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下面這張照片作爲電影《金枝玉葉》的海報被香港媒體發行的鋪天蓋地,但誰也沒想到,就在九年以後,這張照片竟然成爲一張遺照被擺放在靈堂宣告一顆巨星的隕落。

張國榮,基本就是傳奇的代名詞,他是才華橫溢的歌星,性格多面的演員,香港最大膽忠實於自己生活的藝人。

2009年,《辭海》將“張國榮”作爲詞條收錄其中,2010年,美國主流媒體CNN評選了“史上最偉大的25位亞洲演員”,張國榮名列其中,同年,CNN又評選了“過去五十年裏全球最知名的20位歌手或者樂團”,他也是唯一入選的香港歌手。

巨星雖然隕落,但如同他在歌中唱到的那樣,“你離開了,卻散落四周”。沒錯,張國榮就如同香港文化的一個標籤和印記,鑲嵌在了無數人的記憶裏。

每年的四月一日,這一天既是西方的愚人節,亦是張國榮離開我們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相信都有無數歌迷、影迷會記起他。今天,我們就特意找到了一部有關張國榮的高清紀錄片,希望能通過它與大家一起懷念這位偉大的歌手和演員。

紀錄片片名《哥聲魅影張國榮》,簡單卻又準確地定義了張國榮的幾個身份屬性。這部紀錄片是TVB在2013年誠意推出的特備節目,其中選取了哥哥張國榮最精彩的影像片段與最完美的歌聲素材,並邀請了黃耀明、陳可辛、譚詠麟等多位分別在電影、電視、音樂事業方面跟張國榮合作無間的藝人嘉賓、交情深厚的知己好友、朋友歌迷等,並由鄭丹瑞作聲音導航,以紀錄片、人物傳記的手法,回顧張國榮精彩的演藝人生。

風繼續吹

1956年9月12日,張國榮出生在香港一個富有的大家庭,父親是名震香江的洋服裁縫大王。在張國榮的童年記憶中,父親常常是酩酊大醉,在其後來的回憶中,張國榮曾說到,“父親與自己相處最長的一段時間是36小時,因爲當時的他喝醉了”。

張國榮的母親,因爲忙於照料生意和看管花心的父親,也無瑕照顧自己,張國榮的童年,基本上都是在外婆家度過,和他感情最深的卻是他的保姆六姐。

在13歲的時候,張國榮就早早地離開了這個缺少親情的家庭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唸書,因爲當時他的父親想要他子承父業,所以在大學裏,他讀的是紡織管理專業。

1977年,由於父親病重,張國榮返回香港。一個偶然的機會,朋友拉着張國榮去參加亞洲歌唱大賽,值得一提的是,報名費居然是保姆六姐提供的,從此以後,張國榮便開始了一段別樣的人生。

在這次比賽當中,張國榮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由此,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並開始進軍娛樂圈。可是,這個圈子一開始給予張國榮的不是喝彩,而是考驗。最初,他的唱片曾以一元一張的價格拋售,甚至有人將積壓的唱片拿去墊鍋底,他在臺上收到的噓聲也遠比掌聲要多。

歌唱事業屢遭挫折,在電影上的表現也乏善可陳,當時的張國榮甚至被人騙去拍三級片。同行們都公認,張國榮當年受到的排擠可以用慘無人道來形容。彼時的香港有一句鼓勵年輕人的老話——連張國榮都要熬十年,足見其艱難的心路歷程。

進入娛樂圈之後,儘管張國榮遭遇了一段被喝倒彩的艱難歲月,但是他本人卻像電影《鼓手》中飾演的角色一樣,執着的默默向上努力。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1982年,張國榮受邀加盟華星唱片有限公司,接受香港音樂教父黎小田的的悉心指導,此時的黎小田讓他專門去聽貓王的歌曲,去學習並塑造男人的氣味。之後,他以成熟性感的全新形象重登樂壇,一曲《風繼續吹》吹起了張國榮的燦爛星途。

張國榮靠他超乎尋常的毅力在香港娛樂圈堅持了下來,漸漸地他的歌聲中有了一份成熟迷人的韻味。1984年,張國榮製作了他的第六張專輯,即以他的英文名Leslie命名的同名唱片。

也是在這個專輯裏,一曲《Monica》徹底鋪平了張國榮的星光大道。《Monica》被譽爲香港流行樂壇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很多內地歌迷接觸到的第一首張國榮歌曲,強勁的節拍,熱辣的演唱,頓時傾倒無數歌迷。

這首歌是很多6、70年代生人的青春見證,也是張國榮演藝生涯的一首標誌性作品。自此,張國榮在樂壇的發展勢如破竹,他的歌開始年年入圍十大勁歌金曲,舞臺表演冠絕一時,演藝方式傾倒無數歌迷。

