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軸心國當中,只剩日本一家還在困獸猶鬥!但也已經是無力迴天,日本全境幾乎都在美軍的轟炸範圍之內,連首都東京都幾乎被美軍用轟炸機燒成灰燼……

  但是美國人心中的屈辱與悲憤還沒有徹底消除——美國人永遠也忘不了,珍珠港遭受日軍空襲時的慘狀,珍珠港是美國的軍恥,國恥!美國人一直認爲此仇沒報,即使是日本已經被打殘了,美國人胸中還是憋着一團火。

  終於,美國人還是找到了復仇的目標——吳港!

  吳港歸日本廣島縣管轄,現在人口大約25萬,是一個小城,不過二戰時期此地人口高達40萬以上,是全日本排行前十的大都市!此地有何特殊呢?此地是天然良港,從古代開始就是水中駐紮的地方,1889年7月1日:日本帝國海軍第2海軍區鎮守府(吳鎮守府)就設置於安藝郡吳港。

  二戰時期,此處是日本海軍的重要基地,不僅有着軍港,還有鋼鐵,造船,機械等軍事工業,那不用說,此處是美軍重點“光顧”的地方,然而到了1945年7月,吳港還有另一個特殊的地位——日本海軍殘餘的大型戰艦幾乎全部集中在吳港。

  爲啥這些戰艦不去作戰呢?原因很尷尬——當時日本極度缺乏燃料,沒有動力,所以只能龜縮與海內。

  多好的目標啊!美國海軍就準備拿這裏開刀,不過轟炸吳港並不是所有人都贊同,當時快速航母特遣艦隊指揮官約翰 席德尼 麥凱恩海軍上將就強烈反對轟炸吳市,他的理由也很有道理:這些軍艦已經沒有任何價值,對戰局毫無影響,此處是日本重要據點,防空火力嚴密,冒着承受極大傷亡的風險打這個地方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海爾賽上將告訴了他“意義”在哪裏,其中最重要的意義便是:爲了提高美國國民的士氣和報復在1941年12月的偷襲珍珠港事件!這個理由相當充分!不過和日軍有仇的可不是美國一家,英國也對他們在東南亞的慘敗耿耿於懷,美軍不想讓英國插手,英國太平洋艦隊被排除襲擊吳市,出於補償,英軍被派出去襲擊機場和大阪的港口設施。

  7月24日,第一次攻擊開始,美軍航空母艦此日竟出動1,747架次猛攻日軍目標,日本海軍損失慘重,7月25日及28日美軍繼續對吳市的空襲,連續3次,航母天城號,戰列艦日向號、伊勢號及榛名號,重巡洋艦利根號及青葉號,輕巡洋艦大澱號及磐手號全被炸沉,還有大批軍艦受重創,這些轟炸是美國海軍在戰爭中最大規模的及對艦隻做成最大的破壞。

  美國陸軍航空兵也不甘示弱,28日下午,79架b-24以沖繩爲基地,加入了這次轟炸,給日軍再次補了一刀。

  此戰美國海軍幾乎摧毀了日本海軍全部的剩餘力量,終於報卻了美國在珍珠港的一箭之仇,但和麥凱恩上將預料的一樣,由於吳港的守衛力量過於強大,美軍也付出了一定代價:盟軍因戰鬥與意外共損失102名機組人員和133架戰機。

  但相對於日軍,這點損失簡直是微不足道:日軍損失了1艘航空母艦、3艘戰艦、2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2艘舊式裝甲巡洋艦、2艘驅逐艦及數艘小型戰艦被擊沉

  此外還有306架飛機被擊落、392架被擊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