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為什麼把襲人嫁給蔣玉菡?

  寶玉把襲人嫁給蔣玉菡?如果只是看了通行本的朋友,想必會把題主揪出來,痛扁一頓,因為襲人嫁給蔣玉菡,是薛姨媽提出來(是不是寶釵,沒明著寫),王夫人首肯,猜測賈政會同意的情況,讓花家安排的,這個時候寶玉都出了家,在路上給賈政叩謝過養育之恩了,怎麼會分身又安排襲人的婚事呢?

  但是事實上寶玉真的可能是安排把襲人嫁給蔣玉菡。我一直相信,雖然寶玉與襲人之間並沒有愛情,雖然襲人也的確是比較有心機,無意害了幾人的前程,但是以寶玉的善良,他在賈府落敗後,不會再計較這些,那會兒講較有什麼用呢?何況襲人於他而言,是那麼重要的一個人。很早以前,他的設想就是黛玉和襲人和他,一起最終化灰化煙。如果世事不許他如願,他一定要把襲人放出去,必定會找個很合適的人。(也有說法是襲人舍已救寶玉——忠順親王索要美貌丫頭,點名襲人,襲人主動答應,蔣玉菡救,這樣就更是義婢了。)

  寶玉為什麼會選蔣玉菡?

  蔣玉菡雖是個戲子,社會地位低,被人瞧不起——儘管他賺得多,可以買房置地,可以仗仗忠順親王等人的勢,但是人們依然瞧不起他,最少是嘴上罵著心裡羨慕著,比如說那些個最下層的丫頭小廝婆子們。但是蔣玉菡有骨氣,為人仗義,是個光明磊落的漢子,雖扮演女角,卻是個君子。

他的名字裏有個玉字,代表著美好,看看紅樓夢裡名字裏凡有玉和玉有關的,都是作者特別喜歡的人物,至於菡字,荷花,更是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偏偏他還有個琪官的美名,於作者而言,這個人物雖身處社會底層,卻極具君子之風,於寶玉而言,蔣玉菡是他一直想認識的人物,所以初次見面,即鄭重地結交,他們惺惺相惜。如果可以,寶玉會把襲人託付給蔣玉菡。

  當然作者也早就安排好了,在第五回判詞,在寶玉與蔣初次相遇互換汗巾子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從情感上來說,我覺得寶玉對蔣玉菡的敬重,他認為他值得,如果他可以安排的話,他會把還活著最重要的襲人嫁給最看重的蔣玉菡,而他出家,懷念那個永遠忘不了的神仙妹妹。(文/宛如清揚)


不得不說賈寶玉是個很幸福的一個人,這蔣玉菡和襲人夫婦倆,一個是他傾慕喜愛的戲子,一個是自小服侍他,還跟他初試雲雨的襲人。而且這對夫婦都跟賈寶玉發生過肌膚之親,最後賈寶玉把襲人嫁給了蔣玉菡,可能也是基於這一點吧。

大家都知道,在很早的時候,賈寶玉就把襲人破了身了。在古代,三從四德很重要,特別是女性的貞潔,看的比命都重要。本來襲人是註定要做賈寶玉的小妾的,可惜賈府出現變故,家道中落,於是薛寶釵跟賈寶玉這麼一合計,於是把襲人給嫁了出去。

但是襲人已經被賈寶玉破身了,很明顯不能隨隨便便就找個人嫁了,因為對方或許會因為她不是完璧之身而嫌棄,甚至是因此看不起她。所以想要找個能對襲人好的,又不會嫌棄襲人的人,就只能找一個靠譜的。

那麼誰比較靠譜呢?誰又會接受一個不是完璧之身的襲人呢?想來想去,似乎只有一個蔣玉菡可以。

蔣玉菡在書中出場的次數很少,著墨最多的是賈寶玉跟蔣玉菡初次見面。蔣玉菡是唱小旦的,小旦是什麼?在崑曲中,小旦是扮演一些小女孩形象的,在明清時期女子是不能上舞臺拋頭露面的,所以女性角色就只能讓男人去演,比如著名的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等人就全都是男性。

