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汁不是豆漿

豆汁

豆汁,北京特有小喫,實際上是製作綠豆澱粉或粉絲的下腳料。它用綠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後撈出,加水磨 成細漿,倒入大缸內發酵,沉入缸底者為澱粉,上層飄浮者即為豆汁。 發酵後的豆汁須用大砂鍋先加水燒開,兌進發酵的豆汁再燒開,再用小火保溫,隨喫隨盛。不要看其貌不揚,但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愛,原因在於它極富蛋白質、維生素C、粗纖維和糖,並有祛暑、清熱、溫陽、健脾、開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豆汁歷史悠久,據說早在遼、宋時就是民間大眾化食品。乾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稱:「近日新興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檢查,是否清潔可飲,如無不潔之物,著蘊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當差。」於是,源於民間的豆汁成了宮廷的御膳。

豆汁味道有點像泔水,又酸又臭,一般人受不了這種味道..

而豆漿相信大家都喝過吧

豆漿(Soybean Milk),中國漢族傳統飲品,最早的豆漿為西漢淮南王劉安製作。將大豆用水泡漲後磨碎、過濾、煮沸而成。豆漿營養非常豐富,且易於消化吸收。與西方的牛奶不同,豆漿是非常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食品,廣泛流行於華人地區。豆漿蛋白質雖屬於優質蛋白,但不足之處是蛋氨酸含量較少,而雞蛋中蛋氨酸含量高,如果一起食用,雞蛋中豐富的蛋氨酸可以彌補大豆中的蛋氨酸不足,從而提高整體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豆漿中所含的豆固醇和鉀、鎂、鈣能加強心機血管的興奮,改善心機營養,降低膽固醇,促進血流防止血管痙攣。

豆漿的味道很正常,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的


豆汁自然不是豆獎,這一點不需多說。豆汁與豆漿的區別在於所用豆子不同,一為綠豆,一為黃豆;綠豆乃是做粉條,下腳料再來做豆汁;但豆漿卻不是做豆腐的下腳料,這些黃豆專門就是做豆漿的。

這一汁一漿,從外觀上一眼就看出區別了,豆汁灰中透綠,而且渾濁;豆漿當然是乳白色,而且單純。味道呢?又是天壤之別了。豆漿就不說了,小時候路過豆汁店的時候老遠就會聞到一股餿味,發酵後的餿味。

上初中的時候正趕上挨餓,上午下了第二節課就渾身無力了。有一天實在頂不住了,恰好口袋裡還有二分錢,於是到離學校往返十分鐘的豆汁店喝了一碗豆汁,一碗豆汁還搭送一小碟鹹菜。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喝豆汁。不是餓急了,誰會拿二分錢去喝聞著一股酸味的豆汁,那時候二分錢能買一捧爆米花。別想爆米花了,早就沒賣的了。

誰能想得到,那次喝豆汁,就著鹹菜,居然那麼好喝!酸鹹搭配回味無窮。要是再來上幾個焦圈就湊齊三樣,香,酥,焦,酸,餿,鹹,真不知道是怎麼設計出來的。不用多說,焦圈也要糧票。

就著焦圈喝豆汁,那是大學畢業分配外地,二十多年以後回到北京,同學請我們幾個發小到南城龍潭湖附近的一家豆汁店的事了。總覺得比起當年差點,差在哪兒呢?差在不餿了。人是不是挺奇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