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e族人的天地===

  路越遠·心越近

  編者按

  不能再拖必須出發,獨自行走在G219,去看看向往已久的岡仁波齊。

  2014年自駕川西,當時因爲時間關係只到了八美,從塔公-新都橋-折多山-二郎山途經成都帶着“我一定還會回來的……”的遺憾打道回府。去年因四川再次地震塌方,將計劃推遲到了2018年。

  原計劃是7月中旬出發,因四川連續大雨和塌方,考慮的單車行動沒有呼應,只得將行程再推遲幾天。儘管到了8月川西還是塌方不斷,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還是決定不能再拖必須出發。

  一切都準備妥當,2018年8月29日一早準時出發。

  具體行程安排如下:

  8月29-D1天津-西安

  30-D2西安-漢中-都江堰

  31-D3都江堰-紅軍溝-馬爾康

  9月1-D4馬爾康-色達

  2-D5色達-泥柯鄉-甘孜縣

  3-D6甘孜-亞青寺-納塔村-江達縣

  4-D7江達-類烏齊

  5-D8類烏齊-孜珠寺-類烏齊

  6-D9類烏齊-恩達村-波密

  7-D10波密-墨脫-背崩村-解放大橋-墨脫縣

  8-D11墨脫-林芝市

  9-D12林芝-加查縣

  10-D13加查-山南市-拉薩

  11-D14拉薩

  12-D15拉薩

  13-D16拉薩

  14-D17拉薩

  15-D18 拉薩-加諾拉-江孜-日喀則

  16-D19日喀則-珠峯-巴鬆村

  17-D20巴鬆村-吉隆鎮

  18-D21吉隆鎮-仲巴縣-普蘭縣霍爾鄉

  19-D22霍爾鄉-普蘭縣-塔爾欽

  20-D23塔爾欽-岡仁波齊峯-古格

  21-D24古格-獅泉河

  22-D25獅泉河-三十里營房

  23-D26三十里營房-葉城

  24-D27葉城-金胡楊林-喀什

  25-D28喀什

  26-D29喀什-伊爾克什坦-天門

  27-D30喀什-阿圖什天門-蘇約克

  28-D31喀什-塔縣

  29-D32塔縣-喀什

  30-D33喀什-庫車

  10月1-D34庫車-大峽谷-輪臺

  2-D35輪臺-庫爾勒-烏魯木齊

  3-D36烏魯木齊

  4-D37烏魯木齊-S101-獨山子

  5-D38獨山子-安集海-吐魯番

  6-D39吐魯番-哈密

  7-D40哈密-敦煌

  8-D41敦煌-大柴旦鎮

  9-D42大柴旦-翡翠湖-西寧

  10-D43西寧-定西市

  11-D44定西-臨汾

  12-D45臨汾-天津

  爲了這次出行,還新買了個行車記錄儀,特意配了兩個32G卡,這樣就可以記錄下一整天的行程。單沒想到這個記錄儀太不給力了,幾乎每天都不知道爲什麼經常沒記錄下內容,真的不知道這是爲什麼……

  直到發圖,纔剛剛發現,行車記錄儀上的年份是錯的,應該是2018年9月~10月,結果顯示的是2015年。應該是當時只注意設定日期和時鐘了,沒注意到年份錯了,請給位多多諒解!!!

  出發前整理必備的夏、秋、冬三季服裝鞋帽,睡袋、帳篷,做飯的氣罐、爐頭、炊具、各種食品,備用的各種藥品,照相器材,車輛簡單維修工具、備用機油、三濾,拖車及救援用品,捐給給邊遠貧困地區的服裝,備用的醫用15L氧氣瓶等裝滿了整個後備箱。本着出門少用現金原則,提前辦了箇中石油加油卡。

  辦理的西藏和新疆的邊防證,因新疆去的地方太多,邊防證打不下,只能另外打印在A4紙上了。

  打算從西藏去新疆的朋友有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就是西藏的邊防證一定要有 日土縣 ,而且新疆的邊防證也一定要有葉城縣 ,否則武警會把你勸回。