而蔣玉菡又是「溫柔嫵媚」的氣質,放到今天來說就是有點娘炮。不過賈寶玉就喜歡這種,書中描述,賈寶玉出來解手的時候,蔣玉菡緊跟著出來,因「花氣襲人知晝暖」這句話向賈寶玉賠罪。

賈寶玉看到這蔣玉菡這麼白白凈凈,又很懂事,於是心裡非常留戀,在他得知道蔣玉菡就是非常有名的「琪官」之後,心裡更是歡喜不已,於是把一塊玉玦扇墜送給了蔣玉菡。蔣玉菡也送出了貼身的汗巾給賈寶玉,賈寶玉於是又把自己的汗巾(襲人送給賈寶玉的)送給了蔣玉菡。

這汗巾乃是私密之物,平時就是擦汗用的手帕,主要是貼身的私密物。當然了,汗巾還有其他的用處,比如在《前明正德白牡丹》中:「李桂金關上角門,解開了縛乳的汗巾,俱已漬透。取過面中,洗了身體。」在《豆棚閑話》中也有「鄉間嫂子最蹺蹊,抹奶汗巾拖子須」的記載,說明這汗巾還可以當裹胸用。

《醒世恆言》中也有記載:「袖中帶得有白綾汗巾一條,約有五尺多長,取出劈半扯開,奉與美娘裹腳,親手與他拭淚。」在《綴白裘》中也說「我有白綾汗巾在此,扯開了,權裹雙足」。可見這汗巾還可以裹腳。

但不管裹胸還是裹腳,這在古代都是極為私密的物品,而且大多是女人專用的。如今賈寶玉跟蔣玉菡這麼一交換汗巾,差不多就彼此知道了心意:「對方都對自己有意思。」

所以在第三十三回中,儘管蔣玉菡沒出現,但通過忠順親王府的長府官來跟賈府要人(蔣玉菡)的時候,說出了蔣玉菡跟賈寶玉「相與甚厚」,並且還說出了兩人曾交換過「汗巾」這等私密事,這時賈寶玉急了,唯恐他說出「別的事來」。

從這裡就能看出,賈寶玉跟蔣玉菡的確是有過肌膚之親了,而蔣玉菡從忠順親王府逃離出來,在紫檀堡置辦房舍田地,似乎就是為了賈寶玉。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普及一下明清時期的歷史了,由於明清時期很多皇帝都頒布過禁娼令,也就是禁止嫖娼。根據明末學者沈德福的觀點,他認為明宣德皇帝的禁娼令,使人們的視線從妓女轉向男妓,據說到了萬曆年間,男妓行業的發展,已經和青樓形成了相互鼎立的狀態。

男妓院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象姑館」,這種妓院由明代流傳到了清朝。我國最早幹預男同的法令始於乾隆年間,這足以見到至少在明宣德年間到清乾隆年間,男妓是很流行的,所以像《紅樓夢》、《金瓶梅》這些書中,出現很多男同性戀也就不足為怪了。

儘管在《紅樓夢》中,賈寶玉這種雙性戀讓人側目,但結合當時的歷史,還是可以理解的。說到這裡,這個大概就好理解了,蔣玉菡是賈寶玉的「男朋友」,襲人是賈寶玉的「女朋友」,出於種種原因,賈寶玉不能跟襲人在一起了,於是就讓他信得過的「男朋友」蔣玉菡去接盤,這就是為什麼賈寶玉要把襲人嫁給蔣玉菡的原因。


