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5日,統治了清王朝47年的慈禧太后逝世於儲秀宮。然而她的葬禮卻拖了整整1年才舉行。並且在出殯當天,所過之處臭氣熏天。其實,雖然經過了一年,由於保管得好,慈禧的遺體並未腐爛,那麼,這股臭味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慈禧劇照)

  慈禧入宮的時候只是個小小的蘭貴人,但她心機深重,再加上她生得漂亮,又天生媚骨,因此得到了鹹豐帝的寵愛,生下載淳。

  在慈禧27歲時,鹹豐帝在熱河病逝。

  作爲鹹豐帝唯一的兒子載淳,當時才6歲,便在大臣們的簇擁下繼承了皇位。而作爲生母的慈禧,則“母以子貴”被尊爲西太后。

  後來,慈禧發動政變成功奪權,開始了她長達半個世紀垂簾聽政的生涯。

  慈禧生前對自己百年後的陵寢便十分重視。

  1866年,鹹豐帝的定陵完工後。本來按皇室祖制,慈禧的陵寢只能選在定陵附近,並且只能建一座皇后陵。

  但當時慈禧是西太后,慈安是正兒八經的東宮太后,經過商議後,大臣們準備讓兩位太后百年後並排入葬皇后陵寢中。

  慈禧爲此大發雷霆,並改只能建一座皇后陵的祖制,建了兩座陵。雙陵費時6年完成,花費了500多萬兩白銀。

  然而,慈禧還是不滿意。在慈安太后去世後,她藉故陵寢漏水,將陵寢推倒重新翻新。由於工程浩大,僅從1895年開始翻新,到1899年便耗費白銀150萬兩。後來由於工程繁雜,款項更是巨大。

  (光緒帝劇照)

  同時,把權力緊緊攥在手中的慈禧,並不想死。

  光緒帝去世前,慈禧已病倒在牀上。她卻還忙着安排才3歲的小孩子溥儀繼承大統,好達到她繼續垂簾聽政的目的。

  然而她沒想到光緒前腳斷氣,她後腳也跟着撒手人寰。由於太過突然,她並未安排好她的身後之事。

  當時清王朝,因爲是小皇帝,因此只能由小皇帝的父親醇親王載灃掌管大權。

  皇帝和皇太后一前一後去世,當然也只能一個一個地操辦葬禮。再加上溥儀繼位,還要舉行登基大典。種種事情,都讓人手忙腳亂。所以,載灃只得將慈禧的靈柩停在宮中,先將光緒的葬禮和溥儀登基的事一一完成後,再行安排慈禧的安葬問題。

  不過,就算光緒葬禮昨晚,溥儀的登基儀式昨晚,卻還是不能給慈禧舉行奉安大典。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由於慈禧的陵寢工程太過龐大,到她去世時,依然還有小部分工程沒有完工。

  慈禧陵寢完工後,載灃本來想簡化慈禧的葬禮。但身居權貴的葉赫那拉氏的王親貴族們,卻堅決反對。載灃又是個沒脾氣的人,因此只得依從他們,把慈禧的葬禮辦得奢華氣派,轟動國際。

  (慈禧出殯現場照)

  所以,爲了準備慈禧的隨葬品和葬禮上要用到的物品,很花費了些時間。比如專門給慈禧做的一艘紙船,據李蓮英在《愛月軒筆記》中回憶,這船高有20餘米,長10餘米,船身上還雕着龍鳳等精美的圖案。另外,還在紙船上做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宮女太監,又鑲嵌了寶石珍珠等貴重物品,所耗竟達百萬兩銀子。

  除此外,紙紮的宮殿、宮女、太監和兵士等更是不計其數,這些都是要燒給慈禧,讓她帶到陰間去享用的。

  慈禧下葬的日子關係到國運,更是馬虎不得,必須挑一個黃道吉日。

  同時,從北京到河北遵化定陵有150公里的路程,需要整修鋪黃土等等。總之,經過近1年的準備,最終才定在1909年11月9日這天出殯。

  出殯這天,愛看熱鬧的老百姓早早就擠作一團,爭着一睹慈禧出殯的排場。

  隨着送葬隊伍前進,一股臭不可聞的氣味也隨之而來。人們都非常詫異,不知道這氣味是怎麼回事?

  其實,之所以臭氣熏天,倒不是慈禧的屍體腐爛所致。而是因爲慈禧的隨葬品和祭品太多,需要大量馬匹和駱駝來馱運。還有載灃知道慈祥喜歡喫,專門吩咐御膳房準備了滿漢全席作爲供品。

  好歹也是150公里的路程,那些馬和駱駝本身都有很重的羶氣,再加上它們沿途便溺,還有作爲供品的食物變質發出餿味。總之,各種氣味混合,於是就成了難以名狀的臭氣。

  再加上老百姓在慈禧統治時期,喫了不少苦,對慈禧沒有好感。所以他們便把這讓人不能忍受的臭氣,間接說成是慈禧“遺臭萬年”。

  (參考史料:《慈禧統治下的大清帝國》《愛月軒筆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