  出門油箱加滿,表清零。

  上午9點到達G2高速河北省入口

  一路高速直接到西安

  D2 西安-漢中-都江堰市

  西安出發檢查車輛時,發現隨車帶的輪胎扳手與後換的輪轂螺母不同,這個必須解決否則等需要用時就麻煩了。爲了不被西安堵車耽誤時間,決定路上購買。

  中午路過漢中市,喫飯連帶購買輪胎扳手。從汽配城出來,發現一個寺廟的高塔造型獨特,進去後才知道是個清真寺。

  車上石馬坡,遠見一座古色古香之寺院,青黑黯淡身影於周圍通衢鬧市中顯出另類。院落肅穆,高牆圍護,三層六角、重閣飛檐之磚木塔樓屹然聳立,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其圓拱形盔頂。六條檐脊攢尖,寶瓶頂直插雲霄,此乃典型的阿拉伯建築風格。

  “文革”期間,仙隱寺遭到嚴重破壞,原有建築蕩然無存。改革開放後,國家落實宗教政策,中國伊斯蘭教嘎底忍也門宦第九代道裔,甘肅臨夏人楊世俊老先生斥巨資重建漢中仙隱寺。

  從1992年開始動工,在臨夏將磚木雕刻等建築構件制好後送往漢中組合。1994年三月25日竣工,投資兩百六十萬元,建三層墓亭和禮拜室。西邊還有後世另一位道祖的拱北,形制較小,只有一層拱頂。東廳南廳構成長方形四合院,古樸典雅,展示了伊斯蘭建築風範——漢中仙隱寺幾乎是臨夏大拱北之原樣複製。

  早年寺門石刻匾額刊有“仙隱寺”三字,旁有石柱,鐫對聯一副。如今,石柱匾額均已無存,唯大門口水泥柱刻有“仙人去後雲封寺,隱士歸來月作燈”一聯,乃原有內容。山門長鎖,闃寂無聲。

  內有臨夏二小僧,堅持教規,早晚齋戒,終日讀經,爲先賢守陵,其志可表。聖裔乘鶴西歸,留此聖蹟於漢中地面,供大西北穆斯林萬世瞻仰。隱士魂歸,聖裔長眠。

  從仙隱寺出來繼續上高速向都江堰(據說成都皮卡不讓進城)進發,晚上8點到都江堰閒山悅五區一個新開業的酒店,地庫很大停車方便。

  言及“拱北”一詞,易聯想到珠海拱北海關,其實該詞另有義項——斯乃中國伊斯蘭教蘇菲派各門宦道祖先賢陵墓之稱謂,猶言穆斯林對先賢聖者之無比崇敬。

  無獨有偶,漢中北郊就有這樣一座建築,據說是蘇非派第29代聖裔華哲·阿布都·董拉希之衣冠拱北,俗名曰“清真仙隱寺”。

  就是其圓拱形盔頂引起我的注意。六條檐脊攢尖,寶瓶頂直插雲霄,此乃典型的阿拉伯建築風格。

  漢中仙隱寺、西鄉鹿齡寺,以及四川閬中巴巴寺等都歸甘肅臨夏大拱北管轄,此等寺廟內之僧人自然都是來自臨夏東鄉族之同胞。

  每年陰曆3月25日(聖主穆罕默德生日),成百上千來自大西北之穆斯林到上述寺廟祭祀朝拜,表達他們對聖主聖裔無限懷念之情。是日也,仙隱寺香菸繚繞、人頭攢動,一掃素日之空闊清寂,敞開山門迎接大西北親人。

  說來奇怪,仙隱寺與漢中清真北寺同在一城,卻互不相屬。說到底,它只是一座先賢的陵墓,是伊斯蘭教蘇菲派穆斯林一處聖地。

  衛生間也很乾淨,150元/天價格也不貴

  D3 都江堰紅軍溝馬爾康 350km

  早上喫過早飯沿都汶高速到汶川,出高速上G317駛向紅軍溝。紅軍溝與畢棚溝同在一座大山的兩個山坡,想去紅軍溝要經過畢棚溝繼續往溝裏走。今年紅軍溝裏已經有勘探隊進入了估計1~2年後就可以從紅軍溝直接開車到小金縣。