襲人是賈寶玉身邊第一等的大丫鬟。她最早是賈母身邊的丫鬟,因為賈母疼愛孫子寶玉,怕別人服侍不好,所以才指派了襲人去侍候寶玉。

書中也說到,襲人的性子也是有些癡的,服侍賈母時,心中眼中只有一個賈母。服侍寶玉後,心中眼中又只有一個寶玉。而且在第五回中,還非常明確的寫了襲人和寶玉實實在在的有了雲雨之情,這是全書唯一的一次明確寫出與寶玉發生關係的女子。 在書中到處都可以看到,襲人和寶玉的感情關係也是非同尋常。襲人更是處處以寶玉的妾侍的心態自居,就連王夫人後來也暗許了襲人姨娘的身份。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襲人最後又嫁給了蔣玉菡呢?她到底是怎樣嫁給蔣玉菡的呢?

關於襲人嫁給蔣玉菡,幾乎是確定無疑的事了。首先從襲人的判詞看,「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作者對襲人基本上還是肯定的態度,「溫柔和順」,「似桂如蘭」,都是襲人的品質。「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說明最終襲人還是沒能和寶玉在一起,而是被「優伶蔣玉菡」受享了襲人的好處。 還有寶玉和蔣玉菡在初次見面的時候,就交換了汗巾子,蔣玉菡將自己剛得的「茜香女兒國進貢的大紅汗巾」送給了寶玉,而寶玉也將自己身上日常系的汗巾子給了蔣玉菡。事後纔想起來自己所繫的汗巾乃是襲人的,所以回去後,就順手把蔣玉菡給的大紅汗巾給了襲人。

這一段也不是隨便寫的,正是對應了日後襲人和蔣玉菡的姻緣。 在寶玉和蔣玉菡、薛蟠、馮紫英幾人的酒宴上,蔣玉菡行酒令時又誤打誤撞提到了襲人。還有脂硯齋的批語也透露了襲人日後出嫁的結局,包括臨走時那句「好歹留著麝月」。 從種種跡象可見,襲人的結局最終也沒能和寶玉死守在一起,而是出了賈府,嫁給了唱戲的蔣玉菡,這似乎沒有爭議。可是,因為曹雪芹原稿後四十回的遺失,我們並不知道襲人是怎麼嫁給蔣玉菡的,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嫁給蔣玉菡的。畢竟襲人是作者書中唯一一個實寫的和寶玉有過性關係的人,而且從襲人平時的行事上看,從她對寶玉的忠心上看,她應該是寶玉身邊最不可能走的丫鬟了。

高鶚和程偉元整理的一百二十回通行本後四十回中,說襲人是因為寶玉出家了,王夫人和薛姨媽商議,覺得襲人年齡大了,和寶玉「又並沒有過明路的」,所以叫了她的哥哥花自芳在外面尋了可靠的人,將她嫁了出去。

87版電視劇《紅樓夢》對於高鶚的說法並沒有採納,而是改成了賈府勢敗後,襲人和其他丫鬟都被賣了,蔣玉菡正好買了襲人,見襲人帶著的大紅汗巾子正是自己以前送給寶玉的,所以知道了襲人是寶玉身邊親近的丫鬟。

紅學家周汝昌先生研究考證的結果是,賈府勢敗後,襲人為了救寶玉才嫁給了蔣玉菡。想藉助蔣玉菡在忠順王府的關係救寶玉,可最終還是沒能成功。張愛玲女士也是認為襲人是在賈府勢敗後,嫌棄寶玉不上進,才一走了之嫁給了蔣玉菡。包括其他一些研究考證的人,基本上也都是這個方向。

在近幾年的一些研究者的文章中,又有一種新的猜測,說賈府被抄家,忠順王爺和北靜王爺共同來賈府抄家,看到襲人戴在身上的紅汗巾,北靜王爺自然認得是自己給蔣玉菡的,所以由王爺做主將襲人賜給了蔣玉菡。

