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唯一中央媒體

味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很常見的調味品。然而,味精讓菜餚變得更加有滋味的同時,也受到頗多爭議。

更有一些像“味精是化學物產品,對身體不好,會掉髮!”“味精喫多了會得高血壓”等危害論廣泛傳播,曾經的餐桌寵兒,被冠以“不健康”飲食的標籤。

日前,還有網友反映在網上瘋傳“味精加熱溫度超過100℃時會形成焦穀氨酸鈉,危害健康甚至致癌”的說法。

那麼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味精,究竟是否就像大家所說的那樣呢,《中國食品安全報》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味精又稱味素,是世界上用的最多的增味劑,是採用微生物發酵的方法由糧食製成的一種現代調味品,自從上個世紀被髮明以來已有上百年應用史。

經搜索有關資料瞭解,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其水解爲穀氨酸。而味精主要是從我們穀物類食物中提取,所以味精也算是天然食品,並不是化工合成製品,是比較安全的增鮮劑。

《中國食品安全報》記者隨機找到一袋味精,看到配料表處的原料有寫“大米、澱粉”。那麼其實可以確定味精是一種天然食品,基本上99%是穀氨酸鈉鹽,其原料爲穀類澱粉,如玉米、大米、小麥等,也就是說味精是由糧食發酵而成的。

因此從味精的成分來說,網傳味精導致中餐綜合徵、哮喘、蕁麻疹、致癌、肥胖、影響胰島素分泌、神經損傷等說法均不可靠。

那麼味精加熱後,真的會致癌麼?

味精加熱後是否會致癌

有這樣一種傳言:味精加熱到 120℃以上時,會產生焦穀氨酸,會致癌。

那麼焦穀氨酸可以致癌麼?就此《中國食品安全報》記者翻閱了各種科學資料,但科學資料中,並沒有“焦穀氨酸致癌”的說法。

據相關醫學專家表示,味精在100℃時加熱半小時,只有0.3%的穀氨酸鈉生成焦穀氨酸,對人體影響甚微。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分出的四級致癌物中,也沒有把焦穀氨酸包括在內,因此致癌說法也無從談起。

此外,由穀氨酸鈉的分子式可以看出,它是一種並不穩定的狀態,加熱後極易脫水變爲另一種穩定的物質——焦穀氨酸。

對此,食品相關專家向《中國食品安全報》記者表示,味精溶解最佳溫度是70℃-90℃;在150℃時,它會脫水,產生結晶;如果到了200℃以上,穀氨酸鈉會發生分子內脫水,這才變爲焦穀氨酸。

但一般人們烹飪時都不會達到這個溫度,因此不會對人體有很大影響。

實際上,焦穀氨酸並不會致癌,只是沒有鮮味而已。這也是有些味精的包裝上會寫“建議出鍋前再放”的原因。這個提示並非告訴你味精加熱後致癌。

而焦穀氨酸別名爲L-2-吡咯烷酮-5-羧酸鈉,分子式爲C5H8NO4Na·H2O。它也是白色結晶性粉末,極易溶於水,有較弱的刺激性,但沒有過敏反應,使用的時候基本無毒,對人體無害。

權威機構對味精安全性評估

據瞭解,國際上的權威機構圍繞味精的安全性做了大量的評估研究,目前都沒有發現味精能產生某些危害。只有個別動物實驗發現:在“大劑量”攝入下,對於某種非常敏感的老鼠可能會產生神經毒性。

不過要達到這種效果,所需要的劑量遠遠高於人類食物中可能食用的量,正常飲食根本達不到那個量。

90年代,獨立組織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FASEB)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委託調查味精是否安全,結果顯示:味精可以安全食用。

不過,有些人對味精過敏,如果單喫味精,而且喫了至少三公克,可能會出現頭痛、發麻、心跳加速和昏睡等暫時性症狀。

目前國際上的權威機構,比如美國FDA、美國醫學協會、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組(JECFA)都進行過評估和審查:

JECFA在評估中認爲,味精沒有安全性問題,在食品中使用“沒有限制”。

美國FDA的一份報告認可“有未知比例的人羣可能對味精有所反應”,但整體而言,他們贊同JECFA的結論,把味精歸入食品分類中最安全的“一般認爲無害”一類。

正因如此,國際上很多國家都允許把穀氨酸鹽作爲食品添加劑使用。比如,歐盟、澳新和我國都允許味精的使用。

這麼說來,味精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麼?

味精是否有害健康?

絕大多數東西喫多了都會有害,味精當然也不例外。

我們知道“過量攝入鈉會升高血壓”,味精是穀氨酸的鈉鹽,和鹽一樣都含有較多的鈉,喫多了當然也是對健康有害的。

至於有人反映喫味精會口渴,是因爲味精含鈉量約爲食鹽的三分之一,如果人體攝取的鈉含量偏高,會使血液中的鈉濃度增加,而感到口渴想喝水的情況,因此,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腎病等患者,飲食除了少鹽外,也要少味精。

不過,做菜合理使用味精或雞精,反而有助於控鹽。

這是因爲味精中雖然含有鈉,但它和鹽會產生“協同效應”,讓菜喫起來感覺更鹹一點。也就是說,相同鹹度的食物,“味精 + 鹽”的組合,要比只放鹽的菜,含鈉的量要少一些。

但切記,這一切的前提是“適量”。

專家指導如何選購味精

味精雖然無毒,但是市場上的味精琳琅滿目,我們應該如何選購呢?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表示,消費者在購買味精時,除了認準包裝上的QS認證外,還可以從包裝上的“純度”指標來看味精的等級。

一般來說,純度越高則質量越好。好的味精晶瑩通透,顆粒均勻;而差的味精顆粒參差,互相粘連,顏色發暗。將味精放進嘴裏嘗試,如果是苦澀的,則可能是混進了硫酸銨的假味精。

另外,市面上售賣的粉體味精中含有食鹽,易吸溼結塊,貯存時要密封防潮,放在乾燥通風處。

味精緻癌謠言雖已破,但如今家庭餐桌上已經鮮見味精身影,甚至有些餐廳也以不放味精作爲賣點。從“重視口味”到“重視健康”,讓大家對食物有了不一樣的追求。“味精失寵”是因爲現在人們對健康有了更高的訴求。最主要一個原因就是“味精傷身”論斷的廣爲傳播。

現在已證明,味精的確是安全的,而此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慎重地得出了“味精作爲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的結論。所以大家一定要相信科學,不要誤傳謠言。

最後要提醒大家一下,在烹飪添加味精時要注意溫度,在70℃~90℃時添加爲宜。炒菜時一般在菜餚出鍋前加入味精,可以防止其脫水生成焦穀氨酸鈉,丟失鮮味;涼拌菜時要早放味精,使之充分溶解。

值得注意的是,嬰幼兒、哺乳期的母親均不宜食用味精,否則,會導致嬰兒缺鋅。味精食用過多,會使人產生對味精的依賴性,適量食用爲好。

END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張玲玲

爲更多人的健康安全,請關注轉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