  紅軍溝的山林,因還未過度開發(實際上盤山公路本身就是對生態的一種幹擾),境內古樹參天、鬆羅懸掛,苔蘚黏枯木,野藤纏老樹,既鬱鬱蔥蔥,又原始古樸。

  紅石上的紅色,實際是附着在散落於山間、溪澗的岩石表面的一層紅色的喬利橘色藻。這種藻類對環境中的空氣潔淨度、溼度、水的清潔度要求非常高,在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沒有,遠離河道的地方沒有,海拔3100米以下的位置也沒有,故這種“紅石”在地球上極其稀少。它可以說是上蒼賜予我們四川的珍品。

  紅軍溝到大梁灣子要過七道拐,其實就是七個大的盤山轉彎,上圖是七道拐的第一拐

  攔路的牛,根本就當你不存在,想過去就只能繞開它

  被雨水衝下來的石頭,紅色是天然的苔蘚,這紅色苔蘚離開紅軍溝就無法生存,而且就是這樣非常鮮豔的紅色。

  這裏距離大梁灣子還有6-7km,道路到此中斷,本來還可以繼續走,因爲現在準備修路不讓進了。詢問施工隊據說最快也要2021年通車了,到時去小金縣就不用繞道。

  最神奇的是這裏的石頭,只要經過幾個月的日曬就會變成紅色,而且還只是朝陽面變紅。

  石頭上佈滿的紅色物質,是一種微生物,在高山特有的生態環境內得以繁衍,構成生命與歷史相融共存的奇

  紅石橘色藻特景觀。石頭上的這種藻類的生長規律至今沒有圓滿的解釋。

  馬爾康市路邊佛教用品店

  酒店老闆建議我買幾個瓶裝氧氣和液體葡萄糖及頭痛粉,說是進藏的必備品。氧氣我車上有一大罐,就買了5支葡萄糖和幾包頭痛粉。

  馬爾康街道上藏族風格的大門

  D4- 馬爾康色達 280km

  在距離馬爾康市縣城15公里的鬆崗鎮,有個鬆崗碉羣,共有4座碉樓,分別位於梭磨河兩岸。其中,兩個碉樓位於直波村,被稱爲直波碉樓。

  直波碉樓依山勢南北分佈,南碉樓在村內,北碉樓在村北的山脊上,兩碉樓相距50米,南碉樓坐西向東北碉樓坐北向南。

  其中一座被稱爲中國版"比薩斜塔"。

  這裏的碉樓卻是6角的,非常少見。這個村莊很少有外地遊客,來的基本都是附近人。

  直波碉樓外呈六角形,由下往上成錐體形狀,由石塊和黃泥砌築而成,整體高43米。碉樓內部分13層,每層以小圓木鋪墊,人以木梯上下,底層全封閉,二層處設門出入,三、四層以上設藏式鬥窗,供採光、瞭望。周邊住滿了直波村的村民。

  這座碉樓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高43米,已經傾斜2.3米

  碉樓主人家的後院,院子旁邊下去就是一條小河。

  這個通道原來是進院子裏的大門,古時的強盜要想進來是根本不可能。

  碉樓的入口

  這是另一家在修房子

  這張照片看出明顯的傾斜了

  中午在呑木多村休息喫飯

  看到僧侶 快到佛學院了

  到達佛學院上山的路口時卻給封路了,私家車不可以進山。人進去可以,但是要坐區間車,考慮的要揹着東西山上太累。

  我琢磨應該還有其它路可以進去,隨即調頭找路。停車問路,這條路是通向天葬臺的,這幾個覺姆就是從上面下來的。她們告訴後山還有條路可以上山。

  過了去天葬臺再往前走有個路可以從後山繞上去,但是依然有人把守不讓進。進去可以,要有通行證或車上坐着大喇嘛。和他對付了半天也不管用(請出毛爺爺都不成,說是他放我進去裏面還有一道關卡),只好把車停到路邊想辦法。一會看到有當地車可以進去,我開始下車尋找要進去的車輛。

