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本为人处世的智慧奇书,让我们在对《红楼梦》的解读中找到人生真谛、处世智慧。

贾雨村未发迹前,一直寄居在葫芦庙靠卖文维持生计,生活困窘寂寞。有一次正值中秋节,他的隔壁邻居甄士隐想到贾雨村一个人远在异乡孤苦伶仃,就在书房置办了一桌家宴,前去邀请贾雨村赴宴。

在贾雨村家门口甄士隐听到贾雨村正在吟诵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甄士隐听出了贾雨村的吟联非常有抱负,越发对他有好感。甄士隐说明来意,贾雨村听罢,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邀请,似乎与甄士隐有一种心领神会的默契。

在甄士隐的家宴上,甄士隐、贾雨村二人,各人有各人的心地。当贾雨村说自己想上京赶考但苦于囊中羞涩时,甄士隐二话不说立即仗义疏财,给了贾雨村赴京赶考的50两银子,并两套冬衣。

甄士隐是本着送佛上西天、帮人帮到底、送人送到家的无私心肠来帮助贾雨村。而这个贾雨村呢,却是另有一副心思,对于甄士隐的帮助似乎另有想法或者说不以为意。

纵观贾雨村在中秋宴上对甄士隐的表现:“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让人觉得此人的心术有种说不出来的怪异感觉,可惜甄士隐却没看出贾雨村的这种反常表现,其实就是一种白眼狼的表现。所谓白眼狼,就是忘恩负义之徒。

那么,贾雨村得到甄士隐资助后,为何会有那种难以名状的怪异表现呢?

一种解读认为,贾雨村并不言谢,说明此人豪爽洒脱,略无芥蒂,是有才华而又不狂放不羁的人士。他在接受甄士隐的资助时保持着骄矜和自尊,是大英雄模样。

这种解读显然说不通,这种说法只看到了眼前,没预料到贾雨村日后“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的下场,显然是鼠目寸光之辈。

另一种解读认为,贾雨村并不言谢,说明贾雨村是个势利之人,说明贾雨村是有些对甄士隐看不上眼的,估计在他眼里,甄士隐不过是个略有些家财的土财主而已。

观贾雨村一生的命运走向,这种解读相对靠谱。

贾雨村接受了甄士隐的赞助,一点都不心存感激“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他可能没想过,如果不是借着中秋和谐的气氛、借着你自个精心吟出抒发抱负的好诗、借着酒席欢饮的气氛你贾雨村贸然开口拉赞助,五十两银子不会那么容易到手吧?毕竟五十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一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还有,如果不是有甄士隐这样慧眼识人的伯乐,你贾雨村纵有五斗才华满腹经纶,也没有人能看出你是匹潜藏不露的千里马啊。

可是贾雨村接受甄士隐财物后的怪异表现,甄士隐却毫无觉察,丝毫没意识到他身边有只危险的白眼狼,依然与贾雨村吃酒谈笑觥筹交错至三更,才依依不舍与贾雨村告别。

第二天,甄士隐日照三竿才醒来,醒来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对贾雨村的帮助应该不帮则已,一帮就要帮到底,甄士隐对昨晚出手大方一下子就给了贾雨村一万元毫无悔意,依然还是想着怎么帮助贾雨村,还只顾想着万一贾雨村到了偌大的京城,人生地不熟该怎么办呢?甄士隐就想写封推荐信给贾雨村带至京城,遇到困难好让自己的朋友们帮助他。

甄士隐丝毫没想到,他的好心只是像东郭先生一样,帮助了一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甄士隐更没想到,贾雨村答应口口声声要找回自己丢失的女儿英莲,结果当他新官上任处理这件事时,却不管不顾英莲的死活。

甄士隐长着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慧眼,但他却没有一双识得君子与小人的鹰眼,不知道像贾雨村这种人一旦得势,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小的方面说危害身边的亲人,大的方面则是危害国家民族的败类,是一个很危险的存在。

纯原创,抄袭必究。我是《好看的红楼梦》作者诗绿凤,每天给你新鲜营养的红楼妙解。

红尘三千,不问风雨,只道本真。

更多精彩,请关注:诗绿凤细讲红楼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