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盖好快一年了,这一阵子部落格一直没有更新,主要原因是营造退场,换成自己进场接手照明、热水器、排油烟机…家俱等,真是家事如麻,难以分身。何不交给别人做?只因手贱如我,注定一生劳碌,加上岁月的淬炼,累积了许多各行各业的黑心内幕,因此愈来愈不相信专业,导致凡事总要不断地做功课,汗流满面才得以糊口。事事躬亲、事事DIY,感觉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另一方面觉得都是琐碎的小事,对想自地自建的读者没有太大帮助,所以部落格就一直搁在那里迟迟没有更新。不过最近有机会碰到一个对当前营造环境的窘境,非常有感的营造厂负责人,我们各自以「自地自建业主」与「营造厂」的角度,交换心得,真是相见恨晚…!

 

缘由

盖房子告一段落后,明知今生再盖一栋房子的机率不大,但遇到工地总是驻足观摩一番的「恶习」似乎一时难改,最近在我住家附近一处工地,由于常常经过,发现业主几乎整天泡在那里自我改善,再仔细看他铁工、板模的施工品质、灌浆前的准备,令龟毛如我也要自叹弗如!对此高龟毛等级的未来邻居,非亲自认识讨教一下怎么对得起自己。一阵寒暄之后,原来对方是某营造厂的负责人,正在盖自己的房子。用本身的专业盖自己的房子,照自己的期许盖出高标准的房子,不稀奇;我感兴趣的是他在帮别人盖的时候是否也采用相同的标准?如果我对建筑一无所知,愿意付出合理的价格,我能得到相同「龟毛」等级的房子吗?答案是肯定的,基本上标准都是相同,工班也相同,但是执行面常受限于营造业目前现实环境的限制,独木难成林,为了维持品质只好自己一直跟在工班后面加强或收尾。说是使命感也好、龟毛也好、个性也好,总之和我自地自建的感受有很多相同之处,总觉得无力扭转大环境,我们就各自经验讨论出目前营造业面临的困境,整理如下,希望有助于想盖好房子的朋友!

 

营造业面临的挑战

一、板模、铁工、泥作、水电人员断层

工地是很具挑战的工作环境,不是烈日酷暑就是寒风刺骨,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加上时时要从鹰架上攀高爬低,地上又到处充斥铁钉、铁线、钢筋,真是处处布满危机,因此,愿意投身此行业的年轻人愈来愈少。人力断层形成需过于供的状态,使得营造厂手上能选的工班有限,想要好的工班就必须等待,若有进度的压力不能等,也只好将就工班。以目前的人力市场结构来看,这人力短缺的情况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因此,要盖出扎实好房子的难度势必愈来愈高!

 

恶劣的工作环境.jpg  

--工地危机四伏、夏日炎炎,工地一点风或树荫都没有--

 

二、专业素养未能与时并进

经历九二一大地震的惨痛经验后,政府大幅修正建筑法规与建筑技术规则,希望借此提升房屋结构安全,但是现场施工的工班或营造管理者,却未必下功夫自我提升。工地里常听到师傅者给业主最大的保证是「把它当作自己的房子来盖,这句话诚意十足,却未必是品质的保证。原因是很多师傅专业素养并未及时提升,仍然师承九二一大地震之前的工法,他们认为如此施工是理所当然,特别是小建案,常未剑及履及完全照图施工,只要屋主没意见就好(通常屋主认为花钱就是要交给专业去处理,自己何需多费心)。也许很多师傅或营造厂常自认他们已经尽心尽力去做,但是不对的工法就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构安全;业主心中虽有疑问,却因专业知识不够,提不出有力的质疑,这是令业主虽不放心却无可奈何的地方,也是常找「自己人」盖,因双方认知不同,结果不欢而散的原因。

 

