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中藥要熬二個小時不懂中醫吧。中藥在熬的時間上不同藥材有所區別。一是有毒的藥材要熬二個小時是可以的,比如附子,川烏,草烏之類的,熬久一點便於解毒。二是石類貝殼類也要打碎先熬一個小時,這是因為這些葯短時間有關葯元素分泌不出來。三是滋補類藥材把黃芪人蔘等,熬的時間長一點,大約沸點始四十五分鐘。四是塊根類種子類藤類熬的時間大約三十分鐘左右。五是花葉類大約熬十五分鐘。六是香料類。大約一二分鐘。還有些貴重葯不入湯藥熬,如麝香,犀角,三七,紫河車之類,車粉沖服或膠囊。這裡,一般中醫開方時會寫明先下或先煎,後下,另燉,烊化,研粉沖服之類提示的,遵醫囑照做就是了。


這個要看具體是什麼藥材。一般用來熬製的中藥,在熬之前,要先加水,浸沒藥面約2釐米左右,通常浸泡半小時左右,通常是要煎兩次的。首次,煮沸後,要煎20到30分鐘,二煎的話,加水沒過藥渣就可以,煎15到20分鐘左右。然後兩次藥水,合到一起,一天分兩次或三次口服。

滋補的葯:通常可以煎煮的時候長些,首次煎的話可以30到40分鐘,二煎的話,時間不變。

芳香和解表類:煎煮的時候要短一些,通常首次15到20分鐘,二煎10到15分鐘就可以。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後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狀態。

專門的先煎:先煎一般是礦物類比較多,一般要單獨煎煮15到20分鐘,如果是附子,烏頭這類葯,需要煎煮的時間要更長一些,然後再把葯和藥水跟其他的葯一起煎煮,具體方法按醫生的指導下熬製和用藥。

後下:是煎一段時間後,再一起煎煮,通常是芳香和解表一類的葯,還有煎煮時間過長容易破壞有效成分的葯,比如鉤藤。

包煎:一般是易碎的礦物,還有顆粒種子類的葯,需要用布包起來一起煎。

另煎和烊化沖服:這個就是顧名思義的,需要單獨煎煮,或用開水化開的葯了。

通常如果是自己熬中藥的話,選用的容器建議用搪瓷或是陶瓷類的最好。


根據你的情況,你葯中可能有附子,烏頭之類的大熱大毒之葯或地黃之類補益葯。推測可能身體某些部位怕冷或有長期疼痛的部位。建議尊醫囑。因為如果有附子類葯比如生附子,由於沒有經過炮製,一定要長時間煎才能脫毒。否則會有危險。


遵醫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