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法迎第七次大修 起徵點調至每年6萬元?

mp.weixin.qq.com圖標

備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個稅免徵額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一起關注這次力度空前的個稅改革吧。

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增反避稅條款堵稅收漏洞

為堵塞稅收漏洞,個稅法修正案草案擬首次增加反避稅條款,針對個人不按獨立交易原則轉讓財產、在境外避稅地避稅、實施不合理商業安排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避稅行為,賦予稅務機關按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的權力。


封口期結束,進來扯幾句。

免徵額略去不談。

比較關注專項扣除。

一,標準。

子女教育支出,公辦和私立,一孩和二孩。義務教育及高中大學乃至碩博及留學。

個人繼續教育,專升本還是長江商學院的紅燒肉。

房貸房租,湯臣一品和縣城經適房,帝都一環9平米學區房和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和不賽爾蒙古族自治縣和什託洛蓋鎮300平米別墅。

二,執行

綜合申報扣除,企業財務負責還是HR?各類稅前扣除項目憑證,如何取得,真實性誰負責審核?

增加一個個稅的年度彙算清繳?

模仿美帝整個我朝版報稅季?

再加上那麼蕩氣迴腸令人慾罷不能的反避稅條款,要不要趁亂辭職去開個事務所專門做個稅呢?

突然想起3年前的一個回答,一口茶差點噴出來

個稅的設計是否越細化越好? - 金無賴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44093/answer/47451375


草案全文還沒公佈,根據現有的信息解讀了一下。

總體來說靠工資過活的工薪階層,中產和小中產們,這次稅改之後收入肯定會上升的。

但一些收入來源很多元的高收入者,要交的稅反而會更多。

一、

首先是免徵額調高了,從3500元升到了5000元。

中間多出了1500元不用交稅了。

以目前的個稅看,稅前一萬收入的人,每個月能省個100多塊錢吧。

聊勝於無。

當然了,咱不能這麼簡單粗暴的算,因為後面還有兩大招呢。

第二招,稅前抵扣項變多了

以前上班族發工資,只有社保、公積金不用交稅,可以「稅前抵扣 」。

現在規則要改了——

一些基本的生活必要開銷,也可以抵扣個稅了。

比如子女教育、自己的繼續教育、大病醫療、買房貸款的利息、房租...

等等吧。

實際省下來的稅錢,還會更多一些。

當然啦,怎麼個抵扣法呢?

花多少、抵多少?

還是有一定比例和金額限制?用什麼方法抵扣?找學校老師、找房東、找銀行開發票?

全都不知道呢...

等修正案審批通過了,我們才能看到。

第三招是個稅的稅率階梯「變寬」了。

這個怎麼說呢。

個稅現在是「累進位」的,收入每攀上一個階梯,這部分錢就按這個階梯的稅率來交稅。

一共七個層級,層級越高、稅率越高,3%-45%。

就像一個樓梯一樣。

這回個稅改革之後呢,階梯還是七級,但,中下層的階梯變「寬」了。

最下面的三級階梯變寬了一點;

第四級變窄了;最上面的三級沒變;

也就是按3%、10%交稅的人明顯多起來了,按25%交稅的人少了。

那對於收入在中等位置的人,其實是比較划算的。

比如原來我收入一萬七,有一部分錢要交25%的個稅。

那改革之後,我從四層階梯滑到了二層,最高稅率可能才10%。只是隨便舉個例子,具體規則不知道呢

少交好多錢。

所以個稅改革三管齊下,咱們省下的肯定不止那麼一兩百的。

開門,送溫暖了...