三、混凝土加水的问题

混凝土在预拌厂依一定比例拌好后,为什么浇置时还要加水?因为加水可以增加灌浆的工作性,让灌浆师傅较不用费力去捣实,就可以使混凝土易于充填模板各个角落,让灌浆不会产生蜂巢现象;问题是加了水就破坏原有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了易于施工、灌浆外表好看而牺牲应有的强度,任谁也不愿意,但是加不加水外表也不易察觉,只有业者心里最明白。营造厂若不出面维护信誉替业主争取权益,自地自建的业主通常处在不对等的劣势情况下,心中虽有疑虑却也无可奈何?请预拌厂加大坍度增进工作性,似乎是双赢的解法,但也未必就能完全避免被加水,何况这还这要增加混凝土的成本,业主若不愿意,为了施工方便性而加水真的很难避免。

帮浦车加水-w.jpg  

--浇置大楼的混凝土泵浦车,因长时间高压泵送需要加水散热;

这源源不断地进水,究竟只是散热用或加到混凝土?最好的验证方式是管尾取样送验--

 

 

灌浆-3w.jpg  

--龙柱在握, 捣实晒一旁, 千山万水我独行--

 

 

灌浆-1w.jpg  

--黄河之水天上来,水花扬起混凝土强度不复回--

 

 

灌浆-2w.jpg  

--水神加持―灌柱子不用捣实也不太会有蜂巢现象的秘诀--

 

 

典型蜂巢现象拷贝  

灌浆不良爆米花现象。如果是集合住宅,业主是谁都还不确定,谁会在乎?

自地自建如果业主不在意,营造也不会当作一回事!

 

石材掩饰蜂巢现象.JPG

蜂巢现象甚至连用水泥砂浆修补一下,即使救不了结构,
至少减缓钢筋受到水气侵蚀 的简单动作都不愿意做;
反正贴上华丽的石材让外观气派,谁会意识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

 

 

四、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铁工

同样的工班,通常不会有相同的施工结果。千里马需要具备慧眼的伯乐,才能日奔千里。其实铁工师傅个个身怀绝技,施展与否与「要求」有相当大的关系。若业主做足功课,对钢筋施工规范有某种程度的了解,事先沟通好按图施工,强调隔层搭接,照图示规范好梁柱搭接位置,通常会有较好的施工品质。铁工是用吨计酬的,所以铁的数量通常不太会少,真正的关键是施工的工法,对不负责任的铁工而言,速度快、容易施工就是好工法。若业主不事先和营造沟通好,铁工通常会以「自认为合理」,且容易施工的工法完成;不幸的是,这样的工法通常都是背离图面规范,无法达到结构设计强度。路边工地仍常看到该走入历史灰烬的九二一之前的施工法,重外表轻结构的氛围,让我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训。

 

平整搭接-w.jpg  

--该走入历史灰烬的九二一之前施工法   -----  平整搭接;

搭接位置也未避开梁柱接头,于应力最小处搭接;预留的搭接长度也不足--

 

 

同断面搭接W  

从基础开始就可以评估营造的等级

 

 

  隔层搭接-1  

--隔层搭接施工不易,耗工、耗力,但却是结构安全的保障--

 

 

五、四面受敌的水电

水电很弱势,铁工、板模、灌浆、泥作,每个阶段都可能受到伤害,但水电师傅大都很淡定(或者说很无奈),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总是有办法解决,万一不行也能藉著敲敲打打收拾残局,留下被破坏的结构,播下龟裂壁癌的种子,由业主慢慢承担。

 

水电问题很多,有些问题是工班的集体「共业」,但帐都算在水电上。直接漏水或完全堵塞这些较明显的问题,通常会先处理解决。有些潜在问题是住进来才会发现,有些问题几乎无解,例如:墙壁某处无法判断来源的慢性微量渗水;泄水波度不够,排水缓慢或积水;管子被水泥半堵塞或容易堵塞,产生异味;插头或设备预留位置不对,使用不方便扩充更困难;开关箱配线粗糙、绝缘不良、电线线径不够,导致线路发烫、漏电或埋下电线走火的种子;其它还有诸多施工不当,造成后续维修保养困难、黑心建材等问题。

 

水电包含的项目多且杂,水、电、瓦斯、通信、网路、防盗,其中每项都有其专业性,要样样精通实属不易;缺乏某些专业,管线或系统整体布局就会不够周延,困扰后续的使用或扩充。这些问题对小规模水电商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工程规模不大,若因此,要多雇用各种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或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培养样样精通的员工;或压缩利润局部外包,就小规模水电商而言,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难以负荷。

 

水电在此外患内忧的恶劣条件下,业主期望水电能面面俱到,就必须自己做些功课,心中有些定见;营造也要认真监督协调各工班,不能让各工班「自由发挥,集体创作」,才有可能满足业主的需求,但现况是业主和营造都太忙,水电永远不是第一顺位,在此情况下水电怎能有好品质?