  一會兒還真找到一輛車,說可以給帶過去(因爲語言問題,當時認爲是可以帶進佛學院了),結果是快到第二個關卡他左轉進村,我繼續向右前方走幾百米來到第二個關卡。不管你是說什麼,他非常堅決的告訴你沒門。只得返回到正門做通勤車上山。

  這個車給領進第一道關卡

  這是第二道關卡,直接武警把門

  從關卡下來,看到山坡上有一條小路可以上去(圖中那些車上邊可看到那個小路)。就把車開進去詢問正在野餐的當地人,那條路是否可以走(草原可不要隨便進入,否則會被罰款),他們告訴我小路快到山頂也被封死,沒有車可以偷着上去的路了。

  只有從正門坐區間車上山,他們熱情的叫我留下來和他們共進晚餐,明天一早和他們一起上山。考慮到行程已經都安排好了,如果一有人邀請就留下,估計3個月也無法回家了。我只是和他們喫了一點東西就告辭繼續趕路。

  漫山遍野的的黑點都是犛牛,一個犛牛就是一沓毛爺爺

  草原上土撥鼠很多

  30多歲,就已經是4個孩子的爹了

  大家圍在一圈看照片

  最後只得返回 正門區間車停車場,遠處依稀可見的僧侶居住的紅頂小房

  晚上九點趕最後一班通勤車下山,否則就只有自己走下山或住山上旅館。坐上最後一班下山車(這裏要說一下區間車了,這可能是全國最便宜的區間車了,路程有近20km收費才3元)。

  到停車場取車去洛若村找旅館住宿,現在不是旅遊旺季洛若村旅館很好找,就找個好停車的。將車停好背上攝影包一手拎着筆記本另一首提着旅行箱來到旅館前臺登記入住,就在辦理好入住手續後,拿着東西想上樓時,突然感覺頭暈噁心。

  服務員說我這是高反了,可是我在想剛纔在山上4000米的地方來回拍照也沒高反,怎麼下到3700米的地方會高反。

  在前臺歇了一會兒勉強上樓回房間,喝了昨天買的葡萄糖水和頭痛粉,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就迷迷糊糊睡着了,轉天一早起來高反感覺好像沒有了。肚子也感覺餓了,收拾行李下樓喫飯然後還要繼續開路。

  9月2日 D5 色達-泥柯鄉-甘孜縣

  本着不走回頭路的原則,今天先去看網紅的土撥鼠,然後走X6983縣道到甘孜縣。

  X6983縣道沿途村莊很少,幾乎看不到多少人,景色非常漂亮沒有人爲破壞。除了少數路段被雨水沖毀,大部分還是很好走的。

  超胖的土撥鼠,我在的半小時它一直在不停的喫

  看完土撥鼠先到色達縣城看看醫生,詢問一下爲什麼昨天晚上會出現高反

  色達縣城邊佛塔

  東嘎寺

  站在東嘎寺俯瞰遠處的色達縣城

  在縣醫院醫生也沒說出什麼,路上開車沒事,就琢磨着今天在上到4000米海拔也沒有什麼感覺。昨天晚上爲什麼會高反。15年在甘南4600米推過車,3800米連續跳起拍照,都沒有感覺高反。

  反而在海拔3700米出現高反實在不應該,難道和我這四天連續開車沒休息好有關?後來詢問當地人,才知道很多人高反就是因爲沒休息好造成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太急着趕路。

  D6 甘孜-納塔村-江達縣 全程400km

  每天加油,並記錄前一天里程。

  早上起來在江孜縣城想來個當地小喫當早點,找了半天也沒找到。爲了不耽誤時間選了個人多的拉麪館解決早餐。在回酒店的路上可以賣一種沒見過的水果。

  剝開是這樣,喫起來甜中帶一點酸。

  今天的重點是要去亞青寺,雖然她的名氣好像沒有色達五明佛學院大,但是那裏更淳樸。

  亞青寺,蔣陽龍多加參尊者(喇嘛阿秋仁波切),建於公元1985年,在四川省白玉縣昌臺區阿察鄉境內,創建了第二銅色德山亞青鄔金禪修聖處--亞青寺。亞青寺與五明色達佛學院都屬於寧瑪派寺院,都坐落在川藏公路北線之上。

