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歷史追不停

  他是開國上將,一生戰功赫赫,革命生涯中因一事他後悔終生!

  上個世紀的中國,內憂外患,既要面對兇悍的小日本,國內,卻沒有一致團結對外,反而是混亂不堪,軍閥割據。在那一個時代的背景下,一批批挺身而爲祖國赴湯蹈火的人民英雄,不僅僅要面對鮮血與死亡,甚至還要面對殘酷的手足相殘。

  今天筆者要講述得這位民族英雄,他是開國上將,一生戰功赫赫,後來因爲一件事而後悔終生。他是誰呢?又因爲什麼事情而後悔終生,接下來就請跟隨筆者的腳步一起去了解了解,請接着往下看。

  他就是開國上將陳伯鈞。出生於1910年11月26日,是家中最小的兒子,家中還有四個哥哥,一開始陳伯鈞上將的父母想讓他做一個老師,平平穩穩的過完下半輩子,但是陳伯鈞毅然選擇報考黃埔軍校,報效祖國。

  然而,家中沒什麼人支持他,但是,他的二哥陳國憲卻十分支持,就這樣陳伯鈞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早在1927年5月參加平定夏鬥寅叛亂的戰鬥,因作戰勇敢在前線加入中國共產黨。就這樣一路浴血殺敵,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漳州戰役、南雄水口戰役、樂安宜黃戰役、長徵、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等戰役,後當上了師長。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1935年紅軍長徵路過西康的時候,遇到了西康的一股川軍守軍,當時西康的川軍守軍是誰呢?說到這裏我想大家都已經猜到了,就是那個鼓勵陳伯鈞走上革命道路,對陳伯鈞十分重要的二哥陳國憲。本來以爲就要兵戎相見,展開殊死格鬥,因爲西康是長徵必經之路,身爲紅軍長徵先鋒的陳伯鈞,任務就是掃清一切長徵路上的障礙。

  但稍微令人欣慰的是,當時的西康是劉文輝的勢力範圍,而劉文輝的政策正是保境安民,那就是如果你對我不發動戰爭,那麼我也可以對你視而不見。正是因爲如此兩軍交鋒,但是都沒有人打出戰爭的第一槍,對於當時清清楚楚知道對面就是自己的親兄弟來說,這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吧。

  當時的陳伯鈞還想面見自己的哥哥,甚至說說話也好,但是他沒有就這樣,兩個人沒有焦點,繼續走上了各自的道路。可是後來天有不測風雲,他的二哥在1938年死於抗戰前線。陳伯鈞錯過了與二哥最後一次見面的機會,對此他後悔一生。

  陳伯鈞將軍他一直保持着記錄日記的習慣,他的日記記錄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事件,在黨內軍史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地位與作用,其中也記載了一件一輩子遺憾的事,那就是沒在路過西康的時候見見他自己的親二哥。如此,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