這現有的幾種說法,似乎都不能令人信服。首先,從前八十回中脂硯齋的批語可以看出,襲人應該不是在寶玉出家後才嫁人的。還有從脂批中透露的襲人臨走時說的那句「好歹留著麝月」,可以看出,襲人的走不是主動,而且是帶著對寶玉無限的不捨,所以纔有好歹留著麝月這樣的言語。因為麝月是襲人一手調教的丫頭,性子和襲人又接近,穩重和順,只有留著她侍候寶玉襲人才放心。可見,襲人走的時候,至少麝月還在的,也就是說,寶玉還在,而且身邊還有丫鬟侍候。

襲人到底是怎樣嫁給蔣玉菡的,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受到怎樣的壓力出嫁的,這對於紅學研究者們來說,至今仍舊是一個解不開的謎團。也許以後,會有更合理的猜測,也或許在以後還能再發現一些古抄本,會有後四十回遺失的文稿,希望能有這方面的遺稿來一解我們的疑惑。一直有人說,每一個讀者心中都有一部《紅樓夢》。我相信,在每一個紅樓夢的讀者心裡,應該也都有一個襲人是如何出嫁蔣玉菡的原因。寫文章一是為了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二是為了和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交流。所以,關於這個問題,若是您有合理的想法,不妨也留下您的猜測來,權當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了!


林黛玉的死,是寶玉一生最大的哀傷。

花襲人的出嫁,是寶玉此生最大的無奈。

襲人判詞「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預示襲人最終嫁給了琪官蔣玉菡。

通行本中是寶玉出家後,襲人被賈府放出,由襲人的哥嫂將她自行配嫁的。

在87「原創」結局是賈寶玉鳳姐等入獄,賈府中的女眷和奴僕全部都被官賣了,蔣玉菡買了襲人為妻。

在封建社會人口買賣制度下,奴僕丫頭們都算是家庭物質財產的一部分。如果賈府已經到了連賈寶玉這種「無公職人員」都入獄了的話,丫頭們作為物質財產應該也會被充公,然後到人口買賣市場進行官賣以變現成銀子入國庫。

如果按照脂批中所言,襲人說「好歹留著麝月」的話,襲人離開賈府時寶玉並未出家。在六十三回中佔花名中麝月的花簽是「開到荼蘼花事了」,寶玉應該和麝月還有最後一段緣分。 而六十三回中,襲人抽中的花簽卻是「桃紅又是一年春」。

如果按照曹雪芹前80回來推測的話,應該是在賈府逐漸敗落的過程中、賈寶玉大婚後尚未出家之前,賈府的財務虧空已經難以支撐,於是賈府無奈必須要遣散大部分奴僕下人,精簡人員最大限度的減少日常開資。 在賈府遣散下人的過程當中,去留問題上頗費周折。賈府待下人寬厚,尤其跟寶玉的丫頭們與寶玉感情深厚,誰去誰留?

襲人雖為寶玉「第一人」卻一直沒有名分,且被王夫人提拔時早已失去了賈母屋裡一等大丫頭的官中月錢、也就是早已失去了「正式編製」,由王夫人個人私自發放二兩月錢的「姨娘待遇」。此時在精簡人員的過程中,襲人的地位就變得最為尷尬了。 情況很可能是賈府的財務拮据,主子們的月錢都相應的減低。王夫人的月錢一降再降從二十兩減至十幾兩、從十幾兩降到十兩,甚至於最後連十兩這個兩位數都不能維持了,降到十兩以下。每月只有幾兩月錢的王夫人已經很難再每月從自己月錢中分出二兩來給襲人。各房中都在打發丫頭,王夫人房裡「正式編製」的丫頭們還有一堆要打發的,也無法留下「非正式編製」的襲人。

而此時寶玉房中也有一大堆在官中領月錢的「正式編製」丫頭要打發,且這些丫頭們中間與寶玉發生過曖昧關注的就好幾個,加上襲人這個「非正式編製」的老資格,誰去誰留的壓力更大了!在精減人員過程中,再把襲人重新加入寶玉房裡的「正式編製」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了。