  主傳寧瑪巴龍欽、龍薩兩種傳承的大圓滿實修教法(耳傳竅訣) -- 極密心滴部之徹卻、脫嘎 ,嚴格要求弟子閉關實修。喇嘛阿秋仁波切爲藏漢各省數萬人傳授大圓滿法之殊勝引導。有衆多弟子顯現出成就之兆:圓寂後遺體出現五彩舍利、彩虹貫空、遺骨成水晶及自生佛像等。亞青寺授記中,未來將有衆多弟子虹化而去。

  亞青寺現常住有兩萬餘僧尼,覺姆(藏語女尊者以稱呼尼姑)爲主,是藏區很有影響的大寺廟。小盒子房,從數千間到二萬多間,是修行者們自己建立的。政府修建了防火設施。

  昌曲河圍成一個小島,此島是世界最大的覺姆區,島外是扎巴(男僧)區。

  亞青寺離白玉縣城122公里,離甘孜縣城102公里。它與色達佛學院是齊名的大型修學地。

  路邊的高山草場

  出甘孜一路向西,翻越卓達拉山(海拔4600米)和海子山(海拔4410米),海子山旁的納楞措湖 碧藍水面和野鴨嬉戲。在公路界牌95公里前200米處,一路牌(亞青烏金禪林)指向左側岔路,拐進岔路大約七公里就到了亞青寺。

  都說外國人必須跟團纔可以來,不知道他們兩個是如何到達的。這裏是一個檢查站,如果是自駕去亞青寺的,會被要求將私家車停到這裏。然後步行近1km進入,在4000米高原上來回走上幾km會很考驗體力的。

  先來個谷歌衛星地圖,俯瞰一下全景

  亞青寺周圍現常住有兩萬餘僧尼,以河爲界分爲扎巴、覺姆兩區,共八個洲。

  扎巴(出家男衆)區分爲五個洲:法性光明洲、輪涅法性洲、普賢靜慮洲、大樂解脫道洲、明體自解脫洲;覺姆(出家女衆,藏語女尊者以稱呼)區分爲三個洲:樂空雙運洲、普賢大樂洲及二諦雙運洲。

  不同於色達五明佛學院依山而建,亞青寺的大部分修行者的房屋是繞河而建。

  亞青寺在章臺大草原中間,建在在四面環山的草原溼地上,地勢開闊,海拔四千米左右,溫度較低,就算是夏季七八月份早晚的溫度也就幾度而已。

  圍繞寺廟的建築羣,是一片片信徒居住的小屋 。小盒子房,從數千間到二萬多間,是修行者們自己建立的。縱橫交錯的昌曲河包圍了整個寺廟的建築羣,每當清晨或黃昏,炊煙瀰漫,河水閃耀着金光,頌經聲隨風遠遠傳來,猶如天籟,動人心絃。

  主傳寧瑪巴大圓滿實修教法耳傳竅訣(成熟口訣法)--極密心滴部之車卻(直斷)、脫嘎(頓超) 。並嚴格要求弟子閉關實修。在亞青寺修學,生活條件極爲艱苦,交通不便物資匱乏。可這一切並未能阻止有志實修者的腳步,常住修學的漢族弟子亦達幾百人。