 

水电45度接头-w.jpg  

--会为业主著想的水电:以二个45度湾头取代一个90度弯头,不易阻塞,也方便日后疏通--

 

六、砖墙问题多

比起RC墙,砖墙较容易施工,但是砖墙问题很多,首先是它和梁柱的结合缺乏钢筋的交握,因此结构力很脆弱,不耐震;二、砌砖师父的手法攸关品质甚钜,施工品质,水泥用料因人而异,亟不稳定;三、每块砖至少四个接面,产生四个接缝,砖会吸水、缝会渗水,若是作为外墙日后不产生壁癌几希;四、砖墙砌好,未完全凝固,水电进场敲敲打打,震波会破坏砖块彼此结合力。以上诸多疑虑,业者认为日后会再粉光,等于再加强一次,所以不会有问题。其实有没有问题,看看自家的壁癌、到921地震博物馆参观一下,就能得到明确的答案。

 

921历史纪录-w.jpg  

--921大地震砖墙折毁历历在目!

 

 

砖墙弱点-w.jpg   

--这种砖墙和921前的砖墙没什么两样,柱墙结合处没处理好甚至更糟,觉醒吧!

 

七、缺乏可信赖的材料链

食安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议题说明了黑心食品的无所不在,其实黑心建材也不惶多让,只是大家没这么关心罢了。很多建材是业者大批进口再分装卖出,其中很多建材的确实来源、成分、测试数据都标示不完整,包装上只能看到模糊的抽象名词强调其效能。例如:贴磁砖的益胶泥,就有不少品牌,贴磁砖师傅会告诉你,一般的每包三百多,好一点的要五百多,差别在哪?既无认证数据也缺乏详细成份标示,要得到好品质可能要靠几分「运气」加上业者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防水的弹性水泥、混入水泥砂浆的防水剂也有不少品牌,究竟我该选哪一种才能真正达到防水效果?哪一种耐久性较好?

 

许多类似问题都陷入同样的窘境,在缺乏数据支持的情况下,通常是靠营造厂的经验判断向业主推荐。这种情况,其实是有很高的风险,因为营造厂面对众多同质性的建材,不可能一一测试去累积经验,而且每尝试一次失败,就有一个业主受害,营造厂通常也不敢轻易尝试新产品。这些建材供应链的问题,对有责任心的营造厂而言,施工处处用心却败在充满变数的材料,是很无奈的结果。

 

 

自己买建材找工班是否较有利?

我有认识的工班、我想自己挑选建材品质比较扎实。我想自己买建材找工班,借牌自己盖,自己扮演营造角色是否较有利?在还没有经历自地自建前,我会觉得若有时间,这是一个好主意;现在我觉得这是似是而非的选择,分析如下:

一、你认识的工班未必是能照你的期待施工的工班,而且很有能合作一次就失去这个朋友,很多想把房子盖好的人都有这样苦涩的经验。况且,盖一栋房子要很多种类的工班,你未必有熟识全部所需工班的人脉,并且对其施工品质均有信心,届时令人失望的风险是很大的。
 

二、建材行面对「会有长久合作关系的营造厂」和「可能一生只盖一次房子的你」,究竟孰重孰轻?答案再明确不过。因此,你拿的价格通常会比营造高,而且建材种类繁多,例如:钢筋、混凝土、水电、磁砖、防水,你不见得全都了解,面对业务舌灿莲花,你很难分辨真假,搭配不当可能把资源用错地方,而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举一个实例来说,我一位朋友买一栋中古屋,里面的铝门窗要全部换新。看我在盖房子,想采用和我相同等级的门窗,要我介绍我的承装厂商,经我介绍接洽后,出乎意料,他拿的单价竟比我的还高些。我问厂商为何他直接拿的价格,反而比我多经过一道营造厂还贵?答案是:给散户的价格会比给营造的价格高一些,因为整体来看,营造厂经年累月的量会比散户高很多。

 

 

SA摩擦压接续接器W

这是盖大楼的柱筋,自地自建能用到这种等级的钢筋与续接器绝非等闲之辈!