現實的情況是寶玉與寶釵大婚後,寶玉屋裡的一切自然由寶釵負責打理。過去大觀園怡紅院中「起頭的」襲人的基本功能已經幾乎完全喪失了,由寶釵全權正式接替。

此時的襲人選擇了對賈府的最後一次盡忠,帶頭被放出。決定放出最老資歷的襲人後,寶玉屋裡再要放出其他的丫頭就無人會不服了。

襲人在離開賈府的最後關頭仍然心繫寶玉,因而留下最後的話「好歹留著麝月」,麝月的確是寶玉房中平日最沉穩、關鍵時刻「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工作最負責又能幹、又能說的丫頭了。

因為愧對襲人對寶玉的一片癡心和忠誠,曹翁才為襲人早早的暗伏了與寶玉好基友琪官的美好姻緣。

寶玉為黛玉和襲人「做了兩個和尚」的誓言在耳,寶玉在「抄檢大觀園」晴雯被攆走的痛苦無奈之中的心願「只守著黛玉與襲人兩個」的最後底線也跌破了。

黛玉死了,襲人去了,賈府也敗了…………

失去最愛的黛玉與最依賴的襲人後,寶玉已經生無可戀了。然而寶玉還必須要直面巨大的現實生活壓力、承擔重振賈氏家族艱巨任務,這都是賈寶玉無法承受之重呀!

最終萬念俱灰的寶玉,懸崖撒手出家去了。

把一切艱難困苦無奈都留給了妻子寶釵獨自面對……………


半輩子兢兢業業的襲人最後被賈寶玉嫁出去?還真有可能是這樣!第二十回,脂硯齋有一條特別重要的批語,不但記錄了襲人被嫁出,也記錄了正是寶玉將襲人嫁出的八十回後情節!

【庚辰雙行夾批:閑閑一段兒女口舌,卻寫麝月一人。襲人出嫁之後,寶玉、寶釵身邊還有一人,雖不及襲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負寶釵之為人也。故襲人出嫁後雲「好歹留著麝月」一語,寶玉便依從此話。可見襲人雖去實未去也……不然,寶玉何甘心受屈於二女夫子哉?看過後文則知矣。

這一大段批語被我刪除了為晴雯證明的部分,留下的文字正好揭露了八十回後,寶玉和寶釵婚後才將襲人放出的事實!(以下內容純屬猜測)

一,襲人在寶玉身邊名不正言不順。

寶玉婚後,寶釵應該會將鶯兒帶過來。而襲人雖然是準姨娘,卻沒有名分。賈家奔潰邊緣,既養不起也沒辦法給她扶正,這樣襲人的身份就很尷尬,丫頭不是丫頭,妾不是妾,甚至連姑娘都不是。所謂姑娘就是平兒一樣的通房丫頭。寶玉身邊多餘的丫頭要放出去,襲人和麝月二選一。

最後襲人被放了出去。留下了麝月。脂硯齋說這主要是「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負寶釵之為人也」,說白了就是證明薛寶釵不是善妒的人。所以寶玉之前的丫頭只能留一個。那麼為什麼是襲人出去呢?

二,襲人買來的身份讓她無法留下來。

襲人在寶釵寶玉婚後在賈寶玉身邊有點多餘。第一襲人和寶釵太相似。兩人一樣的溫柔體貼,賢惠周到。脂硯齋說寶釵和襲人都不是「女夫子」,但明顯是一類人。這樣的人有一個足夠何用兩個?其實晴為黛影,襲為釵副正說明襲人和黛玉纔是互補,與寶釵相斥。

第二,襲人是買來的身份。她的出身要高於家裏的丫頭。賈家打發人走,一定先以外來者為主。畢竟放出去被認為是恩典。所以襲人和麝月之間二選一,襲人被放出,而麝月留下。

當然麝月之所以留下還有一個原故:襲人出嫁後雲「好歹留著麝月」一語,寶玉便依從此話。襲人給麝月求了情。從這裡也能看出麝月確實隱忍著留到最後,也應了那句:開到荼靡花事了!