當然,俗話說,人紅是非多,實際上,張國榮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其盛名之下卻也藏着難言之痛,因爲當時的他被捲進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就是香港樂壇有史以來最狂熱的歌迷之爭——譚張爭霸。

雖然譚詠麟和張國榮一直以來都惺惺相惜、謙虛禮讓,在競爭中他們亦聯手將香港流行樂壇推至巔峯,但雙方歌迷卻因此水火不容,再加上當時媒體的推波助瀾,譚張爭霸迅速成爲香港樂壇的奇觀,當事人均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對方歌迷的傷害。

1987年,譚詠麟身心疲憊,宣佈不再領取任何獎項,譚張爭霸看似結束,但張國榮卻被推到了雖勝尤敗的尷尬境地,一方面是失去對手的寂寞,另一方面是面對媒體不公正評價的莫口難辨。

自譚詠麟急流勇退之後,張國榮一面承受着一覽衆山小的寂寞,一面還要忍受着譚詠麟歌迷的謾罵和侮辱,此外,新寶藝公司把張國榮的唱片亦當做談判籌碼去和無線電視臺討價還價,這些事情都令飽含藝術理想的張國榮深感失望。

同時,此刻的香港媒體也開始窺視他的私人生活,各種關於他感情的傳言開始頻頻出現,娛樂圈的紛紛擾擾讓張國榮苦不堪言,1989年,就在他自己生日當天,張國榮宣佈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那便是告別歌壇,一時之間,全港譁然。

面對這個決定,張國榮身邊的人都頗爲不解,因爲在80年代末期正是他在歌壇的全盛時期,選擇在這個時候做出如此決定,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但他去意已決,他甚至說服經紀人陳淑芬,自己要學習山口百惠急流勇退的做法,只是在離開前他準備要獻給愛他的人一場極爲精彩的告別儀式,而舞臺上的張國榮也最終泣不成聲。

風再起時

儘管在80年代末期,張國榮毅然決然地宣佈告別香港歌壇,但就在人們遺憾惋惜之時,大家卻發現張國榮在演藝事業上登上了他人生另一個嶄新的高度。事實上,此時的他,已經在電影表演中投注了更多的熱情和精力,並在銀幕上取得了相當的突破。

在《英雄本色》中,張國榮飾演的宋子傑成爲他演藝事業的一個新起點。緊隨其後,張國榮在《倩女幽魂》中又飾演淳樸憨厚的寧採臣,受到了一致稱讚。接下來的《胭脂扣》也大受歡迎,十二少的形象深入人心,此時的張國榮已經成爲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雙棲明星。

《阿飛正傳》是第一部真正屬於張國榮的電影,也是他演藝生涯的一個新高峯,片中,旭仔的獨白加獨舞是《阿飛正傳》中最具標誌性意義的段落,也是華語電影史上最爲經典的片段之一。

1990年底,拍完《阿飛正傳》張國榮便飛往加拿大進修電影專業,突然有一天,他接到香港打來的越洋電話,原來,《阿飛正傳》在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捷報頻傳,一舉獲得多個獎項。張國榮也第一次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這也是他從影以來的最高獎項,不過,那次頒獎典禮張國榮並沒有親自參加,而是讓周潤發代替自己領獎。

自《阿飛正傳》起,張國榮開始了真正創造角色的電影生涯,他的自我挖掘和深度釋放與角色塑造相得益彰,張國榮開始在藝術領域展示他的多個側面。

《白髮魔女傳》中,他是風流倜儻桀驁不馴的性情中人,《金枝玉葉》中,他是優雅而迷茫的音樂人,《東邪西毒》中,他是俠骨柔情的英雄男兒。到了《霸王別姬》,張國榮把陳蝶衣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業界也評價他,張國榮已經從一個電影明星變成了極具演藝天賦的藝術家。

在歌聲中,張國榮盡情地表達着自己的不羈與深情,在銀幕上,他用近60部電影留下了一個個令人難忘的角色。

回溯他26年的演藝生涯,觀衆從《失業生》《烈火青春》開始關注他,從《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而重視他、認可他,從《縱橫四海》《阿飛正傳》而追隨他、迷戀他,從《霸王別姬》《東邪西毒》《春光乍泄》《紅色戀人》而被他引領着進入了電影的靈魂。時間見證了他的輝煌,百變的張國榮也從樂壇的超級巨星成爲了影壇不朽的傳奇。

同時,就在張國榮傾情塑造這些角色時,他也會爲了特定的電影去嘗試一些與衆不同的造型,雖然大部分張國榮的粉絲都比較喜歡他溫文爾雅、謙謙君子的形象,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張國榮一些粗獷的銀幕形象也非常吸引人。