 

 

SA摩擦压接标签W  

一般自地自建都是用等级最低的螺纹续接器,直接在一般钢筋续接端制作螺牙,其实,很多营造都搞不清楚一般钢筋(没有W)是不适宜车牙的!

 

 

我期望的梦幻营造厂

自己亲身经历加上与「龟毛营造」的意见与讨论,双方就目前这个大环境,若业主想在「无痛」的状况下,不打折扣的盖出一栋扎实的房子,营造厂至少要具备以下条件:

1.  熟谙各种工法,坚守施工品质,有「能力」要求工班照图施工,或照施工规范施工。
2. 勤于探究工法改善施工盲点,消除类似爆模、跑模、钻破管、灌浆蜂巢现象、棚拱、混凝土加水等问题发生。
3. 要具备整合铁工、板模、泥作、水电的管理能力,能预见问题并提出防范之道,避免事后敲打修补。
4. 会仔细的挑选可信赖的钢筋、水泥、沙、混凝土、防水材与其它相关建材,建立可靠稳定的供应链,而不是以市占率、价格、或配合度为选择的依据。
5. 重视工地管理,能保持工地安全与整洁卫生,防范工地垃圾、废弃物、便溺混入结构、墙或地板内。
6. 能与业主有良好的沟通,并秉持职业道德,顾及业主的利益。

 

花钱就能能盖出好房子?

在目前这个营造环境中,没有具备一些知识,加上几分坚持,花钱不见得就能盖出好房子。梦幻营造厂毕竟是有些理想化,诚如上述,常有许多不尽理想的地方, 业主若不愿概括承受这些缺失,就要向营造力图争取,争取无著,接著提出「严重抗议」,若抗议无效又不死心,业主只能无奈地打起精神自行补强或改善,才有可能达到应有的设计标准。天下宁有此理乎?花钱请人盖自己还做得要死!对品质有所坚持的业主大多有不堪回首的惨痛经验,不得不迁就现实而奋力自力救济,以期补足工班、营造不足的部分。营造视这些业主为难剃头的「龟毛业主」、异类;我倒是对这些业主的认真、勇气与不妥协、不放弃追求品质的毅力表达崇高的敬意,以下几点是他们具有的特质:

1. 对自己的需求有定见,能具体表达。
2. 努力看懂图面设计,钢筋结构等施工图。
3. 学习建材知识、工法基本概念,所以能理解实际状况、分辨真假,提出合理的质疑或可行的要求。
4. 能挪出足够的时间检查施工情形;小缺失尽力自我改善。
5. 能忍辱负重,持续理性沟通;不断学习成长。

 

创造三赢的新局面

业主、营造、工班,三方如何创造三赢?三赢的条件:坚持而理性的业主、具良好管理能力的营造、施工品质稳定的工班。三者中,营造与工班大多可借由选择控制初步品质,而其中最尴尬的角色是业主,原因是业主大多是第一次盖房子,毫无经验;再者业主大多仍需要上班工作,能挪出关照工程的时间十分有限。在此情况下,我们(龟毛业主、龟毛营造)讨论出一个似乎可行的三赢方案,简述如下,这方案的关键主角在营造:

 

一、假设这世上存在有一个如我所期望的梦幻营造厂,接受业主的托付后,希望尽全力以实现其托付,为克服如上述工班的种种限制,营造将以与施工品质对等的价格发包给工班,并借由口碑、选择、考核、淘汰等方式维持工班品质的稳定。理想上,这是有很大的机会盖出好房子。
 

二、惟现实中仍难免有疏失以及人性的软弱,这部分只能靠营造与业主来督促改善。但是,以目前一般营造人力分配而言,一个人要管理十数个小工地,结果就像救火员,哪里爆出问题或哪个业主反应,才匆匆赶赴处理;另一面,业主大多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分身。在此情况下,要怎么做才能盖出符合「龟毛者」期待的好房子?下面的概念是一个可能的解法!