綜上,襲人一定沒想到自己最後被放出。鴛鴦當初說:你們自以為都有了結果了,將來都是做姨娘的。據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們且收著些兒,別忒樂過了頭兒!」一語成讖!襲人在寶玉在的時候被放走,所以說: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當時大觀園繁盛之時萬萬想不到的會有今日的離散!之所以嫁給蔣玉菡倒是好理解,蔣玉菡雖然是下九流的戲子,畢竟寶玉知根知底,總比將襲人嫁給陌生人為好,兩人也有互換汗巾子的前緣,可謂姻緣前定!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潤楊認為寶玉沒有把襲人嫁出去,而是寶釵做主把襲人嫁出去的。

一,黛玉死了,寶玉的精神伴侶沒有了,唯一的安慰是他的生活伴侶襲人,寶玉不會趕襲人走,更不會把襲人嫁人。

晴雯死後,寶玉雖然懷疑襲人告密,但是即使襲人告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王夫人說的事情件件屬實。而且寶玉在生活中的確離不開襲人。

寶玉也說過了,晴雯之事再也不提。而且寶玉知道晴雯死後司掌芙蓉花,也是一個好歸宿。他不再埋怨襲人。

二,寶玉最怕的是女孩子嫁人,他覺得好好的女孩一嫁人,就變得混賬起來,最後成了死魚眼睛。因此寶玉不願意襲人嫁人。

寶玉素來喜歡襲人溫柔和順,嬌媚可人。他不會忍心把襲人嫁出去,不希望看到幾年後,襲人拖兒帶女,變成死魚眼睛。

三,襲人的判詞證明寶玉對襲人的出嫁充滿惋惜。

襲人的判詞是:「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說明寶玉羨慕優伶蔣玉菡娶了襲人,對自己無緣和襲人生生死死在一起,滿是遺憾。寶玉心裡想過這輩子只要這兩三個人生死在一起。這幾個人包括黛玉和襲人。

在寶玉心裡襲人是要和他一輩子的。自從寶玉和襲人云雨,寶玉待襲人便與眾不同。襲人被暗升姨娘,寶玉高興的說,這回你不能走了。寶玉根本沒有讓襲人走的打算。

既然寶玉不想讓襲人走,那麼襲人是如何嫁給蔣玉菡的呢?

寶釵和寶玉婚後,寶玉對著寶釵想著黛玉,難免冷落寶釵。寶玉又是耐不住寂寞的人,寶玉與襲人的關係便如膠似漆起來。這樣一來觸怒了寶釵,寶釵不會像鳳姐一樣直接打發走襲人,她會想一個周全的辦法。

寶釵是正妻,她對房裡的所有丫頭都有生殺予奪的權力,王夫人已經管不到襲人了。

寶釵打發襲人有兩個原因,一是寶玉寵愛襲人,襲人成為情敵。二是襲人是王夫人的人,寶釵不能讓自己身邊有一個婆婆的臥底。所以寶釵要打發走襲人。

寶釵通過薛蟠之口,瞭解到蔣玉菡在酒桌上說出襲人,並且與寶玉互換汗巾。於是便想將襲人嫁給蔣玉菡,這樣可以一箭雙鵰。既趕走了眼中釘襲人,也斷絕了寶玉和蔣玉菡搞基。

恰巧賈府落敗,寶玉逃過一劫後要救賈府人。此時能幫助寶玉的只剩下薛蝌。寶釵讓薛蝌出面說讓襲人嫁給蔣玉菡,由蔣玉菡出面求忠順王放過賈府一馬。

寶玉和襲人不得不忍痛割愛,襲人因為沒有正式名分也不得不答應婚事。

襲人臨走時對寶玉滿是留戀,希望寶玉「好歹留著麝月」。 當然了,一個戲子能有多大能量,蔣玉菡根本不可能挽救賈府。讓襲人嫁給蔣玉菡不過是寶釵的一個計策而已。試圖通過這一招,把寶玉留在身邊。

我是潤楊,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潤楊的紅樓筆記!