當然,張國榮的表演最高光的時刻還屬《霸王別姬》。

爲了演出此片,張國榮在北京學了一個多月的京劇形體,跑圓場、練水袖、打扇子、蘭花指,其陰柔嫵媚的角色塑造一改他此前大多數英氣勃勃的小生形象。他以一種比女人還嬌媚的方式從京劇門外漢的身份成功地演繹了一代乾旦,無論是在華語地區還是在國際上,都爲觀衆留下了不瘋魔不成活的光影魅力。

《霸王別姬》的成功使得張國榮更加確信電影藝術的偉大之處,後來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他就坦言,如果是讓他拍一部精彩的中國電影他會比拍一部外國片更開心,而對於獲獎,他更直言,拍電影不應該是爲了拿獎而去拍電影,因爲在其看來,好的電影不是一個人的力量,而是一個羣體的力量。張國榮對電影的理解之深,可見一斑。

煙飛煙滅

幸虧張國榮還在拍電影,愛他的人還能在銀幕上時常看到他的身影,但是,想要聽到他的歌聲卻是千難萬難。

1989年告別歌壇之後,張國榮嚴格地遵守着自己不在公開場合唱歌的諾言,唯一一次開口是爲許冠傑的告別演出作嘉賓,與他合唱《沉默是金》。除此之外,他一字一句都不肯唱,結果電影《倩女幽魂之人間道》裏不得不找了一個人爲寧採臣配唱,這也成了張國榮唯一的一次假唱。

1993年,《花田喜事》公映時轟動全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爲主演的張國榮終於在片中開腔唱了一曲小調,隨後的電影《金枝玉葉》裏他唱了三首歌,由於聲明,不會另行出碟,所以出現了大批粉絲帶着錄音機進影院的奇觀。

面臨歌迷的狂熱追蹤,面對唱片公司不惜血本的邀請,1995年,一件看似意外但又水到渠成的事情發生了——張國榮復出了。

千呼萬喚之下,他復出之後的第一張大碟《寵愛》終於問世,其中收錄了他出道以來的多首電影歌曲,而且他都是他親自作曲。憋了六年之久的歌迷們不顧一切的搶購,氣勢驚人,至今人們仍被當年的熱銷場面津津樂道,稱讚《寵愛》是香港唱片業慘淡時期的救市之作。

繼《寵愛》之後,張國榮又陸續推出了多張高質量的大碟,如《紅》《陪你倒數》《左右手》《路過蜻蜓》等。同時,在繼續音樂之路的情況下,張國榮還有更多的心願想要實現。

2000年,張國榮受邀導演宣傳戒菸的公益短片《煙飛煙滅》,他對這部影片極爲重視,自編自導自演分文未取,並在推介會上聲稱《煙飛煙滅》是自己的第一個寶貝。

其實,張國榮想要做導演或者對做導演的嘗試由來已久,因爲早在《金枝玉葉2》中,他就已經擔任過第二組製片導演,在其主演的《色情男女》中,他也曾協助爾冬升參與導演工作,1999年他更是一手創作了一部66分鐘的音樂片《左右情緣》,其展露出的導演才華令許多圈內人稱讚。

張國榮追求完美,至真至誠,同時又心底坦蕩,不甘心向現實妥協,他是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完美主義者,一個用心追求藝術的人,也許正是因爲如此,他才能成爲世間少有的天才。

張國榮在舞臺上做到了聲色藝的極致,在生活中又留下了真善美的口碑。從20年前出道成名,到後來的戛然而止,張國榮的藝術生涯充滿着無數的驚喜和輝煌,幾十部電影,幾十個個性鮮明的角色,三百多萬首歌曲,數以千萬計的唱片銷量,這樣的成就很難找到誰與其匹敵。

有人說,自張國榮去世之後,香港進入了沒有巨星的年代,這話可能有失偏頗,但藉此也可以看出人們對他的高度評價。張國榮的離去,衆多歌迷影迷是最傷心的,最不捨的,直到今天,人們還從世界各地趕到香港,爲張國榮過生日,到他墜落之處文華酒店獻花悼念。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那就是對於很多90後、00後來說,很多人是在張國榮去世之後才成爲他的歌迷影迷的,這亦被評論家評爲後“張國榮現象”,這現象足以說明張國榮穿越時空的永恆魅力。

欣賞張國榮、懷念張國榮,相信什麼時候都不晚。《哥聲魅影》這套紀錄片雖然在主題上做的較爲鬆散,但五集的片長裏收錄了有關張國榮的很多高清珍貴畫面,也有他在演藝文化、待人接物、慈善事業,以至社會潮流上所帶來的影響及啓示。

儘管張國榮已經離我們遠去,但這套紀錄片卻可以讓無數榮迷在屏幕上重溫哥哥攝人的風采,一些無緣見證哥哥短暫而豐盛的人生的新一代,也可以從多角度認識這位風華絕代的巨星。

進影迷羣請至公號對話框「勾搭」備註加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