  亞青寺的"圓滿光明殿"(亞青寺大經堂的名稱),是仿照著名的桑耶寺主殿"鄔孜大殿"而建,外形氣勢磅礴,內有160根柱子組成,這一切都有着深遠的喻意。

  這是僧侶們住的居住區

  喇嘛仁波切舍利塔

  覺姆島其實病不是一個島,而是河對岸的一片區域。裏面住的都是覺姆(女僧人)男人禁止入內,只可在圍牆外面觀看。

  從亞青寺繼續向東南開,過納塔鄉到S217省道,再向南就可以到G318上的理塘縣。

  因爲還要去孜珠寺,所以從納塔鄉出來,要經過白玉縣走G317到江孜縣。

  甘白路上格塔村邊清澈的小河,河水很涼

  麻絨鄉

  金沙江邊的 崗託村 18軍戰場渡江遺址

  崗託鎮作爲317進藏的第一鎮,自然、人文旅遊資源都非常豐富,且資源組合性好。隨着崗託鎮特色小城鎮的建成,住宿、餐飲設施也不斷完善,打算在四川住宿的遊客再行半個小時就可以到西藏住宿,極大地便利了進藏旅客感受西藏的風土人情和壯麗風光。

  從進藏開始,崗託鎮就有十八軍進藏渡口遺址景點,同時可以領略金沙江畔的崗託民俗旅遊村的風土人情,夜宿農家客棧,聽滾滾長江東逝水,品藏家茶點。也可以選擇直達崗託鎮特色小城鎮,領略雪巴溝風景區獨特的水光山色,感受獨具藏家特色的風情小鎮生活掠影,漫步優美的濱河棧道,安享寧靜小鎮的悠然自得。

  一路上到處都是坍塌的路基還倒塌的山體

  D7 江達~類烏齊 350km

  早上十點半多出發,自駕就是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幾點出發就幾點

  前輪已經是一半懸空了,G214路上這樣的錯車N多次。

  下午七點多到達類烏齊

  D8 類烏齊~孜珠寺~類烏齊 350km

  今天就是去 孜珠寺

  瓊波丁青的三十九族地區成爲本教寺廟和教徒最多、影響最大的地區。而孜珠寺是西藏一帶現存規模最大、教徒最多、本教儀軌保存最完整的寺廟之一。

  孜珠寺的本教禪院可系統地講述本教經典、傳授包括神祕而古老的本教無上瑜珈等各種修習方法。 該寺獨具特色的不僅有本教的佛事活動,更具特色的雞年神舞。據瞭解,這種裸體跳神舞的形式,在整個西藏能恢復的只有孜珠寺。

  本教有四大神山之說,主要有阿里的崗底斯山、林芝的本日神山,昌都的孜珠山、玉龍的梅里雪山。六座山峯上到處是大殿、經堂、僧舍,繁盛時期僧人多達二、三千人。

  佛祖辛繞彌沃在弘揚佛法時,曾在孜珠山傳法,給予巨大的加持。並且授記,今後孜珠山會對本教佛法的發展和傳播有着深遠的影響,會有許多利益衆生的大成就者出現。

  此後歷代在神山修行者中湧現出了80位大成就者,並留下了他們的珍貴遺蹟。如有辛美祖普、東炯大師、佔巴南喀大師、才旺仁曾大師、羅丹尼布大師、桑傑林巴大師等,以及他們和蓮花生大師修行的山洞,並在石壁上留下了手印和腳印。

  孜珠山的聖蹟比比皆是,巖壁和洞穴裏自顯的佛像、壇城、真言,令人目不暇接,它將如此豐富的本教寶藏集於一山。同時孜珠山也有代表六道輪迴的繞山隧道,許多藏民虔誠的不遠千里來此朝拜。

  雍仲本教孜珠寺第四十三代法嗣- 丁真祖普俄色仁波切,是雍仲本教佛法“譯師傳承”的八大成就者之一“穆邦薩東大師”的轉世。

  油價已經是漲到九元多一升了

  從G317上眺望孜珠山,被強風風蝕的山體形成幾個天然的天門

  孜珠寺位於丁青縣東37km的覺恩鄉境內G317國道旁的孜珠山上。 據說孜珠寺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

  孜珠寺是本教著名高僧羅鄧寧波·仁增康珠於十四世紀中期再度興建和恢復的。“孜珠”意爲六峯山峯,其山型異峯突起,挺拔險峻,怪石嶙峋,禪洞疊疊。

  孜珠寺的大雄寶殿

  山下那條細細的白線就是G317

  九月初是這裏收青稞麥的季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