《紅樓夢》是曹雪芹的嘔心瀝血之作,字字珠璣,需深讀方能略省其意。在賈府中,寶玉一輩中都是以玉字為行輩部首(如賈珍、賈璉、賈珠、賈環等等),唯獨賈寶玉是單獨以「玉」字命名。而在書中,除了賈寶玉的幻身甄寶玉之外,以「玉」命名的人物唯有林黛玉、妙玉、蔣玉菡等三人。而賈府有一丫鬟原名紅玉(林之孝之女),賈府說其名字是衝撞了寶玉的名諱,楞是被改成了小紅。這是從側面上講,名字可不是隨意起的。

紅樓夢的人名,有很多有諧音的,一聽便知曉。有的是在性情上有共性,而以「玉」命名的便屬此類。賈寶玉與林黛玉在性情上極為相似,這也是寶黛愛情的基石。而妙玉在性情上,卻比寶玉、黛玉走得更遠,可以看成是極端化的林黛玉。蔣玉菡與賈寶玉不但是性情相投、一見如故,而且賈寶玉是「銜玉而生」的,蔣玉菡的諧音就是「將玉含」。

再看,賈寶玉身邊極為重要的兩位大丫鬟--晴雯與襲人。晴雯的性情與黛玉相近,被公認為是黛之副;而襲人的性情與寶釵相近,被公認為釵之副。所以,要讀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主要人物,就要將這些在性情上相近的人都綜合起來分析。實質上,蔣玉菡、晴雯、襲人也分別就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

晴雯的遭遇就是林黛玉的遭遇,而襲人的結局也可看成是薛寶釵的另一種結局。賈寶玉喜歡晴雯而厭煩襲人,也即是其愛著林黛玉而厭煩薛寶釵。但是,賈寶玉初試雲雨情的女子是襲人卻不是晴雯,晴雯與賈寶玉的清清白白,象徵著林黛玉與賈寶玉之間有愛無性的純凈戀情。而襲人與賈寶玉的雲雨情,也預示著賈寶玉與薛寶釵的婚姻之實。

為了寶黛愛情的忠貞與純粹,書中安排賈寶玉在與薛寶釵成親之後的不久,便離家出走了。然而,在書中卻又安排了蔣玉菡與襲人(賈寶玉與薛寶釵的象徵)幸福地在了一起。蔣玉菡與襲人的琴瑟和鳴,也影寓了賈寶玉與薛寶釵婚姻後的幸福。


出題人說寶玉把襲人嫁給蔣玉涵,這樣說是不正確的。因為通行本上是這樣說的:他各自一人躺著神魂未定好像寶玉在她面前還胡u像是個和尚。手裡拿著一本冊子揭著看,還說道:"你別錯了主意我是不認得你們的了。"並沒有說把襲人嫁給蔣玉涵。但明眼人卻知道襲人會嫁蔣玉涵這個意思。

凡是看過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的人應該都記得這個情節:寶玉拿寶玉便伸手先將"又副冊」櫥門開了,拿出一本冊來,看過晴雯的判詞以後,"…又見後面畫著一簇鮮花,一牀破席,也有幾句言詞寫的是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似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我們知道蔣玉涵是做優伶的,而且還倍受順忠王爺的喜愛,曾經為了捉拿蔣玉涵,忠順王爺還曾經派人到賈府去詢問賈寶玉。可見襲人嫁給蔣玉涵是命中註定的事。

