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很多的女生,不論胖的瘦的、美的醜的,都嚷嚷着要減肥,彷彿不減肥就跟不上潮流了;也有很多胖友說,我吃的也不多啊,爲什麼我還是很胖呢?彷彿肉肉是無中生有;也有很多人,只要吃的少自然就瘦了,根本不需要什麼減肥產品或者指導,彷彿自己就是減肥專家......這是我們在減肥工作中遇到比較多的情況,也恰恰反映了很多人對於科學減肥的理解是不足的。

  1.熱量守恆

  科學研究發現,不同個體對能量攝入、食物的生熱作用和體重調節反應不同,受遺傳因素特點(如生理、代謝)和生活方式(如社會、行爲、文化、膳食、活動量和心理因素)影響。即使存在遺傳因素影響,肥胖的發生發展也是環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間相互作用的結果。歸根結底,肥胖是熱量攝入超出熱量消耗,日積月累的結果,吃進去的熱量總有一天會回報在你的肚子上。而減肥就是要把你嗨皮放縱時候的攝入,通過飲食運動消耗掉,江湖人言: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壞笑頭像),所以,所謂不節食躺着就能讓你瘦的產品,呵呵噠......

  2.腸道菌羣失調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肥胖與腸道菌羣失調存在着密切的聯繫,肥胖人羣存在腸道菌羣結構失調,細菌多樣性下降。腸道菌羣參與了體內營養物質的吸收,能量調節和脂肪儲存。也就是說,人體的腸道菌羣爲肥胖的發生“添磚加瓦”。寄生在人體腸道的菌羣差異導致了它們的代謝物在血清中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也造成了肥胖的發生。有研究發現,肥胖人羣中多形擬桿菌的丰度明顯低於正常體重人羣,且與血清穀氨酸濃度成反比。所以,不管是預防肥胖還是要減肥,都要照顧好你體內數十萬億的小小“勞動者”們,一款好的減肥代餐產品不應該只注重飽腹感!

  3.減重不等於減脂

  很多想瘦的人其實是想減掉脂肪,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大家都只會測量體重來判斷減肥效果。殊不知,體重下降的人未必是瘦了,而體重上升的人也未必是胖了,這裏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是體脂率。監測體脂率最準確的方法應該是CT或MRI全身脂肪定量,但屬於非常規檢查手段,目前比較常用的體脂率檢測方法是電阻抗也就是我們最常用的體脂稱的原理。不過家用體脂稱的準確性不及醫院等專業機構的精準,自己使用進行前後對比也能有一定的參考性。所以大家在減重的過程中,除了關注體重,也要關注體脂率以及自己的主觀感受。

  減肥不應該是過程,而應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想當然的把減肥看做肥胖到正常的一個過程,但是勤勤覺得減肥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注重食物的營養成分和熱量,堅持不懈的運動鍛鍊,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永遠不放棄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