二、

哦對了,還有一個,稿酬、勞務酬勞,和工資收入合併計稅了

解決了很多「斜槓青年」、自由職業者報怨的問題。

原來可能你多才多藝,經常給別人畫插畫、寫稿子、做方案。

但這部分收入,800元起就要交稅,挺狠的。

那個稅改革之後,統統和工資收入合併計稅了。

也是5000元起徵。

但合併了也不全是好事。

按以前的徵稅方法,這部分收入達到一定水平, 其實交的稅是比工資薪金的個稅要低很多的。

現在要合併了,統一變成稅率最高45%。

兼職多多的高收入者可能就不太開心了。

像以前賺稿費的,稿費一萬要交14%的個稅、賺100萬也是14%的稅。

這回合併計稅之後,最高要交45%個稅。

寫的棒,稅錢反而高了。

二、

還有,富豪們可能會不太開心。

這回個稅改革裡面,特意加進了反避稅的條款。

以前,富人有的是辦法避掉個稅。

比如開個明星工作室啊;

去霍爾果斯註冊個子公司啊;

簽個陰陽合同啊;

搞個空殼公司左手換右手啊;

前段時間的崔永元風波,就是說的這事,把潛規則都攤牌了。

所以個稅其實挺尷尬的。

收入一般如我們,天天為稅發愁;富豪們反而交稅少、不用交。

「調節」作用完全沒體現出來。

所以這回個稅改革裏新加了一個反避稅的補丁,大意是:

如果發現有人用一些商業「套路」來避稅,稅務局有權要求對方補稅。

條款還挺模糊的...怎麼界定沒說,反正告訴你:

我鍘刀先架起來了,想宰羊時,隨時能宰哦...

不過具體怎麼反避稅,就又是鬥智鬥勇的故事了,光靠一個法規是管不住噠。

Ps.

以前外國人在中國交稅,免徵額是4800元,中國人是3500元。

以後統一到5000元了,不搞特殊待遇啦~

這也算是一個小小小改變吧。

關於個稅的各種小tips,之前也寫過不少,在我公眾號裏回復「歷史」倆字,在跳出的鏈接裏搜「個稅 」、「社保」之類的詞兒,能看到。

微信公眾號:越女事務所

歡迎關注,感受金錢最大的善意。


2017年全國個稅收入達11966億元,土地出讓金52059億元。

平均來說,中國人一輩子交的個稅不到土地出讓金的1/4,所以各個城市搶人的本質是賣地。


結論:真正發揮稅收二次分配,調節收入作用的一次調整,讓中低收入者大幅減少負擔,並希望把這部分錢轉換為消費支出,去全面帶動各行業各領域的經濟發展。

對工資在4萬以下的工薪族來說,個稅稅率由25%改為10%,專項抵扣房貸利息這兩部分,是最有意義的調整,每月到手工資可以多出來幾百到幾千不等;而對高收入人羣,個稅稅率不變就是最大的壞消息,因為馬上他們將面臨兩方面壓力。

1、高收入人羣的偷稅漏稅,肯定會被大概率的堵住。從這次崔永元曝光娛樂圈陰陽合同造成物議沸騰,而國家不反對靜看事態發展,說明國家也早就想整治這些人和這些事了,在輿論先行後,國家必然會出手。國稅地稅的合併,本次個稅反避稅內容的提議,都是為未來對高收入且偷稅漏稅人羣做的準備。

2、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提前完成,在那麼大的阻力下,竟然提前完成,肯定是有更大的利益驅使,所以房產稅推出肯定會是近1-2年的事了。很多人提到房產稅就覺得是對廣大人民的又一個包袱,其實不是,1套住房的肯定是最多羣體,而房產稅肯定有免徵面積或免徵套數的,對大多數以住為主的人來說,房產稅並不是事。(ps:這部分人又和個稅改革收益的人是重疊的)。而對有多套房的人來說,肯定是高收入者或者房產投機者,那麼房產稅的主力就是他們,這部分錢遠遠能彌補個稅改革減少的那部分。

所以高收入者會承擔越來越多的稅費,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要去承擔他們最開始要承擔的責任:先富幫後富。


根據最新公佈的草案,製作了一個表格。

新方案與現行個稅方案做了個對比,沒考慮其他抵扣。

按年調整如下:

按月調整如下:

結論:年薪20萬到100萬受益最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