不僅如此,賈寶玉初識蔣玉涵的時候就已經做過了蔣玉涵與襲人的月下老人。

寶玉初識蔣玉涵時曾經把二人的汗巾子互換,當時賈寶玉將自己的一個玉玦扇墜兒解下來,給了蔣玉涵,蔣玉函將自己貼身的一個北靜王贈送的茜香國國王進貢來的一條茜香羅的汗巾子做了回禮。寶玉將自己身上一條松花綠的汗巾解了下來給了蔣玉涵使用,那條汗巾子實際上是襲人的。後來襲人來要,寶玉便將蔣玉涵所贈送的汗巾子給了襲人,其人雖然沒有使用,卻仍然扔到一個空箱子裏保存。

襲人最後嫁於蔣玉涵也是在寶玉出家以後,王夫人做主。王夫人先派人把襲人的兄嫂了來,讓他們事先為襲人尋找人家,最後為她找了"城南蔣家的,有房有地,又有鋪面,姑爺年紀略大幾歲並沒有娶過,況且人物長的百裏挑一的。」接著薛姨媽苦勸襲人,襲人不忍死在賈家,又不願死在兄嫂家,到了蔣家,發現蔣玉涵就是寶玉贈送玉墜兒和其人汗巾子的那個優伶,並且對襲人溫柔和順,尊重有加,弄得個襲人真無死所,最後不得已與蔣玉涵成就夫妻。

其實襲人嫁給蔣玉涵,不是寶玉的意思,也不是王夫人的意思,更不是襲人兄嫂的意思,而是命中註定的一段姻緣。


一切都源於人們自己的臆想而已,關於賈府被抄家之前已經面臨的問題就是經濟上的拮据,抄家之後更不可能養活一羣人所以發送出去配嫁給他人都是正常的,襲人仍舊只是個無名無份丫鬟拿著雙份額月例對於賈府也算是高額支出了,所以不用寶釵做這個惡人,因為寶釵嫁給寶玉會帶著一個丫鬟也是未來的寶玉的小妾,寶玉身邊只能留下一個丫鬟也不會是沒有名分還拿著高工資的襲人,所以襲人被趕走屬於正常,但是真正趕走襲人的不會是寶玉更不會是寶釵,只能是當家人賈政,因為賈政第一次聽說她的名字叫做襲人就沒有好感加上賈府邸倒塌之後急需要大縮短開支。嫁給戲子只能說因為襲人哥哥的貪婪之心再次把妹妹賣了一個高價,因為襲人畢竟是貼身伺候寶玉的女人被蔣雨涵買回家也不為過,寶玉也幾次出賣過蔣雨涵,蔣雨涵不但沒有報復寶玉還收留了寶玉枕邊女人也算是報答兩人之間的友情,如果襲人落在別人的手裡對寶玉將會是一種侮辱會被當作一種笑料取笑。


這源於寶玉(其實是作者)對襲人的痛恨。

襲人作為身份尷尬的半姨娘,從來未能履行自己的責任,反而甘願給王夫人做探子,投靠薛寶釵,污衊黛玉誹謗晴雯,打擊一切擋在自己面前的攔路石。

很多事,寶玉之前並不怎麼明白。等結婚才明白。當然對襲人充滿仇恨,正巧,薛寶釵也要清除襲人這樣的不安分勢力,夫妻倆當然開始合作,王夫人也擋不住。

再說為什麼將襲人嫁給蔣玉涵是懲罰。

過去,戲子是下九流,是賤籍。

這是子孫不能改行的低賤職業。

譬如,雍正雖然廢除賤籍制度,但就是到了清末時期,戲子依舊還是最低賤的。比如楊小樓案,作為戲班老闆,戲曲名角,楊小樓被判決擅娶普通地主商人之女韋阿寶非法。妻子被遣送歸宗,家族重新安排婚事。只是因為,楊小樓是低賤的戲子。

可見作者對襲人的痛恨。襲人不僅得為戲曲事業奉獻丈夫,還得奉獻子孫,直到永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