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我軍打靶以後存留的一批德國原裝霍特反坦克導彈的包裝發射筒,很難得一見,全國只有幾百枚,都是絕版的文物級,可以仔細收藏。

旁邊一定埋着油紙包:罕見的德國原裝進口霍特反坦克導彈!

不過有考古學者善意提醒,收藏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備件油紙包,沒有這個,這枚飛彈的收藏價值會急劇下跌。

旁邊一定埋着油紙包:罕見的德國原裝進口霍特反坦克導彈!

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末進口了一批德國產的霍特反坦克導彈,配備在進口的法國造小羚羊武裝直升機上。

霍特反坦克導彈是由法國和德國聯合研製的第二代重型反坦克導彈,1964年開始研製,1977年定型裝備部隊。該導彈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採用光學瞄準、紅外跟蹤、半自動制導和有線指令傳輸的制導體制,導彈的靜破甲威力800毫米,飛行速度260米/秒,射程4000米。霍特導彈有霍特2和霍特2MP等多種改進型,至今仍在德法等國陸軍服役。

旁邊一定埋着油紙包:罕見的德國原裝進口霍特反坦克導彈!

1978年,我國正在研製紅箭-8反坦克導彈,由於技術基礎薄弱,導彈的技術難關久攻不下,試驗屢屢失敗,處境相當困難。就在此時,德國人和法國人乘虛而入。法國人推銷小羚羊反坦克直升機,德國人則推銷當時最先進的霍特反坦克導彈,他們希望中國能大批採購這種導彈,從而取代紅箭-8,成爲解放軍在8、90年代的標準反坦克導彈。

不過中國最後還是堅持自行研製了紅箭-8導彈。在引進了幾百枚霍特導彈以後,就沒了下文。

旁邊一定埋着油紙包:罕見的德國原裝進口霍特反坦克導彈!

中國之所以沒有引進霍特反坦克導彈的生產技術,主要有二個原因,一是霍特導彈比較重,中國軍隊對步兵武器重量又有着變態的減重要求。霍特導彈彈徑達到136毫米,彈長1.25米,彈重23公斤,單兵揹負很困難。

旁邊一定埋着油紙包:罕見的德國原裝進口霍特反坦克導彈!

紅箭-8導彈彈徑只有120毫米,彈長只有0.84米,全彈重11.2公斤,不足霍特導彈的一半,靜破甲威力卻與霍特導彈一樣,穿深同爲800毫米。儘管國產紅箭-8導彈看上去土掉渣,但是綜合性能卻完全不輸給霍特導彈。

旁邊一定埋着油紙包:罕見的德國原裝進口霍特反坦克導彈!

圖片:當年德國出版的霍特反坦克導彈的宣傳海報。

第二個原因是沒錢,在80年代初,霍特導彈售價高達3萬美元一枚。按出廠價格,同樣價錢能買6枚性能差不多的國產紅箭-8導彈。所以中國軍隊只是少量買了幾百枚霍特飛彈,然後就沒了下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