 

三、  专业自地自建业主代理人概念
综合前面一、二的论述,假设能找到一个负责任且有能力的营造,这营造也有施工品质稳定的工班配合,剩下的问题就是营造人力不足,与业主无法全程参与二大症结。若每个工地雇用一位管理员,扮演营造与业主的角色直接在工地监工与改善,以求防患未然有效地控制施工品质,这种业主代理人的模式,也许是未来直接针对问题的解决之道。

 

四、  业主代理人运作模式
初期运作模式,由于代理人必须要有能力影响工班,因此由可信任的营造厂代为雇用业主代理人,借由营造延伸的影响力,较能有效地遂行代理「业主」与「营造」的任务,并同时对业主与营造负责。我们期待这代理人的任务能超越目前的工地主任,他不但必须确保施工正确,并且注意微小细节,必要时亲自改善工班不足部分。


当业主代理人蔚为风气,成熟到对营造和工班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时,「专业自地自建业主代理人」就可不再依赖营造厂的影响力,而自立成为自地自建代理人管理业者,专为自地自建小建案服务。 届时,业主就可以自己选择代理人和配合的营造,花钱不须烦恼受气,就可轻松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屋。衷心希望,这个想法会不会沦为不能实现的乌托邦,让有心想盖好房子的业主不再有遗憾。

 

五、  代理人衍生的经费
代理人的费用由谁支应?若完全由营造吸收,那会又回到「一个人管理十数个工地」的原点,所以由业主支付才有机会实现。但若是完全由业主支付也不尽然合理,因为营造本身就有管理工地的责任,现在多雇用一个人管理,显然有人力重叠现象,因此代理人的费用应扣除营造应分担部分,其余衍生出来的费用再由业主支付较为合理。


这显然会增加房屋的造价。但若以「自己买建材、自己找工班」自地自建为基点计算的话,其实折算「自己买建材与找工班」与委托「营造买建材与找工班」的差价(前者取得的价格会较高),业主以此「差价」支付代理人费用,实际上应该不会增加很多。用较简单的说法就是:以「自己买建材、自己找工班」自地自建,和「委托营造加上另雇用业主代理人」两相比较,其实二者的经费差不多,但是后者的效益会大很多。

 

业主无感形成劣币逐良币

拉拉杂杂写了八、九页,回首,惊觉大多是了无新意的老生常谈,是自己眼界太窄还是现实一直就是如此?经历整个盖房子的过程后,老实说,我实在没什么勇气再玩一次,若说这是个可怕的梦魇也许太沉重,但其中的甘苦,我想认真经历过的人都能真正的体会。看访不少工地后,发觉大部分业主心中虽有期待,但是像我这么龟毛「撩下去」的毕竟不多,也许就是大部分业主这种概括承受现实的氛围,缺乏对营造业的鞭策,所以品质一直无法有效提升。

 

「龟毛营造」也感慨他用心盖的房子,因业主对内在结构不甚了解,因此对营造的用心无感,让他用心盖出结构扎实的房子,与外表华丽、内在结构虚浮的房子,在业主眼中毫无差别。

 

我的结论是:要盖出好房子,负责任的营造厂很重要,业主的认知与要求同样重要,若真要再来一次,我会认真考虑雇用专业自地自建业主代理人的运作模式

部落格少有这么长的文章,但我相信下定决心要盖好房子的人,一定会有耐心看完!

后记:
一般而言,专盖自地自建的营造是有地域性的,因为和他们配合的工班、钢筋、混凝土,各类建材供应商都在当地,这类营造若跨县市,南下或北上去承包工程,其实对双方都不划算。所以想自地自建的朋友,建议您在当地找营造才符合经济效益,也唯有如此,营造才会和您谈。
 

至于龟毛营造,后来进一步了解,其实他是建商。原本期望以他的人脉资源,加上他对品质的坚持,若愿意经营营造必能造福人群,但是我们谈了几个案子都没有谈成。想找龟毛营造的朋友,抱歉让大家失望,想把房子盖好仍请自己多费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