥、大麥、黑麥和麪筋從“禁帶食品清單”中刪除。但是面對餘下的這些,家長們還是感覺“壓力山大”。

  貝克說女兒班上有孩子對特定食物過敏,她也能理解那些家長的難處。儘管其中一些食物有替代品,但有些人買不起。

  奶油酥油是花生醬的替代品,看起來、聞起來都和花生醬很像,但不含花生或其它堅果。然而一些學校把奶油酥油都給禁了。麗莎·加德納說她兩個孩子的學校已有7年不讓帶奶油酥油,原因是因爲學校員工無法區分奶油酥油和普通花生醬。

  渥太華大學的過敏學專家和助理教授安東尼·漢·龐說:“他非常理解家長們面對孩子午餐的難題,也理解學校希望最大程度保護學生的初衷。

  但是學校也該有些常識,不該過度反應。因爲奶油酥油是絕對安全的。如果食物上貼着標籤就沒問題;如果食物上沒有標籤,學校很擔心,那麼就準備一些其他的食物,當作備用計劃。”

  安東尼也談到,越來越多孩子因爲嚴重過敏症狀被送到急診,但很少出現死亡案例,這歸功於家庭和學校的保護意識。

  澳大利亞

  專業的家長義工充當內部監督員

  文/特約撰稿人 胡方 發自澳大利亞悉尼

  很多澳大利亞的學校食堂實際上並不是由單一的食堂大師傅組成。一些人數較多的公立中小學,食堂往往是在一個或者幾個大師傅的帶領下,由家長作爲義工志願加入的情況下,合力來運營的。

  如果食堂的大師傅進貨過期的牛奶或發黴的麪包,由於家長都是義工,並不受工資方面的挾制,所以他們往往會義無反顧地進行反對,要求食堂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放心食品。

  澳大利亞的家長志願者加入學校食堂運營,一是能讓學校食堂的運營成本降低,從而使孩子們的飯菜更價廉物美,更爲重要的是,自己孩子就在學校裏讀書,所以家長在準備食物的時候會更加小心謹慎。實際上,這也實現了家長對學校食堂運營的監督。

  其實,並不是隨便任何一個家長上來就能擔任食堂義工的,如果誰想當就能當,這同樣是對孩子食品安全的不負責任。

  任何家長義工在上崗之前會和正式員工一樣,參加食品加工課程的培訓,並且熟悉食品安全條例。在沒有達標的情況下,哪怕家長懷着一腔熱情,食堂也會拒絕家長的幫助。

  除了家長義工的內部監督,外部監督也極其重要。澳大利亞的幼兒園和學校都遵循嚴格的食品留樣制度,以及接受外部機構的定期檢查。各個州的食品安全局和當地的市議會兩方面都可以對學校食堂進行檢查,確保食堂遵守食品安全的條例。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現教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